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穿越之最强夫郎> 分节阅读 5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55(1 / 1)

d和三个哥儿六个人,晨哥儿虽对郎红感兴趣但因前几年在屠夫家要做事没时间学习做衣服、刺绣等,至今仍未能做出一套让王淑敏满意的衣服,夕哥儿和雨后不喜欢,王淑敏要教他们的时候他们总找借口推搪、偷懒,以至于村里像他们这般年纪的孩子都能做出一个至少勉强能看出上面绣的是什么的荷包,他们二人却连做的荷包针线都是扭扭歪歪的,更别说绣上样子了,算下来只有王淑敏一人,两天内想把六个人的新衣服都做出来是不可能的,买成衣又不划算,就像雨后说的,他们宁愿把其中差价奖赏给帮忙做衣服的么么,王淑敏这才改变主意,同意把五个么么带回去。家里的人五个么么都是见过且和他们相处过,知道若不犯错主子们都不会为难他们,就算犯错,只要错不大,主子们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不到,偶尔也不过说教几句,比他们之前卖身的主人家好多了,所以听说能跟他们回去一起过年,又得知王淑敏为了过年会准备很多好吃的,只要人前规矩过得去,背后也不扣着他们的吃食,都很开心,就是有些担心主子在村里的房子小,不如县里店铺住得好,当然,等回到村子看到那个大宅子后,他们在震惊过后终于知道自己的想法错得有离谱。既重且需要量不少的东西大多已经买了让五个么么拿回去了,接下来王淑敏等人去了书肆买了红纸,知道赵河会写字,王淑敏等人都说今年对联要贴赵河亲手写的,家里已经有笔墨砚,只要买红纸就行了。这个时候还没有火药出现,也就没有所谓的鞭炮了,这里的是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竹子赵河之前已经上山砍了搬回家里了。买了红纸后,过年要买的东西大多买了,就差好酒了,王淑敏打算带三个哥儿去买首饰,那里经常是么么和哥儿出入,赵河不想跟去,就说他去买酒,至此和王淑敏等人分开。么么和哥儿买首饰总要花不少时间,在他们看首饰的时候,跟来的爷儿和汉子无事可做未免有些尴尬,赵三不想跟去,但他想给王淑敏买些首饰且知道王淑敏肯定舍不得给他自己买好首饰,说要去买首饰也是打算给三个哥儿买来打扮和给他们日后带去夫家当做嫁妆的,只能硬着头皮跟去,王淑敏看首饰的时候他就看王淑敏的反应,暗暗把王淑敏看中的东西记下来。店里的人经赵三的手,赵三想用就用,但是他习惯了,经手的钱虽多却不打那些钱的主意,从未用过,也不习惯身上放了钱,怕弄丟,雨后会做人,见赵三有想给王淑敏买首饰的念头,不用赵三开口就主动给他几张银票,让他买东西讨好王淑敏。雨后虽不觉得一个家一定要个爷儿才算是有后,但架不住这个时候的观念就是如此,雨后怕自家有钱赵三却无后的情况下前赵家往他们家塞继子,就像赵河无子从赵海家过继赵三是理所当然的一样,若是赵三无后,赵海家以此为借口要给赵三过继爷儿,这在道义上也站得住脚,大家还会说赵海家的人深明大义,不仅是赵海家,只要赵三无后,族里想给赵三过继孩子,赵三是无法拒绝的,他只能选择要过继谁家的孩子、过继哪个孩子,当然,前提是孩子的亲生爹么会答应,雨后不想自己家打拼出来的事业最后被人摘了成果,他很是希望赵三和王淑敏能生个爷儿,看到他们感情好自然是很开心的。王淑敏、晨哥儿和夕哥儿在店里看首饰,雨后对那些东西不感兴趣,就趁王淑敏不注意走到店外消磨时间,其实他不想跟来的,还把赵河拉出来挡挡箭牌,说是要陪着爷爷,结果却被赵河拒绝,最后还是被王淑敏拉来了。雨后没走远,就在店外附近几个店铺走走看看,无意看到一牙人带着个人进了一家店铺,听他们说好像这家店铺要盘出去。这条街是县里最规范的一条街,没有摆摊的商户,店铺外面也不允许架棚子挡路,街上的店铺出售的是首饰、书籍笔墨、古董等的贵重东西,就连开在这里的店铺卖的布料也是比较好的,相对的,这些店卖的东西价钱都比较高,村民大多不会在这里买东西,甚至于看到这条街就双脚发颤,只有家里稍富裕的人家买得起这些东西的人才会来这条街走动,可以说,这条街在县里的地位就等于是纽约的曼哈顿第五大道、香港的铜锣湾、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伦敦的牛津街、东京的银座。之前雨后就想在这里买店铺了,不是为了做麻辣烫,毕竟麻辣烫和这条街可不相称,他只是给自家置办产业罢了,也没想过要自家用,心想着租出去收租子也是很不错的。家里的钱雨后都藏在身上或家里某处,从没想过要寄存在钱庄里,毕竟把钱放在钱庄不仅不像前世银行一样能有利息,还要付钱给钱庄,再加上受前世投资观念的影响,雨后总想着怎么钱生钱,不想多花时间打理,买店铺租出去只收租子是最好的做法了。只是雨后上次问牙人的时候,牙人说这条街没有店铺要盘出来,他也忘了对牙人说若是有就通知的,若不是他今天怡好知道这件事,说不定就错过了。心知这里的店铺比较热门,雨后和王淑敏简单交代一下就跑掉了,他去赵河,让赵河来谈店铺的买卖。他年纪小会被人轻视不说,在外人面前显露自己的能干容易引起注意,赵三和王淑敏见识少,胆量也小,目前还没把他们调教好,雨后只能找赵河了。他先去他们常买酒的地方找赵河,听掌柜说赵河已经跟他们买了酒,和他们家的伙计把酒送到食肆了,雨后又匆忙跑回食肆,庆幸赵河不喜欢逛街,买了酒就在食肆等他们回来,并没有再外出,雨后回来就看到他了,把事情一说,他跟雨后迅速出门了。路上雨后不停祈祷当时看到的人没有把那家店买下来,也不知是他的祈祷起作用还是他幸运的缘故,那人果然没有立刻买下店铺,只说要考虑一下,因还没下定金,卖家自然是可以把店铺卖给另一个人的。赵河和那家掌柜谈了一下才知道他们东家是因为儿子有出息,外放几年后回都城做了官,在都城置办了产业,就让东家把这里的产业卖了搬到都城,也好让东家儿子和夫郎等人尽孝,所以说,要盘出去的不仅是这家店铺,另外还有两个铺子,另两家店铺在县里其他的街道上,除了店铺,还有一个宅子和两三百亩的地也是要卖掉的,因那官员打算在都城定居日后不回来了,连他们住过的宅子也让他爹卖掉。刚有人来看过,掌柜把东家请来了,那人走后东家进了店铺后面,得知又有人看店铺,急忙出来。赵河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准是那东家的儿子外放到外地捞了些钱才能在都城置办产业,或许还不是一星半点,也就没把这里产业的盈利当一回事了,说盘出去就盘出去。这东家看着是个忠厚老实的,但想来没多大见识,没想过要留后手,儿子让他把祖上留下来的产业卖掉他还真照做了,一心想着去都城享福,赵河、雨后和这个老板还是第一次见面,这次见面也只是为了谈买卖,没有半点交情,自然不会提点他了,就算他们提点只怕也会被当成是他们见不得他家好,不可能听他们的,何苦招惹麻烦,一个愿卖一个愿买,买下他家的产业让他早点出去去找儿子也算是帮上他的忙了。赵河和雨后也不怕日后那官员出了事连累他们,虽说这些产业曾经是那家人祖上留下来的,但他们是通过合法手段买下这些产业的,从没听说过还能祸及曾与他们有过交易的买家,就算那官人犯的是通敌叛国诛九族的罪也牵扯不到他们头上。雨后对赵河打了个眼神,赵河就问东家那五家店铺和两百多亩田地打算卖什么价,东家看赵河有意买下这些店铺和田地,他也想赶快搬去都城,都城离这儿不算很远,从这里到都城两三天就能到了,儿子本让他去都城过年,留着掌柜帮忙把店铺和田地盘出去就行了,可这到底是他手头上所有的产业,舍不得全权交给掌柜处理,说什么都要留下来,他本还想着实在来不及在年前卖掉就去都城和儿子过年,年后再回来,没想到却遇上赵河,他想一次性把产业卖出去,见赵河有意,就给了个公道的价格,不管是店铺、宅子还是田地都比市价要低一点点。雨后算了一下,自己拥有的钱买下这些产业是勉强够了,微微点了下头,赵河便知他的意思,两人背对掌柜等人,雨后把身上银票都拿出来,先把这些钱当做是定金,然后回村子拿了藏家里的钱,还差一点,赵河给垫付上了。说是够是因为雨后把刚给赵三的钱算上了,所幸赵三没把那几张银票花光,剩下的钱够还给赵河垫付的了。赵河不愿意收,说那钱是给他儿子赵三而不是借给雨后的,可架不住雨后能说会道,搬出来他多年失踪的夫郎和哥儿,说是这钱可以拿去多请些人打探,再不然留着等找到夫郎和哥儿后给他们也是可以的,赵河对他夫郎和哥儿是有感情的,否则这些年也不会一直花钱打探他们的消息,到底是被雨后说服了,把雨后还的钱收起来。就这样,雨后家突然多了三个铺子、一个宅院以及两百多亩地,那两百亩地本来是租出去给农户耕种的,雨后也没打算拿回来自己找人,想着过年后去看看那些租地的人家,只要不是太极品的,那些地还是由他们租。不过不管是否要换一批人耕种他们的地,这都是年后的事,现在他们只要想着怎么过个美美的年就是了。作者闲话:102、过年准备7更因置办产业回村取钱、去衙门过户花了点时间,比预定的时间晚回村,家里只有一辆牛车,坐不下这么多人,自家人就坐自家的牛车,另外雇用了两辆牛车,一辆是让五个下人么么坐的,上面和自家牛车一样也放了点东西,还有一辆牛车则全是他们买的东西,三辆牛车前后排成队进了村里,对村人而言甚是壮观,尤其三辆牛车上的东西加起来有老不少,那钱就顶得上两两三户人家全年的收入了。也因为他们回来的阵仗不小,他们一回来村里就传遍了,都知道他们回村且买了不少东西,有人问起其中一辆牛车上的五个么么,赵河也不隐瞒,坦诚说那是自家买的人,于是赵河家买了五个下人的事也被传开了。赵河和雨后既然要敢高调回来,就做好了会被人说的准备了,也不管他们说了什么,回到家搬下东西后,赵河就让赵三和王淑敏给交好的各家送年礼,本来赵三和王淑敏在村里没有交好的人,也是后来自家建房子王淑敏请了村里几个么么帮忙,相处后才交了几个好友,赵三交好的人多半是到外面打短工的时候认识的,那些人都是别村的人,不知道赵三在前赵家的状况才跟他交好的,老赵氏抠门,对三房的人最抠门,连王淑敏的郎家都没送过一样东西,更不会给赵三交好的人准备年礼,何况村里没有送年礼的说法,但年前总会在家拿几把白菜酸菜或是几个鸡蛋和交好的人家走动走动,其实这也算是送年礼了,只是村里人随性一点,没有做得那样规矩罢了。昨晚商量买东西的时候,已经计划了给各家送什么年礼了,而且说好了回去后先给赵家村的人送了年礼,赵三再用牛车把年礼送到他在别村的朋友。赵家村里以村长和族长家的年礼最厚重,其中,因族长的孙子赵天元曾帮雨后做过证明,以往给村长和族长的礼一样,不偏不倚,这次却是族长的礼更重一些,赵家村以外,赵三认识的人之中,黄云曾经对赵三多次相助,是赵三最好的一个朋友,年礼自然是比其他人重一些的。除此以外,赵河也给赵海家准备了年礼,送只让赵三夫夫送过去,他却不去,摆明是要对人说他这个弟弟没想和哥哥走动,继子去送年礼是看在赵三是赵海亲儿子的份上,也好让人知道赵三和王淑敏虽被赵海等虐待又被过继出去,但是他们还惦记着赵海和老赵氏对他们的生恩养恩,也算是在村里宣扬赵三和王淑敏的美好品德,只是送给赵海家的礼只是比赵三和王淑敏交好的一些人家好一点,远不及送给族长的礼。赵大、赵四等人看到赵三夫夫送了礼来有些惊讶,先是很开心自家得了东西,但心里又怪赵三和王淑敏送的东西不够多不够好,老赵氏知道后冲出来把东西抢过去,正要抱着东西藏进他住的房子却遇上走出来的赵老爷子,赵老爷子怕沾上赵三等人的晦气,硬逼着老赵氏把东西丢出去。没错,是丟出去,闹了一番后到底是赵老爷子占了上风,老赵氏被逼无奈把东西丢到门口外的地上,快肉疼死了。东西被丢出来砸到地上,点心砸碎了倒也还能吃,只是样子不好看,好好的布料也被弄沾了,赵三和王淑敏既心疼又生气。赵河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道:“我和哥哥已经多年不来往,若不是看在赵三和他夫郎对你们孝心的份上我也不会让他们准备了东西送到哥哥家,只是哥哥显然是不欢迎我们的,我们也不讨哥哥的嫌,省得气坏了哥哥的身体,日后不管逢年还是过节,我们就不送东西了,哥哥和哥嫂也不用争吵是收下东西还是不收。”话毕,招手让捡起东西的赵三和王淑敏跟他走了。赵老爷子和老赵氏闹着收不收东西的时候已经引来不少村民的围观,赵河说话的时候又故意提高了声音,让人知道不是赵三和王淑敏不孝顺亲生爹么,是他们不稀罕,日后就算赵三和王淑敏不再给赵海夫夫送东西也没人会说他们没良心了。然后赵河带着赵三、王淑敏到族长家送礼,并且邀请族长一家到县上过元宵。没错,就是元宵,这个世界也有元宵的说法,同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