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例子就是他曾经的同僚——袁术的叔父袁隗。出身于东汉第一世家四世三公的袁家的他。少年时期便开始做官。后来。因为娶了东汉末大儒马融之女为妻。他便开始了一段平步青云之路。比其兄袁逢更早登三公位。先后曾任过汉太尉、太傅。
可是。等到董卓专权后。因为袁氏兄弟先后起兵反卓。董卓恐其为内应而将其全家杀害。
一个朝廷大员。已经做到了三公。乃至太傅的超级大官。轻而易举地就被董卓灭了族。相反。杨彪也与董卓共事过。他却完全没有任何事情。这就是本事。这就是差别。
杨彪心里面很清楚。自己的儿子杨修天纵奇才。将他硬圈在家中。既可能会引起曹操的猜忌。同时。也会埋没了宝贝儿子过人的天赋。
即便是有危险。但是。将儿子留在曹操身边。至少会减轻曹操对杨家。对杨彪自己一部分猜忌之心。
自古就有伴君如伴虎之言。当了数十年大官。亲眼或者亲历过非常多官员或者名士死于非命的杨彪。他对于自己的儿子继续留在曹操身边为官的风险。其实早就已经心中有数。
再说《东观汉记》。其实。能够记住这部大部头史书部分内容的人。在这世上并不只有杨彪一个人。还有拥有过目不忘本领。且在自己父亲那里看过部分誊写本的蔡文姬就是其中之一。
至于汉灵帝时期。其他几个参与补写东观汉记的参与者的后辈家中。未必就没有保存部分相关的史料。最起码。他们至少都应该保有其先父生前所写的那部分东观汉记的文章。
金珏的这种猜测是对的。刘山私下里探望过卢植等人的后人。也的确是从他们的家中找到并誊写了他们父被所写的东观汉记的文章。但至于这些人的家中是否还保有其父曾经在编写东观汉记的场所看过。誊写并带回家中的相关文章。刘山并没有探查出来。
这也是金珏在下达这个命令的时候。让刘山不得对参与编纂者的遗属们用强的结果。
万事万物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事情留有遗憾。才会显得剩下的更为珍贵。
这是金珏穿越到这个时空之后感悟。
对于重新编写《东观汉记》。金珏心中已经暂定的总编修人选。是孔融。而不是蔡文姬或者名声更大的郑玄。
蔡文姬的原因不用多解释。金珏只是不想让自己的妻子太过于操劳。
没选郑玄的原因其实也差不多。毕竟。相比于孔融。已经年过七十的他。到底还是老了。尤其是一路上长途跋涉从青州赶到汉中郡。即便身边一直都有人小心看护着他。但是。对于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而言。在这么大的年纪。在交通条件非常差的情况下。赶了数千里地。等赶到汉中郡等于就是少了半条命。
不过。让郑玄老怀安慰的是。到了汉中郡以后。他儿子的遗腹子。他的独孙郑小同身体反而比以往好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