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都市现代>[综]红楼之圆梦巨人> [综]红楼之圆梦巨人 分节阅读 4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综]红楼之圆梦巨人 分节阅读 44(1 / 1)

d年。死前并不受病痛折磨,自然老死,圆圆满满地结束了一生,此乃全终。全福全寿全终三者皆满足,是以可以称之为“喜丧”。若是其中一条不符合,都不能称为“喜丧”。果然,林如海一听表情稍微舒缓一些,“喜丧”也是个大福气的事情,不是随便哪个老人就能轻易凑足三个条件。是以林如海调整好心情,“那就按喜丧的规格来办,吩咐下去不可过分悲切,不可放声大哭,入殓吧。”之后便是入殓,将林老夫人安置于灵堂。因是喜丧,通知各家的丧贴特意也注明了,免得前来吊唁的宾客不知内情哭的过分悲切,反而冲撞了喜丧。将原来已经挂满的白布撤下来一部分,添上部分黄布红布点缀。孙辈的孝衣增添红孝布,曾孙辈的孝衣在此基础上再添设黄孝布,以便和普通的丧事区分开。即便不知内情的人一看也知道这家办的是喜丧,不会表错了情。毕竟喜丧的哭只是一个形式,大部分需要开开心心热热闹闹方能迎合喜丧之意。外人也乐意来参加喜丧,觉得可以沾沾老人家的福气,甚至有些会要求带些供果供品之物回去,给家人带些福气。又特意请了京城有名的戏班分别在前院和后院搭台唱戏,唱足三天,务必让大家知道林老夫人是福寿全归之人。老二快马加鞭赶在丧礼最后一天到了京城,算是送祖母最后一程。六公主和两个孩儿因为路途遥远,骑不得快马,留在北牧。老二身为镇北侯自然公事繁忙,送走了林老太太就立马折返回北牧,担心他走了北牧出现异动。这些年要不手老二在边关坐镇,不知道北牧能反扑成什么样。不过因着政令逐步实施,近两年比一开始要好太多,是以老二才敢回转几天,想要北牧往后彻底安生,说不得还要十数二十年的,且有的磨呢。待办完喜丧,接下来便是扶灵回乡,林家祖籍在姑苏,林如海进京多年并未有机会回去,这次正好借着为母亲守孝的由头递了致仕的折子。之前老二加封镇北候时,林如海就找机会表明想要隐退的心思,结果皇帝愣是装听不懂。既然皇帝不想批,林如海不得不再干几年。这次林如海觉得是个好机会,丁忧本就三年,哪怕将来再被皇帝召回朝堂,基本也就是个吉祥物的存在,尊荣是有的。但有事了最多征询征询他的意见,不会再掌握太多实权,那样就不打紧儿。再说别说三年,哪怕他隐退个半年,原本的位置恐怕就会被人抢破脑袋,好不容易萝卜坑空出来了,怎会留机会让他再蹲进去。为了避免皇帝免了三年丁忧,林如海的折子写的那是言辞恳切,就差声泪俱下,又言说年纪大了身体不好、精力不济。准备回祖籍姑苏三年,一则为母亲守孝以尽人子本分,二则正好借此修养身体。皇帝考虑再三终是同意,林如海为大齐,为自己卖命这么多年,正儿八经的纯臣一个。不结党营私、不贪污腐败,更不参与皇子间的争斗。多少政令都是借着他在其中斡旋才能顺利实施,所以不知阻了多少人的路,不知树了多少政敌。此番想要归隐,皇帝也能理解。当第一次委婉的提了致仕的意思,皇帝就明白林如海的心思,知道他担心林家权利太盛引起帝王忌惮。不说皇帝本身对于林如海信任多于忌惮,就说林如海辅一退下,还真找不到像他这样一个人来接替,故而装傻充愣又留了几年。不过皇帝也预防着林如海再提退隐之事,这几年也着手培养着后备役,所以等林如海借着丁忧并提了致仕的折子,皇帝也不算是措手不及。虽然大笔一挥同意了,可也只是同意回乡丁忧,剩下的即便没有明说,大家也都懂得其中的未尽之意:这林如海还有用,不到人走茶凉的时候。林家一大家子将林老太太送回姑苏安葬。林如海就命老大带着一众人返回京城,只留了黛玉在身边。老大几个兄弟作为孙辈,只需在家守一年孝即可,也用不着回乡丁忧。再说心意最关键,着实不需要一家子待在姑苏守孝,先不说家里的老宅够不够住,就说几个小的能不能适应姑苏的气候还不一定。前后不过月余时间,几个小的就接连生病,发烧,上吐下泻一个接一个的来,说穿了就是水土不服。已经习惯了京城的气候,猛的换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地方,可不就是不适应。而且大一些的都到了读书的年纪,待在姑苏也影响课业。是以林老太太一下葬,林如海就撵了老大们快快回京。小四倒是想待在姑苏,他着实怕了他的老岳丈,为这连京城里的狐朋狗友都愿意舍弃了。人都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满意,那老丈人即便不会像丈母娘这么夸张,总归不会为难女婿。到小四这里是完全相反,他老丈人越看他越不满意,每次带着媳妇回娘家,老丈人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挑三拣四,鸡蛋里挑骨头。竟然还逼着他背书,他都多大了,又不要考状元,竟然还要跟小孩一样去背书。还给他布置任务,等着下次去了抽检,跟媳妇娘家的几个小侄子一起考校。瞧见小侄子们偷笑的表情,小四觉得他的脸真的是丢到姥姥家了。老丈人真会捏他的七寸,真是一捏一个准儿,知道他最讨厌背书。他亲爹都没这么逼着他读书,最多打屁股。要么说没有对比就看不出来好坏不是,自从有了老丈人,小四觉得挨两顿打算什么,背书才不是人干的活。亲爹就是亲爹,跟后来的爹就是不一样。小四老丈人看不顺眼他到什么程度呢,举例为证:小四为了讨好老丈人,听说老丈人最好兴远斋的一个点心。有一次特意起大早亲自去排队买了,巴巴地送给老丈人。他老丈人看了点心盒子,斜睨了小四一眼,然后命人拿去喂狗了,喂狗了自打那之后他老丈人命令府内不得出现兴远斋的点心,别人送的也不行。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小四简直要绝望了,后来干脆绝了讨好老丈人的心思。之后他儿子出生了,老丈人才看在儿子的面子上稍微好了那么一丢丢,说到底小四还沾了儿子的光,可老丈人对他还是很丧心病狂啊反正他不想回京城,一点也不想。大家可能会说,老丈人不喜欢自己,那就索性少去一点不就好了。小四也想啊,可是要是过个十天半个月他不去老丈人府上报道,老丈人就来林府报道了,然后他就会面临老丈人和亲爹的“混合双打”。想想还是按时去报道吧,尤其儿子出生后,定期送儿子去外家的任务就是小四的。反正只要小四去岳家,他老丈人铁定在府里,真是风里雨里府里等你,天荒地老永不变最后小四留在姑苏的想法也只是想想而已,不用林如海说什么,小四媳妇就拧着他的耳朵把小四带上了船。第63章 黛玉的七个小哥哥姑苏城外林家祖坟附近有一幢茅屋,面积不大, 约有四五间屋子,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是茅屋内里却干净整洁,院子里和屋内均铺设地砖,尤其屋内地砖光洁照人, 陈设简单雅致, 再加上祖坟位置山清水秀, 甚至可以作为退仕隐居、享受闲云野鹤之地。茅屋周围扎着一圈篱笆, 篱笆边上种着爬山虎之类的藤本植物,长势喜人,间或点缀着黄绿色成簇的小花,远远看来只能瞧见郁郁葱葱的绿叶,凑近瞧才能发现万绿丛中一点黄,看起来颇有野趣。不知长了多久将篱笆围了个严严实实,已然看不出篱笆本来的样子。这便是林如海和江映蓉守孝居住的地方。古时丁忧,饮食起居必须在父母坟前, 停止一切娱乐活动和应酬, 三年期间不得进行婚嫁庆典等喜事。夫妻二人已在此居住一年有余,不带仆从, 日常饭食起居亲力亲为,只是命老宅的人定期送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粮食等物。江映蓉在这个世界虽然没有什么机会进厨房,可一手好菜还是做的出来,之前在府里时为了表示孝心,或者增进感情, 江映蓉偶尔也会下厨做上一两道点心或者煲个汤给林老夫人或者林如海。是以准备日常饭食,且味道还不错,林如海并未有过多疑惑。反而心疼的不得了,媳妇不说未出嫁时,哪怕嫁入林府也未曾这样操心侍弄餐餐饭食,这下子要洗手做汤羹,一做还要三年,林如海也不管什么君子远庖厨,撩起袖子一起干。又没有外人在,哪怕有外人他也不在意,这会儿二人就是寻常夫妻,得互相帮扶,不能辛苦媳妇一个人。再说他老娘要是知道每日里家事全都让媳妇一个人干了,他就在一边坐享其成当大爷,说不得也会从地底下爬出来打他。只不过在朝堂上叱咤风云,一力降十会四两拨千斤的林大人,家务事上确实不在行。帮倒忙的时候远远大于帮正忙,每每弄得江映蓉得帮着收拾残局。但二人夫唱妇随,颇有些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架势,反正又无旁事,也算添点乐子不是。一个再无朝中事物烦忧,一个再无一大家子的琐事搅扰,夫妻二人突然清闲下来,每日里去掉给林老夫人上香诵经的一个时辰,其余时间除了读书再无它事打发时光,颇有些索然无味之意。干脆在茅屋周围开辟出一小块地,种些应季的小菜,如小青菜、小白菜、茄子、豆角、萝卜之物,以供日常所需。守孝本就不可饮酒食肉,只能茹素,后边菜园子种起来后,日常所食菜色甚至无需老宅的的人定期送来,只需要些米面洗漱之物。二人便如普通农家一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是守孝日子过得却并不艰苦无味。至于黛玉,除了守孝第一年让她跟着夫妻二人住在茅屋外,待她孝期一过,林如海便命老宅的人把黛玉接回宅子居住,每过十日过来茅屋小住一两日再回去,以叙父女、母女之情。茅屋虽好,可黛玉毕竟是小姑娘家家,没有外人在 ,难免过于孤寂。且每日饮食清淡寡素,又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若一连三年皆是如此,林如海担心闺女身子越发单薄,亏了底子。黛玉是过了孝期,可茅屋这里又不能见荤腥,干脆让黛玉回老宅。特意聘请了一位西席先生每日授课,免得荒废了功课。林如海是心疼黛玉读书久了累着,可自从发现了黛玉的天分才情,林如海也不忍心荒废了黛玉,功课一事还是颇为看重,只是每日里不许多读,最多两个时辰就好。又请了一位寡居无子女的本家老姑奶奶过府照看,一则是好得有个长辈在,遇着什么事能有个做主的大人;二则是黛玉到底是个姑娘家,不好一个人住在老宅,没个长辈管束,身边的又都是下人,万一时间长了顽皮起来没了约束,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可就不美了。当然,老宅的护卫力量配置的很充足,不担心出现安全问题,只是黛玉毕竟是个女儿家,有个女性长辈在身边比嬷嬷好一些。黛玉自从到了姑苏仿佛出笼的小鸟一般,之前在京城家里人多口杂,她每每想偷偷去外边看看,总是担心被人发现。且京城是大本营,外出一旦被人认出来,到时候恐怕能在整个京城传的沸沸扬扬。名声这个东西黛玉本身不是很在乎,她就想过得恣意随性,不怎么在意世俗的眼光。可是她还有父母亲人,不能不考虑他们,平白累了他们的名声,被世人无故议论。这年头流言的力量甚至可以压垮一个大家族,是以黛玉一直压抑着本性,最多在家练练鞭法,其余时间和闺阁小姐并无太大不同。这到了姑苏,无人管束,又是个陌生无人认识的地界,即便别人发现了她女扮男装,也不知道她是林家小姐,所以黛玉开始了三五不时偷偷乔装改扮出去游玩的日子。爹爹以为请个西席先生再加一个老姑奶奶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西席先生在前院居住,每日只上上午半天课,到了下午就管不着她了。老姑奶奶年纪大了,容易瞌睡,下午雷打不动要睡上个两个时辰,于是整个下午时间都是黛玉自行安排,可不就有了操作空间。第一次乔装打扮出去的黛玉心内还有些惴惴不安,这跟大姑娘上轿头一遭没什么区别,既有即将外出看世界的欣喜,又有被人发现的忐忑不安。黛玉不傻,不会单纯的以为换上一身男装,梳上男人发髻外人就瞧不出端倪。她特意把面容弄得黑一些,又在眉眼间画出些棱角来,少些女气,看起来锐利一些。虽然之前在祖坟那里太阳晒得多了,不如以前白净,可还是比寻常男子要白一些,若是就这样白白净净的出去,恐怕很容易穿帮。一身比较寻常的男子衣物,主要是考虑到穿的太好容易被歹人误会,当成冤大头惹出事端。虽然她的鞭子练得不错,寻常人奈何不了她,可是双拳难敌四手,若是对方人多,再用些见不得人的手段,可就防不胜防。出门在外还是低调一些为妙,她只是想出去玩一玩,并不想惹出什么事端。再加上一把折扇,可不就成了一位翩翩佳公子,得益于平日里练武,黛玉本就有些英气在,这会儿又刻意释放出来,别人看来就是一个家境尚可的小公子。黛玉虽然并未一个人出去过,可是小四在外边混的熟啊,平日里没跟她少说外边的事儿,什么三教九流的都听了一耳朵,还有小四平时阴人的招数也知道不少。二哥上次回来还特意悄悄给了她一些北牧那边出产的神奇药粉,具体效用她还没有实际验证过。据说不至于致人死地,可也绝对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