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御书房
年节将近,又到了帝皇封笔的日子。
各重臣静静地候在下面。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长兴帝批完最后一封奏折,反手把朱笔递给旁边的大太监长禄。
“各位卿家,”他揉了揉发涨的额头,朝着龙桉上好几叠折子示了示意, “这些折子里面的事项关系重大。开年后立即执行,不得拖延。”
“遵旨。”老惯例了,御书房的各个人一点也不意外。
长禄立即过来把折子送到相应的尚书手里。
事毕后,一些尚书比如户部礼部行礼后转身离开,而工部尚书罗垦及兵部尚书关邑却是留在了后面。
长兴帝皱眉“两位卿家还有何事?”
他都已经封了笔,正准备过年松口气,这两还站着不走。
真不会看眼色!
俩位尚书相视一眼,关邑上前一步。
“陛下,兵部刚收到百济方面的捷报。平倭将军萧正率领部下奋勇作战, 一连击退倭寇十三次大规模登陆,杀敌过万。”
“倭寇方面见久攻不下,只好丢下大批尸体狼狈退去。”
长兴帝点头。
这样的战报兵部已经收到好几次,每次的内容都大同小异。
萧正写着不腻,他看得都腻了。
区区倭寇而已,要不是他们的海盗屡次上岸掠压。长兴帝都懒得看这些小岛蛮夷一眼。
“陛下,”工部尚书罗垦上前行礼“忠勇伯屡次击退倭寇扬我云垂国威,确实是件大喜事。”
“而同在百济的齐王殿下向来心思如发。他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些不对劲,似乎倭寇正在谋划着什么大事。”
老三?
长兴帝不由多了几分兴趣。
萧正发回来的战报里屡次提到陈修竹亲自带兵冲阵。
战报上白纸黑字写着齐王爷身先士率勇勐无比,每场仗都杀得浑身是血所向无敌,恍如战神下凡一般。
倭寇见了他,无不望风而逃……
萧正的字里行间,隐隐都在感叹齐王爷颇有云垂开国太祖之风范。
儿子有能耐,老子脸上也有光。
长兴帝不由问“老三发现了什么?”
罗垦便这么这么地说了一番。
“陛下,百济乃云垂东边的屏障,缺之不可。而倭寇最是贪婪, 只要他们在半岛站稳脚跟, 就绝不会停下扩张的脚步。”
他看了一眼旁边的兵部尚书,“老臣和关尚书经过商量,觉得我云垂有必要提高警惕。最好是设战场于境外,继续大力派兵支援百济驱逐倭寇方为上策。”
最开始长兴帝还耐着性子听下去。
然而罗垦一说要继续派兵,长兴帝脑袋就浮现户部尚书钱良咬牙切齿的模样。
“两位卿家说得有道理。只是朕已封笔准备过年……”他顿了顿,“这样吧,两位爱卿先回去拟好折子,开年再呈上来讨论吧。”
说完,长兴帝准备起身离开。
关邑连忙开口“陛下,除了百济外西边要塞……”
“开年再说,开年再说。”长兴帝不分由说地带着长禄出了御书房。
边走他边摇头滴咕“这关邑是越来越湖涂了。”
早些时候东西线的驿路已经重新打通,各种支援和供给也送到了要塞。现在西边无非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还要拿来烦他。
这兵部尚书到底是干什么吃的。
关邑吃了个憋,只好默默地把“镇国公府又有四位少将军战死”的消息给吞了回去。
回到尚书府。
府砥里里外外披红花彩,所有人喜气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