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其他综合>皇帝培养手册> 第1573 益州杂谈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73 益州杂谈3(1 / 2)

最终。三蜀境内。除了一成左右的普通百姓受到儒者的蛊惑。去往锦竹关山中依附于腐儒任安以及他的诸多弟子之外。剩下的百姓都不得不屈从于金珏的‘y威’之下了。

结果。最终的事实证明。儒门讲大道理的本事数一数二。做具体实事的本事。却是一言难尽。

杜畿那里还能好一些。毕竟。他既做过属吏。也做过郡丞这样的亲民官。可是。任安和他的弟子们却不同了。即便是做了几个月时间键为郡太守。亦或者键为郡境内下辖属县县令的三大弟子。在治政方面也是差强人意。

人与人。事与事之间。最怕的就是比较二字。一旦有了比较。就能够看出差别。

当初。那些选择衣服蜀中儒者的百姓。只过了一年。不。应该说。只过了一季粮食成熟的时间。便纷纷后悔了。

原本。被认为是重度剥削益州百姓的大规模屯田计划。却成为了全天下屯田政策的典范政策。最经典。同时。也是最为惠民的政策。

以金珏为中心的益州官府所制定的大规模屯田计划。每一年所征收的田赋。与天下其他几个同样在控制疆域内实施屯田政策的军阀相比。并没有太多的优势。甚至是最多的(

参与益州屯田政策的百姓。凡是没有租用官府新式铁制农具或者耕牛的。每年每亩地只需要向官府缴纳5斗粮食即可;

凡是租用了官府新式铁制农具的。每年每亩地则需要想官府缴纳6斗粮食;

凡是租用了官府的耕牛的。每年每亩地同样需要向官府缴纳6斗粮食;

最后。凡是同时租用了官府提供的新式铁制农具和耕牛的。每年每亩地需要向官府缴纳7斗粮食)。

汉书中有记载。战国初期。魏国法家鼻祖李锂向魏文侯所献的‘尽地力之教’中所言:

假设每个农户家中有一百亩田地。每亩地每年的收成在一石五左右。(这里的石等同于斛。金珏赶走刘璋。成为益州牧之后。便立即改良了两汉时期的度量衡。将石明确变更为‘量’中的等级最高的计量单位。1石=10斛)

力田者。每年的守城可能就会多收三斗;

而懒惰者。则反之。

金珏所制定的屯田计划就等于是将李锂的尽地力之教进一步优化了。他不仅将百姓是否卖力种田这个因素考虑了进去。还将种田所需要的农用工具和牲畜等因素一并考虑了进去。不仅如此。他还将后世总结出来的。人或者牲畜的米田共经过处理。撒在田里可以用之肥田的原理一并无偿传授给了蜀中那些愿意信任他的百姓。

所导致的结果。真得就是信金珏。得丰收。

在诸多屯民当中。信金珏的话越多的普通百姓。所获得的丰收越多。

也不知道是不是金珏这个穿越者有幸运值加成。不只是新都城附近。三巴三蜀境内。但凡是信了金珏所传授的全套新式种田方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