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其他综合>清穿之纯皇贵妃> 第89章 第 89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9章 第 89 章(2 / 2)

沐瑶感觉这是小猪猪吧,也太能睡了!

不过能睡的孩子才容易长大,她伸手摸了摸六阿哥娇嫩的脸颊,暖呼呼的,规律的气息洒在手心上。

沐瑶忍不住坏心眼地伸手轻轻戳了下六阿哥的脸颊,他动了动,扭过脸去继续睡了。

他一动,奶娘以为六阿哥要被沐瑶闹醒,还吓了一跳。

幸好六阿哥扭过头又继续睡了,葛嬷嬷在旁边都忍不住露出不赞同的神色来。

沐瑶若无其事收回手,还是让奶娘把六阿哥放在榻上,自己陪着睡比较好。

不过她躺下后,因为六阿哥睡得太香,沐瑶看着看着也打了两个哈欠,很快跟着睡过去了。

葛嬷嬷等沐瑶睡熟了,轻手轻脚抱起六阿哥,让奶娘小心翼翼抱回去。

等沐瑶再醒来,发现身边没了六阿哥,还以为是他醒来被奶娘抱去喂了,也没多想,并不清楚其实一开始六阿哥就被抱回去睡的。

六阿哥这孩子确实让人省心,不爱哭,特别爱睡,很不容易吵醒。

哪怕被吵醒了,他还能很快接着睡。

乾隆知道后也啧啧称奇,还没见过这么省心的孩子,每次见都在睡,要么就是准备睡,反正一副要睡到天荒地老的样子。

他还找院首问过,六阿哥是不是太能睡了,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院首就答道:“皇上放心,六阿哥身子康健,小孩子身子骨弱,睡得多才能更健壮一些。”

尤其六阿哥不但睡得好,还吃得香,饭量不少,洗三的时候哭得中气十足,老远都能听见。

然后一个月下来就壮实了不少,几乎是一天一个样子了。

沐瑶总算是坐完月子出去,六阿哥也满月了。

她抱着沉甸甸的六阿哥,感觉孩子这个月吃得是真不少。

沐瑶好不容易沐浴后泡了一会澡,感觉自己总算要活过来了。

她抱了六阿哥一会,葛嬷嬷就熟练地接了过去,生怕累着沐瑶。

总算出了产房,沐瑶就见乾隆在外头,不由满脸惊喜道:“皇上来了?”

乾隆见沐瑶的气色很好,瞧着整个人丰腴了一些,就知道月子被伺候得不错,休息得还好,就笑着点头道:“朕也许久不见你了,平日只隔着门说话,总归不能看见你。”

这话叫沐瑶听得有点害羞,坐月子的时候,乾隆隔几天会过来问一问,听着沐瑶的声音还不错才放心。

确实这么久,除了沐瑶生孩子坐月子的时候见不着,足足有一个月,平日两人还没分开这么长时间过。

如今天儿有些凉了,哪怕出了月子,乾隆也担心沐瑶吹着风,让人给她裹上披风,坐着软轿回去寝宫的。

坐在窗边的软塌上,沐瑶才有种彻底放松的感觉。

小厨房早就准备了不少吃食,一桌子的好菜来庆贺沐瑶坐月子出来。

其中一道黑糯米酒蛋汤是特意给沐瑶做的,最是适合孕妇坐月子之后用,能补血益气,驱寒祛瘀。

哪怕如今坐月子结束,天气凉了,依旧适合驱寒之用了。

沐瑶喝了半碗,感觉浑身暖暖的,手脚都暖和了起来。

黑糯米酒放得不多,却让她喝完有种飘飘然的微醺感觉。

沐瑶懒洋洋地一手撑着下巴,半眯着眼快要睡过去的样子。

乾隆用了几筷子,有些担心她会醉,也跟着喝了一口汤,感觉里面的黑糯米酒并不多,这才放心了。

沐瑶就笑道:“皇上放心,林御厨是有分寸的。”

酒水这种在煮的时候大半都挥发了,只留下那么一丁点,林御厨估计放得并不多,不会真让她醉倒的。

乾隆笑着点头,给沐瑶夹了一筷子三杯鸡:“也别急着喝这汤,多吃两口菜垫垫肚子才是。”

沐瑶吃着三杯鸡,鸡肉香嫩柔滑,味道确实不错。

另外还有香酥鸭肉,她发现盐和酱料放得都不多,估计是因为沐瑶坐月子的时候吃得比较清淡,一时太重油重盐她可能会不适应,于是就稍微放少了一点。

食材新鲜加上手艺出众,清淡点也很美味。

乾隆许久不见沐瑶,看着她吃饭的样子就是用得香,忍不住也多用了几筷子。

李玉在后边暗暗松口气,这阵子乾隆的胃口很一般,御膳房换了好几道菜式,依旧没能让他多吃点。

果然还是在纯贵妃面前,乾隆的胃口才能好起来了。

这边两人刚用完,乾隆就提起六阿哥满月宴的事来:“这事不必你来操心,毕竟你才刚坐完月子,不能太劳累了,就让皇后都包揽了过去。六阿哥还小,这次就没大操大办,只请熟悉的人来就好。”

这熟悉的人自然包括了苏家人,另外就是宫里头的,一起摆上两桌热闹热闹。

乾隆还觉得委屈沐瑶和六阿哥了,就解释道:“六阿哥年岁不大,等百日宴的时候大办为好。”

其实他起初是想大办六阿哥的满月宴,还是皇后给拦下来了。

满月宴办得热闹是好事,就怕大吵大闹的,叫孩子吓着就不好的。

都说孩子小,魂魄不够稳固,被吓唬一下,很容易丢了魂。

虽然这话不能全信,却也不能不信,乾隆想了想,就还是只能委屈一下沐瑶和六阿哥了。

沐瑶倒是觉得孩子还小,满月宴让熟悉的人来吃上一顿好的,就已经很不错了,笑着道:“谢谢皇上,也要劳烦皇后娘娘了。”

苏家得了邀请,苏召南早早就让绣娘裁了新衣,苏夫人也是。

几个兄弟也是如此,苏岐凤特意赶到京城来,就是不能错过六阿哥的满月宴了。

进宫的时候,苏召南带着几个儿子都有点紧张。

苏夫人带着几个更紧张的儿媳妇们,举手投足却从容不少。

她跟着慎郡王的嫡福晋在京城呆了一段时间,跟勋贵夫人们打交道,自是变得从容了许多。

几个儿媳妇见了,越发佩服起自家婆婆来。

苏夫人被领着去见回了宫的沐瑶,看女儿生下孩子之后,肤色白里透红,显然被伺候得很精心。

她原本想要专门赶去圆明园,陪在沐瑶身边,看着她生孩子,伺候她坐月子的。

沐瑶却觉得身边伺候的人足够多了,没必要让苏夫人特地跑一趟还要劳累。

再就是哪怕在园子里,乾隆经常来,苏夫人始终有些不方便,索性沐瑶就写信拦下了苏夫人,只多写信给自家额娘就是了。

沐瑶在信里都说好,苏夫人就特别不放心,觉得女儿是不是报喜不报忧。

如今她亲眼看见,才知道沐瑶确实生孩子没受罪,坐月子也被伺候得精心,这才彻底放心下来。

沐瑶也是这时候知道,宫里对产后恢复尤为熟悉。

因为嫔妃们坐月子出来,就跟之前差不多了。

不说是饮食方面,身材和皮肤管理方面,嬷嬷们都相当熟悉。

配合着太医,另外有女医帮忙推拿,身材恢复得特别快。

葛嬷嬷对此更是拿手,沐瑶愣是感觉自己不是坐了个月子,而是做了一个月的spa,皮肤不但比之前还好,身材都恢复得差不多,甚至气色更好了。

完全不需要担心身材变得臃肿,一开始怀孕的时候,嬷嬷们就开始注重娘娘们的吃食,不会让她们吃得太多而发胖,让孩子个头太大而难产。

所以嫔妃们恢复起来也快,当然不听话的例外,恢复还是能恢复,就是过程难受一点。

沐瑶私下问过,葛嬷嬷就道海贵人之前吃多了,坐月子的时候要瘦回来,就得发狠才行。

吃得要少,还不能没营养,只能多喝滋补的汤汤水水。

另外推拿得更用力,才能让臃肿的身材能够恢复回去,每天必然要疼得死去活来的。

沐瑶听得戚戚然,果然自己听话没贪嘴多吃,也能少受点罪了。

跟苏夫人见过面,很快满月宴就开始了。

也不让人敲敲打打,或是丝竹之声不断,更没有舞姬表演,只安安静静一起用饭了。

六阿哥这会儿很给面子,没有睡觉而是醒着的,睁着眼睛看向周围,虽然可能看不太清楚,不过特别好奇的样子,仿佛能看清楚一样。

苏召南看见粉雕玉琢的六阿哥,都恨不能抱一抱。

男客们都在另外的地方,没跟嫔妃们在一起。

六阿哥只抱过来给苏家人看一眼,很快就抱回去了,苏召南不免有些遗憾,却也多喝了两杯,自家小外孙真是好看极了,五官看着像足了自己的模样。

沐瑶自然不知道自家阿玛看六阿哥,怎么看怎么像自己的想法。

高贵妃逗弄了六阿哥一会,见他打着哈欠,很快被奶娘抱过去,在奶娘怀里就睡过去了。

一整晚也不吵不闹,更没有哭过,就没有比他更乖的孩子了。

太后对六阿哥也尤为喜欢,长得这么好看,还不怕生,放谁怀里都不闹腾,醒着的时候只睁着漂亮的眼睛看着自己,简直被看得人的心都要化了。

她就笑道:“以后等开春没那么冷的时候,多带六阿哥去我那边走一走,也能热闹一下。”

沐瑶自然没有不应的,毕竟太后特意说了开春暖和的时候,就是怕冻着六阿哥了,甚是体贴。

她只抱六阿哥过去让太后看看,逗弄一番,也不是什么难事。

满月宴算是热热闹闹结束了,乾隆就接到消息,甘薯迎来了大丰收。

管事盯着底下人一筐一筐称了甘薯,因为皇庄的田地肥沃,甘薯长成了大疙瘩,一拔起来就是一大串果实,一亩地根本不止万斤。另外荒地种的甘薯,个头就要少一些,土里的果实也没那么一大串,却也不小了。

看着少一些,称上也差不多有大几千斤,管事就激动坏了,连夜写信送去给乾隆。

乾隆见了大为开怀,尤其六阿哥这头刚满月,那边甘薯大丰收的好消息就传来,叫他更为欢喜。

他就对身边的李玉说道:“要不是沐瑶提起,朕也就忽视掉这甘薯。如今种下了,还在六阿哥满月的时候大丰收,着实叫朕心生欢喜。”

乾隆就差没说六阿哥是个小福星,给他带来好运气。

李玉连忙笑着恭喜:“皇上是个有万福之人,小阿哥们自然也沾上了福气。”

这话乾隆爱听,笑着点头,转头早朝的时候就让人把这个好消息告知朝臣。

朝臣们起初是不太敢相信,毕竟一亩万斤的产量,着实像是胡诌的。

各地为了给乾隆拍马屁,胡诌的事还少吗?

还有上折子说沙地里长出一朵雪莲来,简直莫名其妙!

等皇庄的折子送上来,朝臣彼此传阅,上面写得清清楚楚。

每一亩地都有标记和位置,什么时候种下,何时浇水何时施肥,施肥又是什么肥料,一共多少次。

每天的记录自然没在上面,太繁琐了一点,却有总的记录,让人能清晰看出每亩地的产量其实还是有些许的不同。

比如日照,比如田地的肥沃,还有老农伺候甘薯也不可能一模一样。

总归产量都很接近,皇庄田地肥沃,产量更是超过万斤。

最让人吃惊的是旁边的荒地产量也不少,虽说不足万斤,但是土地没有多年来经营的肥沃,只跟着旁边皇庄的田地一起施肥浇水,产量就如此惊人。

有老臣忍不住泪流满面,有这样高产量的粮食作物在,那些干旱地方就有救了。

甘薯不但好种,而且十分好保存,只要保存得当就不会坏掉,能放好久。

还能把甘薯晒干后储存起来,也是极好的。

更别提这甘薯不需要十分肥沃的田地,哪怕荒地都能种下,产量又如此惊人,以后若有天灾不知道能救下多少人,让多少人不至于饿死。

福建巡抚自然得了乾隆的赞赏,他转头就跟福建的陈家要了许多甘薯,一来分发去给干旱之地,让他们尽快种起来。

二来他不快一点,陈家有大量甘薯的事很快会被别人知道,福建巡抚当然得先下手为强了!

其他地方得知消息后去福建找陈家人,很多都跑空了,对福建巡抚是气得咬咬牙。

乾隆自然也得到消息,福建巡抚也是个乖觉的,写了折子说得很清楚,当初是陈家的家主再三请求他跟皇上提一提这种极好的粮食作物。

虽然吃多了会有些不雅,但是比起不雅,饿死人自然更加可怕了。

这是陈家的家主出海的时候无意中飘落在一个岛屿上,然后发现当地人吃的这种甘薯,其貌不扬,却尤其果腹,吃两个拳头大的就能饱了。

而且特别好种,随意在什么土地上都能种下,只是好的田地能产出多一些,不好的就少一点,总归比别的粮食好伺候多了。

陈家得到后欣喜若狂,带回来试着种了几年,确实产出巨大,就想献上来。

可惜当地官员对这个甘薯不怎么看好,也就不愿意帮忙,唯独福建巡抚以前受过陈家的恩惠,于是愿意在折子上最后提一句。

如果乾隆见了好奇,自然会让人送甘薯过去,不在意的话,福建巡抚起码是提过了,算是报答了陈家。

没想到被压下一年,福建巡抚和陈家都不抱希望的时候,居然因为沐瑶一句话,乾隆就起了兴致,特意让人寻了来在皇庄种下,还大丰收了!

为此福建巡抚当然要快人一步,尽快把更多的甘薯献上了。

乾隆为此也不意外,这东西他当初见着就不太相信,福建巡抚哪怕亲眼看了依旧不敢打包票也是应该的。

要不是在皇庄和荒地都种上了,周围除了管事和老农之外就没人进去过,不可能掉包这些甘薯,乾隆都未必相信几个月就产出如此多的甘薯来!

如今就好,各地送去的甘薯一半留着种下,一半能够缓解粮仓的压力,让干旱地方的人也能勉强果腹,实在是大功一件了。

福建巡抚是个机灵人,他被乾隆赞赏之后,回去就写折子开始对乾隆拼命夸夸夸。

他这个臣子如此出色,还不是有乾隆这么好的皇帝吗?

要不是沐瑶知道福建巡抚确实是个干实事的,多年来把福建经营得不错,最近还积极学习广州打造港口,好在跟洋人的买卖上分一杯羹,叫当地商人也能跟着富裕起来,她都要怀疑乾隆选大臣的时候,是不是专门选会拍马屁的?

不过朝中大臣很多都跟福建巡抚一样,干活是可以的,拍马屁自然也擅长。

跟杭世骏那样性子一样憨厚不懂变通的愣头青,那还是极少的。

只会循规蹈矩,不知道变通,就不可能把当地经营得有声有色。

当地不好,那这个本地官也差不多走到尽头了,考核是绝对过不了的。

哪怕朝中有人,政绩太差,上峰都不愿意出手救了,除非是亲儿子,但是哪有那么多亲儿子呢!

不管如何,甘薯一出,确实缓解了干旱各地的灾情,让百姓也不用继续挨饿,还有了盼头,一个个都高呼万岁。

各地都不用催,万民伞就一个个送进京城来,让乾隆看着太和殿前空地上一大片的万民伞,着实壮观得很。

朝臣们自然跟着高呼万岁,乾隆站在最高处,看着满满当当的万民伞,嘴角一弯。

六阿哥也在这之后被乾隆赐名为,永瑢。

瑢,佩玉相碰的声音,清脆悦耳,令人心情愉悦。

乾隆因着甘薯的事,对六阿哥永瑢十分喜欢,特意赏赐了一对佩玉,上面各自有一个他亲手写的永字和瑢字,再让工匠照着刻的。

也不知道六阿哥是清楚这玉佩上有自己的名字,还是因为喜欢玉佩相碰的声音,睡觉都要把玉佩的绳子捏在小手里。

乾隆见永瑢喜欢自己送的佩玉,心里更是欢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