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找出失败者要容易得多。我想,在此之后,大家能得出显而易见的结论。你应该做的事就是卖空经营不好的公司。”
巴菲特点击了一下,一张相关的幻灯片跳了出来:
美国经营不善的企业数量
1900年——1700万
1998年——500万
坦白说,我很失望,因为巴菲特一家在这期间都没有进行卖空。
其实,一直都有经营失败的公司。
听众中有一些人轻笑起来,虽然声音不大。
他们的公司可能正在亏钱,但是他们心里都确信自己是胜利者。
……
巴菲特再点击一下,又出现一张幻灯片。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21世纪另一项伟大的发明:飞机。
从1919年到1939年,美国约有200多家航空公司。
想象一下,当你处在小鹰号时代,你是否能预见航空业的未来发展。
你可能会看到一个你做梦都想不到的世界。
不过,假设你有此远见,你预见到所有这些人要么希望坐着飞机走亲访友,要么希望离家远走高飞,或者你预见到了任何可以在飞机里做的事。
然后,你决定这就是你要投资的领域。
历史上,对航空企业的所有股票投资都赚不到钱,和几年前的情形如出一辙。
“推广、宣传新行业是好事,因为新行业很容易推销出去。而要推销现存的产品则非常艰难。
相比之下,推销没什么人懂的产品要容易得多,即使是亏损的产品,因为不存在量化的要求。”这番话直接针对席上听众,很有杀伤力。
但是,你知道,人们还是会不停地投资。
这让我想起一个关于石油勘探商的故事。
这人死后到了天堂。“我核对过你的情况,你符合所有条件,不过有一个问题。”上帝说,“我们这里有严格的居住区法律规定,我们让所有石油勘探商待在一个区域。你也看到了,这里已经完全满了,没地方给你了。”
这位石油勘探商说:“你不介意我说句话吧?”
上帝说:“不介意。”
于是石油勘探商把手拢在嘴边,大声叫道:“地狱里有石油。”
结果可想而知,地狱之门开了,所有的石油勘探商们开始直往下冲。
上帝说:“这真是一个妙计,那么,你进去吧,就跟在家一样,随意些。这片地方都归你了。”
这位石油勘探商停了一会儿,然后说:“不,我想我还是跟他们一起吧,毕竟,空穴不来风啊。”
这就是人们认识、感受股票的方式。
人们很容易相信“空穴不来风”这个道理。
这番话引起一阵不大不小的笑声,然后笑声戛然而止,因为听众一下明白了巴菲特的话中之意——他们就跟石油勘探商一样没脑子,听信传言,跑到地狱去找石油。
巴菲特的话锋一转,他说,根本就不存在新模式。
股票市场的最终价格只反映经济的产出。
……
凯恩斯在他的书的序言中写道:“用历史的眼光对未来进行预测,是非常危险的事。”
巴菲特赞同这一观点:人们不能因为前几年股票价格的加速上涨就以此类推。
“现在,还有没有什么人没被我挖苦到?”他反问了一句,没人举手。
“谢谢各位!”巴菲特以此结束了发言。】
从这个发言我们可以看出,在那一年,巴菲特几乎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
当台下不少以价值投资著称的基金经理都不得不为了当年的基金排名而持仓那些他们自己根本看不懂的互联网公司时,巴菲特依然一股都没有买。
大家都不懂,巴菲特怎么会错过互联网这班车呢?
巴菲特怎么可能不买互联网呢?
要知道他可是在投资圈混了44年还依然处在一流位置的股神啊!
他可是比尔·盖茨的好朋友啊!
那天,大家对巴菲特的演讲报以热烈的掌声,但内心却十分不以为然,大家都觉得巴菲特是在为自己的判断失误找借口。
但仅仅几个月之后,从2000年3月10日开始,美股的互联网泡沫就开始破裂了。
NASDAQ综合指数到达了5048.62(当天曾达到过5132.52),此后开始小幅下跌。
NASDAQ3月13日一开盘就从5038跌到4879,整整跌了4个百分点,随之投资者、基金和机构纷纷开始清盘。
仅仅6天时间,NASDAQ就损失了近900点,从3月10日的5050掉到了3月15日的4580。
到了2001年,泡沫全速消退。大多数网络公司在把风投资金烧光后停止了交易,许多甚至还没有盈利过。
在周围所有的人都疯狂的时候,只有巴菲特保持着冷静,在他大胆预言之后市场又上涨了将近100%,那些嘲笑他的人大多都赔了个精光,不少互联网企业也随之倒闭,最终活下来的确实是凤毛麟角。
上雪要提醒大家,这个场景现在正在重演,只不过行业不再是互联网,而是新能源。
后续论点见下章。
重要提示:文中提及的所有公司仅用于案例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