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其他综合>清穿之纯皇贵妃> 第101章 第 101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1章 第 101 章(2 / 2)

听说乾隆要加入进来,高贵妃就更高兴了:“上回荷花宴的菜式就不错,也不知道林御厨能不能多做几个更特别的菜色来。”

林御厨再不能也得能了,他绞尽脑汁,琢磨出几个新菜来。

然后他先做出来,让厨房里的人尝了一遍,感觉味道不够好的,再重新调整后继续做一回。

反复做几次之后,味道终于可以了,林御厨才敢让贵人们吃的。

只费了几天功夫,林御厨就表示荷花宴准备好了,第二天就能办了。

沐瑶自然亲自跟乾隆说了一声,见他的心情十分不错,就笑道:“皇上这是知道荷花宴上多了几个不错的新菜,心情变好了起来?”乾隆抬手点了点她的脸颊,好笑道:“朕可没那么馋,不过你有句话说得对,朕这心情确实变好了。”

把先帝时候贪墨的人拿下,他哪能不痛快了?

再就是那些求情之人,乾隆派人查过后,有几个还跟这人曾经共事过的。

哪怕当时品级不高,却也是跟着底下打下手了。

他仔细派人一查,果然这几个人跟着对方伸手,虽然拿的银两就更少了,却也是拿了不是?

乾隆连夜派人送去密折,让这几个人私下单独看了。

看完之后,这几人一反常态,不像之前那样帮着求情,而是开始抨击起对方来,又数落对方的罪状,让其他朝臣们直接就懵了。

这几人反水得太突然,其他人把打了个措手不及。

而且大理寺还抛出几个人提交的证据来,证据确凿,对方确实犯了不止一个大错。

朝臣们这才偃旗息鼓了,然后发现之前叫得最凶的几个人竟然辞官回乡。

他们正值壮年,竟然纷纷辞官回家,着实有些古怪。

但是他们不但回乡了,回去后还举家搬迁,让人根本就寻不着。

当然寻不着了,这几个人和家眷都被乾隆派人送去了隐秘之地,还改名换姓了。

这是乾隆给几人的承诺,他们犯的错还算小,如果愿意出面的话,就勉强宽恕一二,只换个地方重新来过罢了。

几人能留住自己和家眷的性命,哪里有不应的,更是内疚不已,躲在家里都不敢出去见人了。

乾隆自然还留了人盯着他们,若是安分守己就算了,若是安分一阵子又想闹腾,那就别怪自己不客气了。

好在这几个人被吓破胆,一点都不敢忤逆乾隆的意思,让改名换姓就改了,以前的亲戚都不敢认了,只安安分分过日子。

朝臣们不再派人送折子来打扰他了,乾隆能心情不好起来吗?

荷花宴的时候,就连高贵妃和娴妃都看出乾隆的心情不错了,高贵妃还一个劲给他夹菜:“皇上,这道荷叶香饼很是不错,来尝一尝?”

这荷叶香饼用的是荷叶最嫩的部分,切碎焯水后加入面粉和鸡蛋搅拌均匀,煎成饼就是了。

吃着有淡淡的荷叶香气,又有鸡蛋的香味,既简单又好吃,还下火了。

荷叶糯米蒸排骨是沐瑶最喜欢的,吃了好几筷子,也给乾隆夹了一些。

还有一道荷叶蒸鱼就很得娴妃喜欢,荷叶把鱼包起来,鱼肚子里塞了姜葱和酱汁,隔水蒸了之后,鱼肉里带着一丝荷叶的香气,清爽又不腻人。

另外有一道炸荷花,是林御厨想出来的新菜。

炸过的荷花色泽金黄,炸的时候得小心仔细,让荷花还保留原来的形状,微微翘起一点,摆盘的时候仿佛就是一朵盛开的金色荷花了,煞是好看又好吃。

吃着香脆,又清火祛燥。

再就是荷叶饭、荷叶鸡、荷叶粉蒸肉、清蒸莲子和莲藕排骨汤,每一样味道都是极好的,荷花宴让众人吃得相当痛快了。

最让高贵妃期待的,自然是庙会了。

不是圆明园里面那个仿的庙会,而是真的庙会。

虽然她们不能加入到百姓的热闹当中,跟他们一起逛庙会,却也能在搭起的三层高楼上,远远眺望底下的街道,把热闹一览无遗。

高贵妃有些遗憾自己不能下去,哪怕乔装打扮也是不行。

沐瑶就笑道:“慧娘这张脸一下去,恐怕百姓都不敢走了,以为是哪个仙女娘娘下凡来了。”

被她一打趣,高贵妃心里那一点郁闷是烟消云散,红着脸轻轻推了推沐瑶的胳膊道:“你这话别说我,就是你下去了,也一样被当做仙女娘娘的。”

娴妃在旁边抿唇笑着,高贵妃也道:“曼音你也是,别只顾着看我们两个的笑话了。”

几人笑闹了几句,坐在上头继续看着底下的热闹。

跟仿庙会不一样,这里就要热闹得多,卖小东西的也就更多了。

除了茶铺之外,最多的就是卖香的,多是买了就上山去拜碧霞元君的。

另外有卖小首饰的,梳子、簪子等等,当然不是宫里的好货色,而是平民百姓用的,多是普通的木头做成。

还有绣着福字的小鞋子,带着福字的绣球等等。

高贵妃目不转睛盯着的,更是底下耍杂技的。

他们离得有点远,周围却有不少人。

高贵妃指着前面道:“仿佛有个猴子爬上爬下,他们就不怕猴子也离开自己身边就跑了吗?”

娴妃就答道:“该是从小养熟的猴子,自是不会离开,因为离开也不知道该怎么过活了。”

从小被人养大,自然就不知道该怎么在外边找吃的了。

有人供养,猴子自然不愿意离开的。

沐瑶也是附和道:“确实如此,这猴子只怕都当人是自己的亲人了。”

看看杂技的,大多是让猴子爬杆子,爬得很高,然后打几个跟斗下来,周围百姓就叫了几声好,扔了几个铜板过来。

这着实有点小儿科了,不过远处还有吐火的,还有人在两根柱子中间挂着一根线,在上面走得利落。

高贵妃一时看着左边,一时看着右边,都不知道该看哪里好,恨不得后边多两双眼睛了。

沐瑶看着她忙碌的样子不由好笑,然后注意到有些之前买了香的人兴高采烈过去,如今才多久,这么快就下来了?

但是一个个神色十分沮丧,显然没能上山。

她扭头看了眼小豆子,他换了一身普通的长衫,很快装作不小心碰到对方肩膀,忙不迭道歉之后,用一张巧嘴套近乎,然后旁敲侧击问出话来了,对方却丝毫没察觉到。

小豆子回来后,低声禀报道:“娘娘,上山拜祭碧霞元君的路上要给路钱。往年只需要这个数,如今却是翻倍了,她们身上没带那么多银两,就被拦着,然后赶下来了。”

特意一大早从远处赶来,就因为路钱增加不让上山,着实过分了一点。

沐瑶皱了下眉头,就问道:“小豆子你去打听一下,这路钱是一直都有的?哪怕是往年那个数目,对百姓来说也太多了一些。”

这么一笔钱,平民百姓节省点,用两三个月都足够了。

如今居然还敢翻倍了,简直过分极了!

小豆子果真是打听消息的人才,很快就在附近铺面找了几个当地人,口甜叫了叔叔婶婶伯伯,很快问出来了。原来这路钱从宋朝开始就有了,只是还不成气候,等明朝的时候才被官府统一管理。

也不叫路钱,而是叫香税,是官府的正当营收。

高贵妃在旁边皱眉道:“皇上知道这个香税吗?若是知道,官府是正当营生,忽然加了价钱的话,就没提前知会来庙会的百姓,让人白跑一趟了?”

哪怕加价了,也得提前告诉百姓才是。

不过沐瑶也明白,一来交通不够便利,又没有通讯设施,要通知下去估计十分费时费力,官府估计就不乐意做了。

二来官府可能是临时起意,毕竟乾隆前脚才上泰山参拜,今年山上还有帝王的龙气在,跟往年不同,自然要加了香税,才能衬托出帝王上过泰山的不凡来。

这哪里是官府,是奸商吧!

最后这钱还是要送到户部去的,等于是进了乾隆的口袋,官府自认没有违规,当然就能死要钱了。

若是百姓质问一句,官府估计比他们还不乐意,觉得这钱加得太少了一点。

沐瑶就道:“不管皇上知不知情,总归要跟他说一声才是。”

乾隆就在楼上陪着太后呢,她就让小豆子上去说一声。

若是乾隆知情,那就当作她们多管闲事了一番,好歹也要说一说的。

很快小豆子上去,乾隆却跟着下来了,脸色有些不悦道:“朕记得这香税从明朝时候登记在册,上面就只写着一钱,如今也还是一钱!”

沐瑶眨眨眼,哦豁,当地官府竟然把这个香税加了五倍不止,还光明正大收进自己口袋去了?

这个香税实在太小了,跟其他税收不一样,着实不起眼。

因为庙会只有春秋的时候办,泰山又是春天庙会的时候才会开放,让百姓上山,所以香税每年只有一次,持续的时间也不长。

一年就一会,每次收的虽然不少,对京城的官员来说却不多,加起来的金额自然也不大,就没多留意,看看账本,核对一下就算了。

乾隆的记性极好,看过一次就绝不会忘记。

他曾经看过账本,自然明白上面依旧写着一钱。

这么点钱,对百姓来说还能承受,加上五六倍的话,那就另当别乱了。

而且当地官府竟然把这个钱瞒下来,乾隆就更不能忍了。

乾隆转身就吩咐李玉,让御林军把当地官府直接全部拿下,另外把拦在泰山的差役也拿下,让人守在那里:“叫他们跟百姓说,以后香税都不用收了。”

就这么点钱,他还没放在眼内。

而且今年上泰山的百姓尤其多,很多是冲着乾隆今年上泰山来的。

乾隆当然不想这些百姓失望,他们千里迢迢赶来,竟然不能上山,简直岂有此理!

当地官府被御林军团团围住,百姓们自然是不知道的,他们只知道上山路上的差役换了人,一个个和蔼得很,告知他们今儿开始上山的香税免了,是皇上的旨意。

这才第一天的庙会,很多赶来上山却被赶走的人都没走远,消息跟插上翅膀一样飞了出去,很多人连忙往回走,脸上都带着笑意。

也不知道谁得知高楼上坐着的就是乾隆,于是一个个经过的时候都诚心叩拜一番,这才离开。越来越多人靠近高楼,乾隆看着底下黑压压的人头,脸上带着感激的笑意,也就笑了笑。

李玉担心人群聚集太多,叫乾隆深陷危险就不好了,于是小声提醒,想让乾隆移驾回去行宫。

乾隆却坐下了,挥挥手道:“朕这也算是与民同乐了,不急着回去。”

李玉无奈,只能叮嘱御林军守在底下,绝不能让人上楼来,更别提是靠近了。

沐瑶坐在乾隆身边,看着底下的盛况,明白最是喜欢大场面的他,哪里舍得错过这样的场景?

比起干巴巴的万民伞,哪里有万民当场感激来得痛快了?

她发觉乾隆偶尔有点孩子气,反倒永璋都比他来得成熟了。

等乾隆终于看够本,准备离开,百姓们自发让出一条路来,让马车能够顺利过去,更是虔诚叩拜,口中喊着万岁。

乾隆是高兴了,那些押入大牢的当地官员就郁闷了。

他们莫名其妙被关起来,后来得知是香税的事东窗事发,竟然怀疑是官府里的人私下跟乾隆告发,才被发现的。

于是一个个互相怀疑,还彼此告密起来。

乾隆让御林军的人去审问,没半天就带着一叠厚厚的口供回来。

他看了一眼,发现这些人互相攀咬,把对方的秘密都说了出来,一个比一个无耻了。

乾隆感觉多看两眼,眼睛都要瞎了,示意御林军接手,这种人就不必带回京城审问那么麻烦,直接让后来接手的人审问就是了。

他思索了一会,把附近的官员琢磨了一遍,最后把郑板桥调过来了。

郑板桥之前被提拔,后来调任到山东境内,也不是很远的地方当知府。

乾隆索性一纸调令,把郑板桥弄过来处理这边的烂摊子了。

郑板桥接到调令整个人都是懵的,也只好赶紧收拾包袱赶过来。

不过等他过来的时候,乾隆已经把泰山游历了一番,也到了回去京城的时候了。

只是乾隆还让人留了话,打算从国库出一笔银子来修上山的路。

不然下个雨,这山路就不能走了,着实叫人郁闷。

郑板桥自是替当地百姓感恩戴德,一来给百姓多了个挣钱的营生,修路必然需要壮丁,二来山路修好了,不说乾隆以后上山容易,上山的百姓也要容易得多了。

高贵妃满脸不舍,恨不能多留一段时间。

沐瑶倒是适应良好,毕竟乾隆多喜欢泰山啊,后边还要来很多次呢!

她上船后看着底下滚滚河水,想到历史上的皇后就是在去泰山的船上病逝的,如今皇后没跟着来,却在京城里过得好好的。

沐瑶抬起头来,就笑道:“咱们上回赌了舒贵人能抄多久,如今也有半年了,我们竟然是谁都没赢了。”

高贵妃也感慨道:“是啊,舒贵人比我想象中还能忍。”

娴妃笑笑,摇头道:“我倒觉得她不是能忍,而是必须忍。”

闻言,沐瑶忍不住凑过来小声问道:“曼音是知道什么小道消息,赶紧告诉我们?”

高贵妃也凑过来了,连连点头道:“就是,曼音话不要说一半,让人心里跟猫抓一样难受了!”

娴妃看着周围宫人退得很远,这才压低声音说道:“也没知道得很多,就是来之前,我帮着皇后娘娘处理了一些账目,发现咸福宫的器物损坏比其他宫厉害一点。不过舒贵人自个出钱补上了,又不是特别金贵的东西。”

如今娴妃是回过味来了,咸福宫的器物为什么会突然坏了,还不是舒贵人可能憋得难受不能出去,却又不能不憋着,于是开始摔东西来发脾气吗?

这摔的还不能是宫里贵重的摆件,不然想补回来,光是有钱都没那么容易。

毕竟瓷窑开炉都是有定数的,出的必然是精品,差的都摔了。

所以后备并不多,可以说是精益求精了,不是精品是绝不会留下的。

于是想换,哪怕出钱换也换不来。

高贵妃就感慨道:“舒贵人在这种地方倒是挺敏锐的,要不是曼音厉害,估计都想不到这茬了。”

因为娴妃说咸福宫损毁多了一些,却不算特别多,只比其他宫要多那么一点点,说明舒贵人还是很克制的,不是整天发脾气摔东西了。

也难为舒贵人之前跟猴子一样到处溜达,如今只能关在咸福宫。

皇后还生怕她吓着五阿哥了,让舒贵人只能在自己的住处呆着,不能跑去仪嫔那边,那能走动地方就更小了。

憋了这么久,舒贵人只摔几件东西,确实也够厉害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