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吧,你都不知道,我在你和天子之间做选择的时候有多纠结,师傅我是不打算认了,至于辅国大将军吗,我估计你也不喜欢我这么叫你。”
“知我者,小诸葛也。”
诸葛亮一脸的轻松,比之一个月前不知欢快了多少倍。
裴潜也不恼,反而夸他精明,这让一旁的陆逊看的一脸懵逼。
“有时候我真想回潜山,继续看书。”
“你都快十七了,也该帮帮我了,怎么说咱们也算患难之交吧。”
“我其实是真愿意天下变成你说的那样,可如今……唉,早知如此我就不该劝你把天子迎入徐州。”
一说到天子,诸葛亮的心情就变的不好起来。
一边是当今天子,另一边是他最为景仰之人,这两个月来诸葛亮夹在中间,真的是难过极了。
后来裴潜的一句话点醒了他。
天下尚未安定,此时应该把重心放在平天下,至于以后如何就看百姓的选择了。
只此一句,诸葛亮不再纠结,有如此心胸之人配得上人皇。
相反,在裴潜南征之时,刘协也不问民生,只想着跟大臣秘议夺权。
诸葛亮读过很多书,他知道大汉衰败就是从宫廷内部争夺权柄开始的,这让他对天子和朝廷大为失望。
一开始诸葛亮还觉着刘协是被大臣逼的,几次事件后渐渐发现,刘协很不简单。
刘协很能隐忍也很会演戏,很多时候他都表现的不愿意听从大臣的安排,其实是想通过诸葛亮给裴潜传递一些虚假的信息。
然而怎能瞒过诸葛亮的眼睛。
“你到底是如何打算的?”诸葛亮指了指天,“我是真不想留在郯城了。”
“正因为这件事不好处理,所以我才一开始就把你留在了天子身边啊。”
“什么,你……”诸葛亮很是恼火,“这事儿你要全扔给我管吗?没门!”
一旁的陆逊终于是看不下去了,好奇的靠了过来。
“敢问老师,您和大师兄是在聊……如何平衡徐州和朝廷之间的关系吗?”
裴潜说:“差不多吧。”
诸葛亮却很不爽的摇摇头,“没那么简单。”
“哦,这样的话,陆逊就明白了,我还太小,这事就不参合了。”
陆逊诡异的一笑,然后恭敬的立在裴潜身边,就好像在选择站队。
诸葛亮看到后无奈的叹了口气,看来大汉真的不行了,至少从他们这一代人开始,已经没有多少人太重视所谓的汉统了。
突然诸葛亮想起了一本古籍上的记载。
大体意思就是,人世间每一百年都会出现一次天下大乱,或有君王力挽狂澜,或有新的明主开天辟地,此乃大道规律,非一人所能阻也!
“你在哪找来的妖孽啊,我看小陆逊可不比皇宫里的那两位差多少。”
“这说明老师的眼光好啊!”
“既然如此,老师您就让小陆替我去郯城吧!”
“都说了他还太小,你这个当师兄的还得多带带他,要不然肯定干不过皇宫里的那两个。”
庞统和司马懿天天都在给刘协灌输着天下大计,并悄悄暗示裴潜的野心。
而陆逊则从刚才的几句闲谈中便发现了裴潜的秘密想法。
世间聪明之人不少,徐州今年格外多。
刚巧殿外又来了一位大军师级别的人物求见裴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