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追热点
管理层应该好好专注主业。比如一家做玻璃的企业,别看到人家搞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或者直播带货自己就也去插一脚,要独立思考,追热点是绝症。
这三点要求上雪认为是最基本的,如果某家公司的管理层做不到,那这家公司股票我们真的不要碰了,掌舵的人都不靠谱,我们还指望船能远航?
这个道理套在“如何挑选基金经理”身上也是适用的。
主动型基金经理就是一支基金的管理人,比如我们可以定期看到基金业绩报告和基金经理给全体基民的信,大家最好把信里的策略和投资理念存下来,然后密切跟踪基金经理接下来的几年有没有真的按他说的策略走,还是说动不动就心痒去追了热点;再比如当市场上的价格都贵得要死了,这些基金经理肯不肯赎回股票给基民分红。
市场上的良心基金老将也不少,如果我们找到了靠谱的人,最好就完全相信他,不要去用一两年的业绩衡量这个人的投资能力,至少给他三五年。
在这里上雪需要纠正一些投资者的认知,我们只有自己干干得没有别人好,我们才需要雇人帮我们干。
比如我们没有大量的时间每天研究股票,我们身旁也没有一支专业的投研团队,我们也没有任何渠道去上市公司调研,就算我们有时间有渠道有资源,但是我们的心态非常不好,根本就不适合自己去炒股,这个时候我们才会选择一个靠谱的基金经理,让他帮我们挑选股票。
买什么,何时买,何时卖,买多少,卖多少,怎么买,怎么卖……这些都是基金经理的工作,既然我们选择了他,就要相信他,不然当初就不要选他,如果把买基金当成结婚,我们的选择会谨慎很多。
总有些人,自己水平就是半桶水,买了主动型基金又不相信人家基金经理,很多时候人家用了半年时间在低吸筹码,慢慢建仓,埋伏往后两三年的行情,结果我们怪人家这半年不仅没赚钱还亏钱,这怪谁?
如果有人总是觉得自己买的基金经理调仓换股的方法是脑子被驴踢了,那说明这个人的脑子至少也被骡子踢了,你们可以质问他:
基金经理水平那么菜你当初咋选的?
如果人家牛你怎么又不相信了?
你当初选人家是不是看上了人家过去三五年的业绩?
那怎么自己买了就不肯再给人家三五年的时间?
你这么牛你完全可以自己构建股票组合,根本没必要买主动型基金,买了,就要承认自己技不如人。
当然,上雪提醒大家,因为行业降薪了,所以从今年开始很多主动型基金经理都会离职,大家如果没有什么内部消息来源确保某基金经理不会跑路,就不要轻易去买主动型基金经理的产品。
主动型基金在过去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确实容易产生超额收益,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逐渐完善,以后基金数量会越来越多,散户和游资的比例会越来越少,市场会越来越理性,主动型基金能跑赢市场的概率其实是持续减小的。
所以,我们最好不要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基金经理身上,越往后,他们的赢面就越是小,而且我们还得保证这些人没有动不动就离职、抑郁、自杀或者失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