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章(1 / 1)

眼里闪了闪光,可转眼严桂兰却惭愧道:“我这脑瓜子,打个绣样儿、勾个毛活算算针脚还成,读书?可真不是那块料。”“我听二少说,你是读过书的。”“我那叫什么读书啊,跟先生识些字,学学算数罢了。”“每个学生都是这样过来的,有基础总比没有强。”付闻歌斟酌片刻,起身到书柜那抽出两本书。一本《新国文》,一本《代数学》,都是商务印书馆出的。他把它们递给严桂兰,道:“这是给我弟弟买的,你先拿去看,我回头再给他买了寄回去。有什么看不懂的,随时来问我。”严桂兰愣了愣,捧着书,像捧着个压手的秤砣。书平时自然是看的,但那多是市面上流行的读本,她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重回校园。最青春的时日都花在了做个体面合格的白家大少奶奶之上,到这把年纪还跟一群十几岁的孩子同窗读书,岂不是教人笑掉大牙?似是看出她的顾虑,付闻歌又劝道:“桂兰姐,只要你愿意学,到高中的课程我都可以帮你补习。到时拿个文凭,你就可以做你想做的任何事了。”眼睫轻颤,严桂兰紧抿住樱红的唇,思绪万千翻腾。从来没有人给予过她这般的指引和支持。女子无才便是德,一下生,命数就定了。做想做的任何事----这是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未来。“闻歌,我……”她实在缺乏自信,“你真觉得,我能行?”付闻歌又从抽屉里拿出个空白的笔记本和几支削好的铅笔递给她:“行不行的,试过才知道。桂兰姐,你就当打发时间,慢慢看,等看完了,我再给你买新的。”严桂兰握住他的手,感叹道:“哎,你看,我都没给你买过东西,净教你送我了……闻歌,你心肠真好,翰辰能娶到你,是他的福分啊。”“不是!我跟他没定呢!”付闻歌断然否认,脸涨得比喝了酒还红。保定,参谋长官邸。接过付君恺解下的配枪,乔安生将其收进柜子里挂好。家里没小孩子,不怕乱翻乱动,柜子不用上锁。前些天付君恺的副手家里出了档子事儿,三岁大的娃娃,拿了老子放在桌上的枪去玩。幸亏没开保险,否则后果不堪想象。“闻歌有信么?”单手解开领口的风纪扣,付君恺空下只手翻了翻放在桌上的信封。“这礼拜没信,电报倒是打了两个,说忙。”乔安生拿出衣架,把付君恺脱下的军装外套挂好,用猪鬃软刷仔仔细细地刷去在外奔波一整天的尘土。付君恺见了,抬手握住他捏在衣架上的手指:“这种事叫佣人做就好,你也累一天了,早点歇着。”乔安生并未停手,就还是低头刷着。付君恺的指腹上有用枪磨出的老茧,手掌略显粗糙。磨在乔安生的手背上,是实实在在的,无比熟悉的触感和温度。曾几何时,只要这双手将他揽入怀中,炙热的火焰便会升腾,燎原般地席卷而来。那时家里房间少,他们的婚房跟小叔的房间中间只有薄薄一层隔板,床头正抵在隔板之上。怕羞,不敢出声,只能咬着枕头被套硬忍。生怕动静大一点儿,早起吃饭时便要受那异样的目光。可越是需要谨慎行事越是有滋有味儿,白天不管多累,晚上都少不了那一出。现在条件倒是好了,可年华已逝,便是十指交握也鲜少有令人脸红心跳之感。见乔安生不听自己的话,付君恺稍稍皱眉,稍显强硬地夺下衣架挂进衣柜里,转身揽住他的腰,命令道:“上床,睡觉。”将刷子扔到桌上,乔安生仰脸看着他。眉眼英挺依旧,只是眼角被繁忙的公务拖累出细纹,教他眯起眼看人的时候,总有些不悦之感。“先说正事。”他搭住那宽阔的肩,轻轻把人推开,“今儿丁团长打电话来,说想见你,拜托我给你递个话。”“不见!”付君恺兴致顿减,转身敲出颗烟点上。丁团长虚报人数吃空饷,还倒卖装备,教人给告发了。现在上头要办他,主管这件事的正是付君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更何况付君恺顶瞧不上这号把权利都用在吃拿卡扣上的垃圾,多少人递话求情都不理。现在倒好,把电话打家里来骚扰他的家人,真他妈该一枪毙了那杂碎。“我已经帮你回绝了。”乔安生自是了解他,虽不知具体事宜,但这种低声下气的电话打从付君恺当上参谋长之后没少接过,“不过……有些话,我还是希望你能听听。”付君恺半靠在桌沿上,自烟雾中抬起眼:“说。”平时乔安生极少介入他的公务,但只要开口,必是值得一听的箴言。乔安生平心静气地劝道:“现在的政府军已经不是当初的北伐军了,曾经为革命而抛洒一腔热血的人,早已被权利所侵蚀,中饱私囊的比比皆是。你跟这些人置气,置不完呢。”“区区一个团长,七处宅邸,五辆洋车,还让手底下的兵去给他白出苦力盖房子!操练的功夫也敢占!长此以往下去,真打起仗来,怕不是一个个都要丢盔弃甲,教敌人撵屁股追着打!”乔安生又劝:“你呢,该办谁办谁,但别往下深挖……挖出萝卜带出泥,仇结多了,这一家老小的性命,你不能不顾。你把豁口堵上,那些个人还得念你的好。”道理付君恺当然明白,就是生气。他军校出身,从不愿与那些收编的土匪同流合污。又洁身自好,两袖清风,想往上爬,不比登天易。若不是当初白育昆以朋友的身份支援几万大洋助他打点,他到现在还是军部里的小参谋。要说白育昆这条线也是乔安生的亲戚帮他引荐的。是乔安生的外姓表哥,罗敢,给白育昆当了多年的跑腿儿,深得其信任。那时格局混乱,白育昆听罗敢提起过几次表弟家的这位姑爷,便动了结交的心思。见面之后虽认可付君恺的为人,却感觉对方过于年轻,又不愿随波逐流,就一直当个普通朋友处着。北伐结束,付君恺战功等身,却迟迟得不到应有的提拔。孙宝婷从罗敢那听了,便游说白育昆,说付君恺满身英雄气,将来必能成大气候,值得把宝押在他身上。几万大洋,不偷不抢,换来本该得到的荣誉,对付君恺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然白育昆是个商人,没道理做赔本的买卖。于是某次酒后,付君恺直言问白育昆需要他如何回报。丧良心的事儿不能干,其他的,随便提。当时白育昆把目光投向刚刚离席的付闻歌,随口开了句“将来许是能做儿女亲家”的玩笑话。现如今玩笑成了真,付君恺与乔安生纵是有万般不舍,却不能不顾那“施惠无念,受恩莫忘”的朱子家训。只愿白翰辰别欺负他的心头肉,否则,子弹不长眼。“君恺。”被乔安生的喊声唤回思绪,付君恺将烟蒂按熄在烟灰缸里,抽下皮带搭于椅背,欺身压着乔安生倒向床上。绵密的吻接连不断落下,不多时房间里便交错响起高低不同的喘/息。还没到服老的年纪,于他们俩人来说都一样。“君----君恺,你硌着我了----”乔安生忽地抱怨,推着那宽肩不让人近身。付君恺明知故问:“皮带都摘了,还能有什么硌着你?”乔安生当然知道硌着自己的不是皮带扣,只是找个借口让付君恺着着急。自从付君恺在外头多了个家,回来再想沾他,他从不会顺顺当当遂了对方愿。年轻时的日子过得再难,可彼此的心贴着,他未曾后悔过半分选了付君恺。可当付君恺把穆望秋带回家,恳求他接受自己将心一分为二的现实时,直教他从头到脚如坠冰窟。更为无奈的是,他全然无力对抗这份在战场上以命换来的感情。穆望秋的背上有几枚弹片,那是他在战场上为付君恺包扎时,被一枚近距离炸开的炮/弹崩进去的。付君恺说,如果不是穆望秋将他扑倒在地以自己的身体作为屏障,他当场就被炸死了。那些弹片会在穆望秋的身上留一辈子,伤痛也使穆望秋失去了继续做军医的体力。除了立下照顾对方一生一世的誓言,付君恺再无他法以报答穆望秋对自己的情义。绝望与无奈交织在一起,迫使乔安生的情绪彻底崩溃。他抽出付君恺的配枪直直指向自己的下颌,只望来生不再受这种煎熬----“我替你----还他一命!”然而付君恺把枪推开了,子弹射中了灯泡,屋里顿时漆黑一片。在近乎窒息的黑暗之中,乔安生听到了儿子的哭声,瞬间清醒过来。冲到走廊上,他把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付闻歌紧紧搂进怀中。死后一身轻,却教孩子要如何承受一切?“只要他穆望秋不进这个家的门,你们爱怎么样便怎么样罢。”破碎的尊严之下,这是他唯一能做出的让步。tbc作者有话要说:唔,这章二爷没出场,但依旧活跃在对话与旁白之中我估计差不多40章开始能把前面铺开的所有线往回收了这篇看的人真的好少啊,感谢不离不弃的各位感谢订阅,欢迎唠嗑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糯米粽子、平行线、交集 1个;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一缗钱 30瓶;长烟千里 2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第三十一章俗话说,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陈晓墨他爹来信, 把儿子训斥了一番。说是听到了风言风语, 讲他出去见了市面, 心不但野了,行为也开始越界。老爷子怕是气急了, 在信里威胁他再敢跟旁人勾三搭四这大学就别想上了,会亲自到北平来把他拎回去完婚。究其缘由, 大约是之前给陈晓墨捎土产的老乡碰见郑宏晟和秦雪晖来给他们补课的场面。想来该怪罪于秦雪晖的肢体语言过于丰富,总爱没事拍陈晓墨肩膀, 教那有心人看在眼里, 回去添油加醋地败了陈晓墨的名声。看完那封让陈晓墨消沉到极点的信,周云飞来了脾气,竹筒倒豆子般的噼里啪啦道:“不是说你们那民风淳朴么?我看整一个穷山恶水出刁民。还能不能见你点儿好了?这都什么人啊!请他们吃喝, 给他们买东西, 回去居然说你的坏话!晓墨, 我跟你说,就这种亲戚, 以后甭再给他们好脸!”“云飞,小点声。”付闻歌经常觉得跟周云飞一起走在校园里特别引人注目----动静忒大。拍拍陈晓墨的胳膊以示安慰,他又对周云飞说:“越是小地方, 这种事情越容易教人嚼舌头。晓墨心里难受,你就别再给他增加压力了。”周云飞下巴一扬:“晓墨,甭委屈, 回头我给你们家老爷子回封信,给你证清白。”“不用,愈描愈黑哩。”陈晓墨连信纸带信封都给团了,顺手扔进校工用来装落叶的麻袋里,低头默不作声地走着。他家不在穷山沟里,是当地有名的产粮重镇。只要不遇上大灾之年,家家户户的日子都还算说得过去。乡亲们吃饱了没事干,在场院上凑做一堆儿抽旱烟,那些闲言碎语便成为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中听的话传到他爸耳朵里,不定得歪曲成什么样子。走到校门口,陈晓墨忽听传达室的值班老师喊自己的名字----“陈晓墨,这位先生找你,等你一上午了。”陈晓墨定住脚步,低头看向蹲在传达室门口抽旱烟的人。那人二十四五的年纪,头发教风吹得有些凌乱,脸上瞅着跟三天没洗过似的,胡子拉碴不修边幅。他身着黑色长衫,腰上扎着带子,下半提起截扎在腰里,鞋子上全是土,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听到老师的话,那人站起身。他往鞋底上磕了下烟袋管的铜口,回手将烟管别进后腰,尽可能的立直身体,语气稍显拘谨地问:“是……晓墨哩?”“您是?”陈晓墨不记得自己家有这么位亲戚。镇上的人大多都是同宗同族,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就算没说过话也能混个脸熟。且说这人蹲着的时候还看不出来,一站起来,得比陈晓墨猛半个头。他肩膀宽阔胸膛厚实,瞅着像个铁匠。“我是李春明。”李春明扯出个笑,他肤色黑,显得牙特白,口音也比陈晓墨重得多。他说“我”发“饿”的音,周云飞在后面听了直朝付闻歌翻白眼。而陈晓墨一听“李春明”这仨字儿,立刻往后退了一步,差点踩了周云飞的脚。顾不上那小个子在背后抱怨,他用近乎责怪的语气质问李春明:“你怎么来了?!”这位李春明,便是他那未曾谋面却行了文书,被法律所认可的,丈夫。“么甚!就是来看看你。”李春明的表情立马紧张起来,人高马大的汉子手足无措,生怕陈晓墨下一句就要撵他走。他又转身拎起放在墙边的褡裢,打里头摸出两件精致的银器捧到陈晓墨面前,堆上笑,语气不无讨好:“我打的,送……送你……”陈晓墨拧紧眉头,片刻后无奈地抬手搓了把脸。“来都来哩,上家吃顿饭吧。”在陈晓墨的家乡,比粮食更有名的,是离镇上不到二十里路的金矿,且伴生着铜银矿。据老辈人说,那矿打从乾隆年间起就开始挖了,到现在还没挖干净。有矿,自然就有被矿脉催生起的行业。李家老祖宗心灵手巧,是制金银器的行家,传到李春明这一代已是第五代。李春明打的镯子十里八乡都有名,因他学过段时间水墨丹青,镯子上的龙凤呈祥等图案铸得栩栩如生,但凡结婚的都得来这订上一对儿。按理说天天过手白花花的银子、亮闪闪的金子,听名字都带着钱响的主,这亲事该不难说。可事实上手艺人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大户人家是绝攀不上的,媒婆给说的都是些个小门小户。不过小户人家肯供闺女、半爷儿上学的那真是凤毛麟角,而李春明算是肚子里有点儿墨水儿的人,不想找个没文化、连自己的姓都写不出来的人过一辈子。于是一拖再拖,直到有一天,听老爹说媒婆给他相了个念到高中的,立马动了心。李老爷子见儿子终于肯结婚了,高兴还来不及,立马答应下亲家提的三千五百块彩礼。打金银器并不能赚大钱,铸个戒指的功夫钱跟干苦力的差不多,仅够吃喝。能攒下的,是灌完铸模之后富裕下来的边角材料。日积月累,等分量够了凑到一起打成金银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