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5章 第95章(2 / 2)

不怪苏葵笑了,实在是她为自己找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ot;帮手&ot;。

他们这段时间正在编写教材,法语专业的教授答应苏葵,等到这一册文学史编写完,,就同意她跳级。

巴尔得知此事,竟对苏葵说道∶&ot;或许我可以帮忙。&ot;

他曾经在巴黎大学任教,对于本国文学史的研究还有谁比他更了解吗?

于是,苏葵为自己拉到了一个最强的外挂。不仅是编写教材最好的顾问指导,还请他为当代文学史部分作一则序言。

看到苏葵十分推崇信任的目光,巴尔不知道想了什么,竟真的同意了,还将自己的手稿送给了她,见苏葵珍而重之,他承诺等他回去,可以将自己的小说手稿送一份给她。

诺奖大佬的手稿!

哪怕苏葵说太珍贵不能收,巴尔也不会改变自己的主意。

这些手稿的确是他的心血,他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获得诺奖了,但即便真有那么一天,他也愿意让这份手稿待在欣赏它的人手中。

于是,苏葵继几位作协作家后,又收到了这份重量级的手稿,成为她将来展览出的珍品之一。

来华国短短一段时间,这位固执地不爱与人接触的老人就好像与眼前这位年轻的少女成了关系良好的&ot;朋友&ot;。

大概是唯——位与他文学创作不同却还能与他交流的朋友了。

这样的变化连萨拉也是一阵惊叹。

然而接下来听说苏葵想要参加跳级考试,还是从一年级直接跳到毕业班的事情,她就不是惊叹,而是惊愕了。

这么多门语言,能够自学参与免修不说,现在还想要直接跳毕业班,这样的人才天赋,就是她也不能常见。

&ot;或许我要亲眼见证奇迹的发生了?&ot;

这场被萨拉认为是奇迹的考试被推迟在本周末举行。

英语系的几位老师亲自为她出了几份长长的试卷,涵盖从大一到大四四个年级的所有知识点。

由浅到深,由易到难。题型题量难度都是经过他们商议敲定。

这份试卷会被作为模板保存—跳级考试的模板。以后如果有人要和苏葵一样跳级,就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

郑云虹一边给她发试卷,一边就笑道∶&ot;苏葵同学,你也算是开创了先河了。&ot;

硬生生把学生的水平拉高一大截,为着她的特殊情况,学校都不知道临时商议了多少规章制度出来。

但没有一个人觉得麻烦,写作课的杜教授就笑道∶&ot;我只盼着像苏葵同学这样的越多越好。&ot;

考试还是在教学楼的教室里进行,监考老师还是原来的几位教授,甚至她坐的位置还是第一排。

一切恍惚是她刚进学校参加免修考试时的场景重现,让几位教授都有些唏嘘。

再一看苏葵,她也还像原来一样沉着冷静,下笔有神。

仿佛面前不是横跨几个年级的难题,而是在做平常的作业。

他们对视一眼,眼里都有着了然的笑意。

果然,在时钟走过半以后,他们又听见了那熟悉的清脆声音∶&ot;老师,我交卷。

,‘

这次的题量不是期未考试能比的,一天时间下来,哪怕中途没有怎么休息,她不过才做完了两套卷子。

本来考虑到考试强度大,老师们是准备让她一天做一套试卷的,只是苏葵想要一鼓作气解决这件

事,连续两天都一头扎在长到吓人的试卷上,中间还抽空考了个口语。

知道她行程的人都被震得不敢说话。

终于在星期二的早上,郑云虹笑眯眯地通知她∶&ot;恭喜你,苏葵同学,从今天开始,你可以去毕业班报道了。&ot;

为什么星期二才通知?

因为他们改试卷都花了整整一天,可想而知他们出的题量有多大,还不只是题量的问题,还有题的难易问题。

他们没有因为苏葵的水平高就故意提升难度或者降低难度,一切都是按照符合跳级考试的水准来出的题。

大学几年的知识点何其庞大,在这样高强度的考试下,她竟然还能保持这么高的正确率,就是老师们也不得不说一声,她跳级是是正确的选择,按部就班的学习完全是在浪费她的天赋。

她跳级成功的消息不是秘密,伴随着班上同学一阵咽口水的声音迅速传遍了整个学校。

这会儿不只是他们班上的同学恍惚了,是所有人都震住了一瞬。

苏葵?跳级毕业班!

都是一起进学校的,她一来就申请免修不说,现在他们的大学生活才刚刚开始,甚至有些人还没有适应,结果这人竟然就要去毕业班了!

要知道他们可是大学最后一学期了,也就是说,等这学期过完,她岂不是就可以毕业了!

此刻大家心里都产生了一个想法,她真的是来上大学的不是来走过场的吗?

要苏葵说,她还真是来走过场拿文凭的。大学从前就读过,完全没有必要再完整读—遍尽快参加工作才是她的需求,学生的身份很多事情都做不了。

好在她现在也算半个工作人了。李先河为她挂了一个实习的岗位,让她担任临时翻译。

又因为她曾经在与法国的文化交流中有过重大贡献,这次才能够让她出席由口口,外交部和宣传部共同主办的文化引进交流会。

萨拉是以商谈法国文学作品在大陆和港城的翻译引进这件事的名义来的,当然也为此做好了准备。

他们随行的人带来了目前国内的文学作品统筹报告,以现实主义文学为主。

并非她偏向这个流派,而是明白了这边的需求。

—这次的文学作品引进,大陆不是重点,重点是港城。-

当初在宣传部的会议上提出过,港城在美港基金会的支持下,旗下出版社出版了很多反大陆文学,更是不断翻译他们本国的文学作品,传播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思想。

苏葵当初提过可以和他们打擂台,一边引进大陆的文学作品,一边举办各种活动鼓励本土创作,一边也将其他国家揭露资本主义罪恶的书籍翻译过去。

这场会议巴尔并不在,苏葵就坐在萨拉的旁边。

&ot;这是目前所有适合翻译的书籍,我想你们应该已经有了结果。&ot;会议资料他们已经整理成多份发到每位领导的手里。

他们也的确是准备充足,国内的版权都已经商议好,只要这边确定,就可以拿到这本书的翻译权。

萨拉表示了交流的友好,甚至有些书籍考虑到大陆没有,她还带来了样书。

几位领导没有看过这些书,但自然有专人来选择。

苏葵就在这个专人的行列。以李先河为主,秦教授等几位法语专业的教授为辅加上她这个对法国文学知之甚深的唯一—个学生,在这场会议召开之前,对这批书籍进行了一轮评估。

第一批能够作为宣传阵线的书籍,是具有代表性的,最好是能够具有一定名气的作家,个人风格突出。最重要的是,能够传递出深刻的主题思想。

不管是明显的还是潜移默化的。

他们一共选择了八本书,还为此做了一篇长长的读书报告给领导。其中就有两本是埃德蒙和老弗洛朗这两个熟人的。

萨拉看着这边给出的结果没有任何意见,一只是提到∶&ot;这几部小说的篇幅并不短,翻译的事情&ot;

目前国内会法语的真的不多,何况还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翻译水准。翻译一部小说耗费的精力巨大,大家还都有自己的事情。苏葵当初翻译那么快,一是因为翻译自己的作品比较熟悉,二就是因为她几乎把所有事情都丢开,一心扑在上面。

显然不适用于现在的情况,现在就连苏葵自己也因为准备跳级,再不像以前免修那样闲了。

&ot;萨拉女士,这件事我们已经有了考虑。&ot;苏葵向她转述这边的考虑。

光靠自己当然是不行的,他们预备让留法学生,海外侨胞为此贡献一份力量。而目现在有了作家基金会给港城提供支援,他们也可以向美港基金会一样,提供稿酬请人翻译。

这些意见得到了萨拉的赞同,她非常认可这种能够把所有力量统合起来的方法。几位领导就不由得看向苏葵,都对她笑得很和善。

萨拉问她∶&ot;苏,他们为什么会用这样的眼神看你?&ot;

&ot;嗯——大概是因为这些想法就是我提议的吧。&ot;

这些想法确实都是苏葵当初提议的,现在竟然真的被采用了。

萨拉惊讶地眨眨眼睛∶&ot;亲爱的,你还有什么大惊喜没有告诉我吗?&ot;

苏葵是没有惊喜告诉她了,不过她笑道∶&ot;萨拉女士,今天的会议圆满成功就是我们最大的惊喜了。&ot;

这代表着他们终于又在文化交流上跨出一大步。

这一边的外交是因为达成协议而惊喜,而另一边外交却又因为港城事件再次陷入纠缠。

港城案件已经移交法院,谭惟伦几人等到了对他们的审判结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