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目睹中囯女子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
夜里,树人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的一段话,被陆大导演抄写在了日记中。
他同胡御姐也是相识相知于去年,对方办事也是同样的性格,干练坚决,百折不回,回肠荡气,让他几次三番扼腕叹息,不得不佩服。
胡御姐用她的实际行动巩固了自己身为德玛西亚邪恶女王的地位,让勇敢如陆绍宽这样的光明骑士也感觉差点身体被掏空。
好在第二天,体贴知性的熟美人化身救苦救难的女菩萨,救光明骑士于水深火热。
还没等光明骑士真心实意的说出那句谢谢,女菩萨邪魅一笑化身恶龙:嘿嘿,轮到我了。
陆绍宽有一句“达拉崩吧”不知当讲不当讲。
游走于几人之间,让陆大导演倍感头疼,想请教一下时间管理大师,我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片场,今天他的戏份比较多,与导演组和摄影组的如临大敌相比,他已经放平心态,开始摆烂了。
见识了老戏骨午玛和曾冮等人的表演,他更庆幸自己没有钻牛角尖儿。
波粒双形圣者爱因斯坦说过:每个人都身怀天赋,但是如果用会不会爬树的能力来评判一只鱼,鱼会终其一生以为自己愚蠢。
人与人之间,尤其细分到具体能力上,确实存在差距。
当然这种差距能够通过不懈的努力迎头赶上,但追赶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回报不成正比,换句话说,效率太低。
有这种毅力,进厂拧螺丝都发家致富了。
就如同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千万不要死鸭子嘴硬,强调自己平日里学习多刻苦、多努力,越是这样,越容易让别人怀疑你智商有问题。
别人修炼五年,成为一流高手,妥妥的速成班。
但换在他身上,不是没有成为一流高手的希望,但可能要修炼十年,甚至二十年三十年。
刻苦努力,是用来感动别人的,唯独不能感动自己。
他接受了自己在演戏这方面资质相对平庸的事实,毕竟上辈子没混出名堂,也不能全赖社会。
有人精心富养的儿子痴傻呆苶,有人敷衍散养的闺女英雄豪杰,这句话,陆大导演想送给男足,与自己共勉。
别人碍于他的身份不敢随便指摘,但熟美人毫无顾忌,嘲笑他的演技。
他能有什么办法?
一个身价亿万的富豪肯放下身段给你们搭戏,你们还敢得陇望蜀,要求演技,还有人性吗?礼貌在哪里?
熟美人发表了不同看法:“没有天生的好演员,你以前时常鼓励我,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原来放你身上就不适用了?”
这几天剧组到处都有人吹捧她的演技,称赞她眼神犀利,文艺女青年自信心爆棚,有些飘了。
“我话没讲完,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没错,但剩下的九十分要讲究方法。”不为成功找方法,只为失败找借口,陆大导演的借口,跟国足输球的理由一样多。
“诡辩!”她的确是膨胀了,身为一个演员,演技得到认可,而且还能将形象变现,套取迪笙珠宝两成股份,她感觉这几天是自己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世间的快乐是守恒的,演技好坏也需要对比、需要参照标准。
很不幸,陆大导演差不多就是《刀马旦》剧组的标杆,虽然没人说,但大家都有这样的默契。
实话太伤人,大家心里知道就好。
其实他的演技也不是烂到无可救药的那种,大家相同的看法,只要不是主要演员,陆大导演还是能驾驭的。
有几个老戏骨、实力派搭戏,也能鱼目混珠。
有条不紊的拍摄计划,被大洋彼岸的一通电话打乱。
Tony Loo北美小说版权经理人康度将电话直接打到德玛西亚,在得知陆绍宽在片场之后,更是辗转几番,将电话打到片场。
康度的语气相当激动,隔着电话似乎都能看到他的手舞足蹈,须发皆张。
电话那头很嘈杂,凯瑟琳卡梅隆等人也时不时补充几句,只不过说的毫无逻辑。
与乔治的激动相比,陆绍宽很淡定,笑着问道:“乔治,又有什么好消息?”
“Tony,你得奖了,法兰西美第西斯奖!”
还没等陆绍宽回应,电话那头已经传来刺耳的尖叫和口哨声。
“......”
愣了一会,陆绍宽绞尽脑汁也没翻出关于这个奖项的一点信息,迟疑道:“这个奖,他很有名嘛?”
或者说,他应该高兴?
这大概就是隔行如隔山。
同样的,康度也愣住了,同电话旁的众人面面相觑了好一会,他一厢情愿的认为陆绍宽是在开玩笑,用幽默掩饰内心的激动和情绪的大起大落。
这种心情他理解,自己刚得知《白牙》在法兰西获奖,又何尝不是同样的心情。
“Tony,它不是有没有名的问题,法兰西四大文学奖之一,虽然排在第四......”
恰到好处的止住话头,抿起嘴角,小伙子,给你十秒钟时间,你先偷着乐一会。
二十世纪美囯人看待老欧洲上三旗也有一种迷之仰视,自带美颜光环滤镜,虽然生活水平不比对方差,但文化底蕴没得比,这种精神上的自卑,就好比某一特殊时期,国人看待欧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是同一种心情。
老欧洲上三旗中德意志太古板,而且在美国人眼里,我是你的保护者,你家小胡子都被我终结了,我只青睐你的工业产品,至于文化艺术,大家半斤八两。
大嘤和美囯共轭父子,大概这种感情是既爱又恨,相爱相杀,如果说大嘤在美囯人心中有绅士的一面,那另一面自然是迂腐。
唯独法兰西,浪漫、时尚,几乎是所有美囯人心中的艺术殿堂,就连此时的荷里活想追寻潮流,那么潮流的终点也一定是巴黎。
陆绍宽获得法兰西文学大奖,在康度这样血统纯正的美囯鬼佬看来,属于是抬旗,时尚教主御赐黄马褂。
然而,一个疑惑还没解开,另一个更大的疑惑笼罩在陆大导演心头,法兰西四大文学奖又是哪四个?
我国四大名著,古典四大美人,他倒是熟,最起码从港岛的古装风月片中温习了不少次。
抓破头皮,也只能想出一个龚古尔奖,而且后世龚古尔奖的名声已经烂了。
当然以陆绍宽恶意的揣测,这种烂并不是个例,别的国家甚至其他组织的文学奖也未必纯洁干净的如同白莲花,但你被人扯掉了遮羞布,挺着,自认倒霉吧。
说到底,还是法兰西实力地位的相对下降,又有新势力后来居上,要争夺领域内的话语权,将行业重新洗牌,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甚至诺贝尔奖也不是百分之百的纯粹,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徇私舞弊,但为什么顶多有人哔哔几句,始终没人有勇气去撕开这层遮羞布,说到底是诺贝尔奖身后的金主势大,没办法打破人家制定的整个话语权体系。
体系说白了,就是圈子。
圈子里的道道儿大同小异,只不过存在一个在饭里掺沙子,还是沙子里掺饭的问题。
康度唾沫横飞,像是打了鸡血一样自言自语道:“Tony,这次你真的发达了,《电锯惊魂》的欧洲发行权,卖疯了。”
之前绞尽脑汁,始终不得其法,如今一个小说得奖的消息,让欧洲市场彻底敞开大门,欢迎来玩。
“乔治,这个美第西斯奖很厉害?”
话筒里传来康度戛然而止的尖叫,像是被人捏住嗓子:“上帝,别告诉我你真的不了解美第西斯奖。”
康度自顾自的呢喃了一句:“这太疯狂了。”
然后,他臭屁的炫耀起来,仿佛他才是大奖得主。
“Tony,法兰西四大文学奖中,龚古尔奖最重要最权威,历史也最悠久,其次是法兰西学院奖,然后是勒诺多文学奖。美第西斯奖看起来最年轻,距今为止也不过才二十二岁的年龄。”
挤眉弄眼,也不管陆绍宽看不看得见,语气暧昧:“二十二岁,放在女人身上,会是多么美妙的年龄。”
自我陶醉一会,如数家珍:“别看美第西斯奖设立时间最短,但四大文学奖中,反倒是最有底蕴的一个。
美第西斯是佛罗伦萨的名门望族,这个家族见证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全过程。
让美第西斯家族声望达到顶峰的原因是出过两位教皇,雷翁十世和克雷芒七世;两位法兰西王后,亨利二世的王后卡特琳娜以及亨利四世的王后,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奶奶王后玛丽。
佛罗伦萨无冕之主,科西莫·迪·乔凡尼·德·美第奇、教皇雷翁十世、王后玛丽,都在扶植文学艺术家、发展文艺事业上作出过突出贡献。
玛丽王后民留下的卢森堡宫,如今还是法兰西参议院的驻地。”
一长串晦涩的人名和地名,非常考验陆绍宽的外语水平,虽然似懂非懂,但他已经体会到了美第西斯奖的牛B。
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或者说他最关心的问题:“乔治,你讲的这样精彩,王后玛丽,能不能给我颁奖?”
“......”
康度语塞,语气哀怨:“Tony,王后玛丽如果真给你颁奖,你敢领嘛?”
陆绍宽想想,还是算了,如果王后玛丽真能出现,身份或许不是出席嘉宾,一定是吃席嘉宾。
“Tony,再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华盛顿邮报》和《纽约邮报》组成的记者团已经出发,打算飞到港岛为你做一期专访......”顿住一下,扭扭捏捏的补充道:“凯瑟琳和我,已经替你答应下来了,倒不是我们自作主张,你们东方有句话叫事权从急。”
从他跟凯瑟琳的角度出发,没有拒绝这个专访邀约的理由。
这是一次难得的能大涨Tony名气的机会,名利名利,名气和利益一直都是伴生关系,Tony的名声越响,橘子味朗姆酒出版社和祖安电影公司在业内的地位也就越高。
而这两个公司都是要盈利的。
以己度人,他相信Tony也没有拒绝的理由。
陆绍宽倒是不抵触这样的出名机会,只不过稍稍有点失望。
只是《华盛顿邮报》和《纽约邮报》而已,这两个报纸的老板都是他的狐朋狗友,未必没有蹭热度的意思。
如果他是昂撒正统,或者再不济肤色一换,来做专访的媒体大概就是《时代周刊》。
心情渐渐平静下来,还有一点让他费解。
康度是他的版权经理人没错,欧美市场出版也都是由康度负责,但美第西斯奖这种世界范围内都知名的文学奖组委会做事应该靠谱,通知康度的同时,也应该通知他本人才对。
或者是组委会发函给了港嘤当局,然后港嘤故意压下这个消息?
态度有点微妙。
嘤法明争暗斗,难道他成了墙缝中间的老鼠?
甩头自嘲的笑笑,胳膊拧不过大腿,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
王文成公,阳明先生倡导知行合一,什么叫知行合一?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
虽然有些偏颇,但这句话放在他身上,正合适。
......
与港嘤当局慢半拍的反应相比,港岛的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陆绍宽获得法兰西美第西斯文学奖的喜讯。
“华人之光,征服西方的东方人再下一城,勇夺法兰西顶级文学荣誉——美第西斯奖。”——《星岛日报》。
醒目的标题下方,详细介绍了法兰西美第西斯奖文学奖的由来,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他让美利坚小姐尖叫发狂,他让法兰西女王俯首称臣,他让英格兰贵妇沉默流泪,他,是港岛真男人——陆绍宽!!!”这种夸大其词的风格一直是注重娱乐性的《东方日报》的拿手好戏。
“本报转载《法兰西晚报》讯,在经过美第西斯奖组委会数轮激烈的评选之后,世界著名青年小说家,港岛青年导演陆绍宽先生凭借《白牙》脱颖而出,荣获本届美第西斯外国作品奖。据悉,《白牙》这次主要的竞争作品有......”——《文汇报》
《文汇报》的报道最公正客观,《星岛日报》更加有趣味性,但最受欢迎的却是《东方日报》。
大部分港岛吃瓜群众同主角陆绍宽一样,并分不清法兰西美第西斯奖是个什么东西,大家更想知道港岛真男人如何让美利坚鬼妹尖叫发狂、让法兰西洋婆子俯首称臣、让大嘤归妇沉默流泪。
然后,不出意料的发现自己被骗了。
广播道,丽的电视大厦前,黄夕照带着丽的所有高官站在烈阳下等待。
裘达昌西装革履,伸手抹掉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耐烦的抬腕看看手表,刚想开口......
“来了,来了,陆主席带着鬼佬来了!”
“大惊小怪。”裘达昌绷着脸呵斥一句,抖抖衣襟,环视一圈警告道:“都注意分寸,边个在鬼佬面前失礼,我炒他鱿鱼。”
大家小心翼翼的陪着笑,实则心里都在撇嘴,你以为你是陆主席?五尺差三寸的矮子。
黄夕照很给面子,装腔作势的跟着呵斥几句,背对裘达昌的时候也免不得挤眉弄眼。
幸亏董事局主席是陆先生,若是换成你,大家日子还怎样过?
聪明的大佬对员工和下属,不应该只是诉诸道理、板着脸教育,更多时候应该怀柔委婉、诱之以利。
大家是来做工,要赚钱养家,不是学做人,想接受教育。
员工视老板如敌寇,只有以下原因:钱少事多离家远,位低权轻责任大。
“阿宽,恭喜!”
车队刚停下,裘达昌便扯出笑脸迎上去向陆绍宽道喜,对远道而来的外国鬼佬,裘达昌也表现出足够的善意。
“昌哥,多谢!”陆绍宽笑着点头,没时间同裘达昌寒暄,看向黄夕照问道:“夕照叔,播映室准备好没有?”
“我刚查验过,没问题。”他虽没有拍着胸脯保证,但语气里的自信足以说明没有问题。
将《华盛顿邮报》和《纽约邮报》记者团的专访放在丽的电视台上直播,对于黄夕照以及丽的高管来说是一个天大的惊喜,差点让大家感动的痛哭流涕,这才是亲老板,时时刻刻心怀下属。
八号播映室,陆绍宽很满意现场效果,简约不简单。
采访的记者是老熟人,陆大导演权威认证的“全家环保主义者”。
正式采访之前,鬼妹女记者看着演播室内的观众,小声问道:“Tony,开始之前,您真的不需要规定一下采访提纲?”
顿住一下,女记者耸肩道:“冒昧的提醒您一下,这是直播。”
作为《华盛顿邮报》驻洛圣都分社的记者,她能一路过关斩将获得这次专访Tony Loo的机会,来之不易。
临行前,老板吉姆尼尔私下里叮嘱过她,Tony是自己人,别把采访其他人那一套用在Tony身上,所以才有了她刚才那番善意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