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再换个地方,乾隆都不知道还能把这个女婿换到哪里去了。
倒是永瑢还跟沐瑶提起一件事,就是最近京城忽然流行起养鸭子的事来。
很多贵人家里都养了几只鸭子,洗得干干净净的,用绳子圈住脖子,到处带着溜达。
有的还在鸭子的脖子上挂上木牌,免得被厨子当成普通鸭子抓去做成菜就麻烦了。
不用说,这流行当然是四格格带起来的。
之前弘曕的次子进宫被鸭子叨了,还是因为鸭子护主,就让很多人心动了。
加上鸭子还帮着清理了蝗虫灾害,让很多人对鸭子都改变了想法。
说不定这些鸭子都是有灵性的,只是之前没有谁察觉,于是一个个也有样学样养了起来,琢磨着要跟四格格的鸭子一样就好了。
当然四格格这是一只聪明的鸭王,一般鸭子还真比不上。
苏夫人进宫跟沐瑶见面的时候,也提起这个苦恼事来了:“办花宴的时候,好些人家的夫人和姑娘们都抱着鸭子来的。让鸭子进来吧也行,但是它们一只只到处走。”
简直是满地鸭子,留下一地狼藉,也是很愁人。
更别说很多还拉着鸭子上街溜达,满街都是鸭子。
它们一只叫了,其他也跟着叫,满街的鸭子一起叫,那情形实在让人耳朵都受不住的。
沐瑶光是想想也觉得可怕,顿时好笑道:“他们想要养,那就养吧,估计没多久他们就会放弃了。”
一般的鸭子养着就那样了,刚开始还新鲜,后边发现鸭子不够聪明,不是到处大小便,就是叫声吵得很,他们就要受不住的。
苏夫人想想也是,最近只能不开花宴了,叫她的耳朵能清净一点。
当然她进宫来,也是听说四格格身边有个很聪明的鸭子,忍不住想看看。
沐瑶自然不会拒绝,让四格格带着她的爱宠过来了。
鸭子将军摇摇摆摆过来,四格格欢欢喜喜过去拉着苏夫人的手叫郭罗妈妈,鸭子也就过来用脑袋蹭了一下苏夫人,然后就走开了,在沐瑶脚边蹲下。
苏夫人才发现这只鸭子确实聪明,进来后也不乱叫,安安静静的。
鸭子的脖子上也没有绳子,只有一个金首饰,刻着四字。
它一路就跟着四格格进来,还知道找个地方蹲着,刚才蹭自己的一下,好像在跟她打招呼一样,让苏夫人惊叹不已。
“看来外头说得还是少了,这鸭子何止聪明,简直要成精了。”
沐瑶深以为然地点头,又问起家里的事来。
得知永璋成婚,苏召南很高兴,当晚多喝了几杯,后来还着凉了,幸好不严重,休息了半个月就好了。
就是被苏夫人压着多喝了两天汤药,苏召南苦不堪言。
苏夫人就解释道:“大夫说你阿玛年纪大了,身子骨不如从前,得少喝点酒才行。更别提是喝酒后还穿得太少,愣是把自己冻着了。”
其实是苏召南喝酒后身上很热,就脱了外衫在窗户边凉快了一会,然后就被冻着了。
沐瑶原本有些担心,看苏夫人抱怨的样子又想笑:“阿玛也是太高兴了,多喝了一些,身上太热才会开窗凉快,以后只怕是不会了。”
苏夫人也笑道:“肯定不会了,我私下让大夫在汤药里多放了一钱的黄莲。”
沐瑶开始同情苏召南了,那汤药估计苦得不要不要的。
怕她担心,苏夫人又道:“好在你阿玛平日保养得不错,大夫也说注意一点,半个月下来已经恢复得差不多。要巩固一些,再多休息几天就好了。”
如今苏召南活蹦乱跳的,不过苏夫人还是压着他多躺两天,躺得苏召南浑身骨头都要麻了,还不敢不听话。
沐瑶叹道:“阿玛年纪大了,是得小心点才是。”
她转头让人开了库房,挑了些温补的药材,让苏夫人带回去。
四格格听说苏召南病了,就让小厨房做了自己最喜欢的点心,让苏夫人带回去给苏召南的。
苏召南收到点心,简直感动得不行,于是喝药就没一点犹豫,多少黄莲都不怕了,只想尽快好起来,别辜负了外孙女的一片心。
沐瑶送的药材,他也仔细让人收好了。大夫说这些药材最是温补,也适合苏召南,只用了一点,其它都被苏召南当宝贝一样,谁都不能随便用了。
苏夫人看苏召南怕别人抢了去的样子,也是乐不可支。
今年乾隆不去江南,自然还是去圆明园避暑了。
四格格带着鸭子上马车,一人一鸭是一刻都不分开,沐瑶也就随她去了。
她坐在马车里,永瑢骑马在马车旁边,慢吞吞跟着走。
因为他年纪小,自是有侍卫跟在后头,免得永瑢骑马摔着就不好了。
永瑢看着前面的仪仗队,对那些人见过一次都很是熟悉,倒是有个生面孔,于是随口问道:“前头那位是谁?”
后边跟着的侍卫看了一眼,就答道:“回六阿哥的话,那是和珅。”
在马车里的沐瑶听见这个名字一个激灵,忍不住反问一句:“谁?刚才说的是谁来着?”
隔着帘子听见沐瑶问话,侍卫有些不解,还是再次回答了一遍:“回娘娘的话,那位仪仗队的侍卫是叫和珅,是钮钴禄家的。”
沐瑶没想到,这么快就遇到这位和珅爬上来,到乾隆身边去了?
她没继续多问,永瑢却好奇沐瑶怎么会对和珅好奇,于是私下问了那个侍卫,转头等到了圆明园,沐瑶安置好之后,永瑢过来请安,这才给沐瑶说了起来。
“额娘今儿随口问的那个侍卫,虽说是姓钮钴禄氏,却跟太后娘娘不是一支的。是福建都统的儿子,却也是个苦命人,三岁丧母,九岁丧父,只跟一个弟弟相依为命。幸得家中忠仆护着,才能平安长大。倒是个才子,后来考上官学,又迎娶了直隶总督冯大人的孙女。”
永瑢摇摇头道:“可惜的是,他科考的时候没发挥好,名落孙山,只补录了生员。后来承继了三等轻车都尉,三年后偶然遇上皇阿玛,发现他才华横溢,就提拔为三等侍卫,如今又成了仪仗队候补。”
可以说,和珅的出身不错,就是长大的时候有些坎坷,后边虽然科考有所失常,却因为有个好岳父,帮忙走动一番,依旧官运亨通。
年纪轻轻的就当了三等侍卫,还是补进了仪仗队的一员,可以说已经在乾隆这里记上号了。
沐瑶并不意外,和珅确实有才干,再过两年还可能会被乾隆提拔为户部侍郎了。
正因为和珅的仕途太顺利了,年纪轻轻就在高位,很是遭人嫉妒,时常会被人弹劾不说。
他小时候因为父母接连去世,在家里过得很不好,日子也过得很苦。
如今得了官职,身居高位,手里有权力,诱惑就接踵而来,和珅一开始还好,后边根本把持不住。
一旦得了甜头,就跟雪球一样滚动,根本就停不下来。
永瑢皱着眉头道:“额娘,他走不远的。”
沐瑶摇头好笑道:“为什么这么说?他有才华,皇上又喜才,想要善用有才之人,只怕是会重用他的。”
永瑢摇头道:“不会,皇阿玛可能起初觉得和珅有才华,后边就未必了。”
沐瑶有些不解,只是没过几天,她就听说和珅成了户部郎中,很是意外,这也太快了一点!
就连高贵妃都听说和珅此人,不说别的,这晋升速度比傅恒还快!
傅恒就算了,毕竟是皇后的亲弟弟,也是有才干之人,光是出身和才能就甩开不少人了,被乾隆重用被提拔起来,谁都不会有异议。
唯独这和珅忽然被提起来,很多人都心里嘀咕,乾隆不会是想让这么个穷小子跟傅恒打擂台,免得傅恒一人独大吧?
高贵妃跟喝茶的时候就低声道:“居然拿富察大人跟这个叫和珅的比较,也实在太过了一些。”
沐瑶深以为然,点头附和道:“确实,想来只是那些人嫉妒富察大人,才会这么说的。”
若是以前,傅恒早早去世,乾隆身边没什么可用之人,看见和珅有才华,嘴皮子又好,人也机灵会来事,才得了乾隆的欢心在身边重用。
如今傅恒还在,就没和珅发挥的地方了。
只是乾隆把和珅放在户部,还当了郎中,而不是户部侍郎,这就有些奇怪了。
这乱七八糟的传言传到乾隆耳边,他就十分不得劲,跟沐瑶私下抱怨道:“这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朕只是看傅恒一人撑着户部实在辛苦。这个和珅的算学在官学的时候就是顶尖的,能给傅恒帮上忙。”
当然他抱怨归抱怨,那些敢乱嘀咕的人一个不落都被粘杆处记下了,一个个等着发落。
乾隆的小本本记着呢,一个个都别想逃了!
沐瑶就知道,乾隆这是怜惜傅恒,生怕他累着了。
去年各处受灾,都需要赈灾银,户部那边就要核酸去年的支出,再核实各地究竟把赈灾的银两都用在哪里。
傅恒让各地都送上折子来,用的是沐瑶给的表格,一目了然得很,谁都做不了手脚。
那么多地方,他一个人带着户部核实着实太累了,乾隆当然不能让傅恒真累坏了,于是寻摸了一番,就把官学里算学都被两位算学先生称赞过的和珅提拔去了户部当个郎中。
若是和珅做得好,那就暂时留下,要是不行那就调回去。
乾隆就道:“和珅暂时做得还不错,听傅恒的意思,他是最早去户部的,然后是最迟离开户部的。”
可以说工作时间门最长,一点都没有偷懒了。
沐瑶眨眨眼,想着和珅这是自己卷,连带着让户部其他人都不得不卷了吗?
想想和珅每次都最早去户部,让掐着点到的其他人怎么办?
再就是和珅晚上留在户部帮着核实不肯早点走,宫门快落锁的时候才离开,这让其他人怎么敢提早下值呢!
和珅估计还觉得自己十分勤勉,其他人心里估计十分不得劲了。
还别说,户部其他人确实是这么想的。
傅恒都委婉提醒过和珅不用那么早来,也不用那么晚离开。
和珅还以为是上峰体贴自己,拍着心口说道:“大人放心,我一点都不累,只盼着能给大人多分忧。”
闻言,傅恒能怎么办,只能随和珅去了。
不过有和珅在,户部其他人确实也跟着早去上值,一个比一个早,愣是有时候比和珅还早了。
和珅到户部,发现同僚竟然比自己还早,于是他第一天也提早去了。
要不是宫门到时辰才开,沐瑶估计这些人能半夜去上班,这勤勉真是要感动上苍,绝对的社畜打工人了。
户部的人是一点都不感动,反而快要累死了。
有年纪大点的受不住,终于是累病了,只能请病假。
年轻点的也是累得不行,只想尽快都核实清楚了,然后让人把这个卷王和珅赶紧弄别处去吧,他们快受不了的!
原本要一个月才能核实完的,愣是半个月多点就做好了。
傅恒带着折子过去,乾隆翻了翻,十分满意道:“今年支出多,户部倒是比往年更快了。”
闻言,傅恒只好苦笑,把和珅进户部的事简单说了一下。
乾隆听得好笑道:“他倒是勤勉,就是太勤勉了一点。“
他虽然喜欢勤勉的臣子,却也明白欲速而不达。
有些事一天能做完,非要半天赶完,把臣子们都累死了,乾隆还哪里有人用呢!
傅恒倒是替和珅说了好话:“他年纪轻轻被皇上重用,所以也担心会辜负皇上,于是更为发奋了。平日他早早到户部,也会提前让小吏给其他人泡上茶,送上点心,甚是周到。”
和珅确实会做人,哪怕勤奋过头差点把同僚累死了,因为他这点小心思,同僚们虽然心里嘀咕几下,倒也不至于跟和珅交恶。
乾隆点点头,明白傅恒素来是实在人,把和珅的优点缺点都说了出来:“他确实太年轻了一些,该历练一番再说才是。”
他沉吟片刻道:“正好国子监缺个祭酒,和珅的才学不错,让他过去补缺就是了。”
当然,从正五品的户部郎中到从四品的国子监,和珅算是提拔了半级。
在国子监和珅也能磨练一番,不至于如今这般急功近利了。
沐瑶没想到历史来了个大拐弯,没让和珅蹦到户部侍郎,然后再晋了户部尚书的位置,而是直接被乾隆扔去国子监当祭酒了。
国子监祭酒原本是国子监里的老大,等于是校长了,管着教学和考试之事。
不过在雍正三年的时候,他改了国子监原本的官职,没让祭酒掌握太大的权力。
而是另设了管理监事大臣的职位,总理监内一切事务,由皇帝亲自指派。
看得出皇帝对国子监的重视,又有些不满祭酒以前一人独大的体制。
管理监事大臣是正一品,凌驾在祭酒之上,是直接跟皇帝接触,并禀报国子监的一切事务。
可以说和珅成为祭酒,却依旧不是国子监的老大,还得被管理监事大臣约束着。
乾隆显然也不放心年纪轻轻的和珅总管国子监,于是才让他去当这个祭酒了。
听说被调派,和珅沉默了一会,很快就谢恩,收拾东西就离开户部了。
他心里其实也盼着能留在户部,然后发挥自己的长处,若是能更进一步就更好了。
如今去国子监,等于是离开了六部的权力中心,让和珅不是不失望,却也只能继续努力。
他相信自己把国子监打理得好,迟早有一天乾隆会把自己重新调回身边去再次重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