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光,而是九彩的光芒,它们带着他来到了一处美轮美奂的宫殿内。嬴朕立身宫殿,目露疑惑:“这里好似熟悉,怎么很像我大秦的信宫”信宫乃是大秦继咸阳宫外,秦皇召开大朝会的宫殿。“不对”嬴朕在青铜灯笼的光芒下,终于看清了宫殿的每一处角落,他这时才惊醒道:“这里就是信宫”“陛下”一个洪厚的声音响起。“谁,谁在叫我”嬴朕急忙转身找寻,又听到那人的声音响起:“燚族侵略我大秦疆土,蒙恬将军已经将他们逼至入侵起源的兖州还请陛下出手,肃清瀛渊之上的异族”嬴朕寻声望去,那说话的人,乃是一名老者,一名他陌生又熟悉的老人,此人乃是咸阳内史腾。“居然是他,朕这是来到了百年前”有过无数次游历历史长河的经验,嬴朕见内史腾出现在自己的视线内,并没有任何的慌乱,反而很是淡定的思索。他抬头望去,南面信宫的龙椅之上,一人端坐其上,身材魁梧,剑眉入鬓,形貌昳丽不凡,同他有九分相像,嬴朕失声泪目:“父皇”他快步走上前去,很是安静的坐在龙椅上,父子时隔百年,再次并肩而坐。嬴朕抬头朝殿下望去,只见左边的武将班列里,并肩而坐的是太尉尉缭,武成候王翦,其后站着有王贲、王离、杨端和、李信等等。至于白起,则隐身在暗,并不参与大秦的朝会,也不会在明面上露面,除了皇室中重要的人物,以及三公九卿外,极少有人知晓他尚在世此时的秦皇麾下的武将云集,杨端和、李信虽作为杨家将和李广的先祖,却排在极末尾处,不是很明显。他们在王翦和蒙氏等绝世将星的面前,光芒可以说暗淡无光,真不是很出名,甚至有时候,他们还没有自己的后代杨家将和李广出名嬴朕看完了武将这边,又抬头朝右边文臣那里看去,带头的是李斯和蒙毅,随后则是王绾、冯劫、冯去疾等人。蒙毅虽然属于武将世家的人,年轻的时候,也曾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但是大朝会的时候,却要站在文臣班列里,尤其是这些年,蒙氏兄弟皆征战沙场,秦皇极为不忍。蒙氏三代侍秦,忠心耿耿,秦皇不愿看到蒙氏嫡系绝后,更因为极为信任蒙氏兄弟,便将蒙毅调到身边,帮助他处理内政,自此后,大秦的朝臣便从没有见过蒙毅动武,他也好像很习惯自己文臣的身份。“诸位爱卿所言有理,异族入侵瀛渊,扰乱诸夏良久,朕也想乘次机会,一劳永逸,永诀后患”秦皇道。蒙毅惊呼:“陛下是想通过那扇青铜门,反攻入燚族所在的无上上境”秦皇大悦:“小蒙爱卿知朕,朕正是此意,不知诸位爱卿以为然否”王翦道:“臣等武人以为可,能将燚族老巢端下,真是我辈荣耀,只是所需兵力实在太广,臣恐后院失火”武成候所云皆是老成之言。秦皇道:“王师所言,朕已经有所计较,若诸卿同意,朕会将布局透露一二,让诸卿不必为此担忧”尉缭蒙毅相视一笑,两位作为文武的首领级人物,异口同声的说道:“臣等愿往驱除异族,护我诸夏,正是我辈职责”“好”秦皇大悦:“王师、小蒙爱卿、尉卿、李卿,朝会之后,你们到章台宫找朕”王翦乃是帝师,平时秦皇皆称呼他为王师。秦皇点名后,四人皆应诺。信宫内,一切安之若素,大朝会的流程,很快走到了最后,文武散去,只剩下王翦蒙毅等四人,秦皇道:“四位爱卿,先到章台宫等朕,朕随后就到”王翦四人离去。秦皇扭头望向自己身边,低声道:“小九儿,你来了”他微笑着询问身边,嬴朕一脸惊呼:“父皇能看见我”秦皇闻言,哈哈大笑:“自然是能,你今日能到此处,也是朕一手谋划,小九儿以为呢”嬴朕问道:“父皇智谋百出,不下鬼穀之祖”秦皇笑道:“就你小鬼头嘴甜,不过父皇还是很清楚的,于王诩相比,朕还是多有不如的”嬴朕道:“父皇为帝,古今无双,不应妄自菲薄”秦皇道:“自该如此小九儿,也应该是皇帝了,有些事情,父皇也到时候告诉你了”他说完,一指点出,一层层的七彩之光,通过秦皇的食指,进入嬴朕的眉心。嬴朕闭合双眼,仔细感悟。他在那闯入脑海的七彩神光内,看到父皇率领尉缭、王翦、蒙恬等人自青铜门杀入了无上上境,父皇最后折返,自芥子物中取出一对青铜灯笼,放到地上,转身进入无上上境。秦皇隐没无上上境,青铜灯笼华光大作,飞了起来,没入青铜门内,彻底将青铜门封印。“小九儿魂系归去,父皇尚有要事处理,来日你我父子在把酒言欢”青铜门外,嬴朕浑身激灵,自沉睡中醒来,他只感周身酸痛,青铜门上的一对灯笼也早就暗淡。尉萌见嬴朕一脸茫然,关切道:“陛下,您无碍吧”嬴朕茫然道:“无碍,无碍”他虽然尚能回话,其实一直神游物外,消化着自秦皇处得来的七彩神光,神光渐渐散去,嬴朕的脑海之中多了无数的记忆。嬴朕将所有记忆浏览一遍,说道:“原来如此,朕一切都明白了,父皇、大兄,荷华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的”嬴朕道:“第七何在”第七身形一闪,自虚空中出现在嬴朕的身边。嬴朕自芥子物中,取出一物,以神念写下书信,装入墨色囊中,递给第七吩咐道:“你将此物亲自交到东皇太一和我烈伯祖的手上,据说少帝在燚都静候二位”第七接过墨囊,应诺行礼后,转身消散在虚空王婠道:“陛下请二老来这里要做何事”第三百四十六章 前线大捷嬴朕笑道:“你呀你,就是不够细心,你要知道啊,你问问大师姐”王婠闻言,望向尉萌:“大师姐,你知道陛下的用意”尉萌点头:“陛下是请二老前来加固这青铜门”她从其父尉缭子那里是知晓一些青铜门的秘辛的。王婠道:“青铜门后面有妖怪吗”尉萌和嬴朕相视而笑,她道:“没有妖怪,这后面应该是燚族来到瀛渊大陆的入口”王婠恍然大悟:“怪不得如此俨然,大焽还将帝都设立在此,原来是要守护着入口,照我说,就不用封印,直接毁了它”孙伯灵笑道:“婠儿有时老成如师尊,有时有稚嫩如小儿,真是让人难以捉摸啊”他打趣完,便又向王婠解释道:“若此门能毁去,哪里还能留到今日”廄苑有着特殊的虚空神行道法,重要的时候,可以在一日之间,往返嬴州极西和玄州极东。廄苑的虚空神行道法,除了大廄长和弼马温精善,便是那些重点培养的养马人,譬如那拥有吊睛白额大虫和伥鬼的嬴罪。第七弼马温一日之间,回到咸池,见到了东皇太一和嬴虔,将嬴朕的神念书信面呈给二老,二老简单的收拾一番,便撕破虚空直奔兖州燚都。第七回的快,东皇太一和嬴虔去的也快,一个只有一日,一个仅用了半日。东皇太一来到青铜门外,联手嬴虔,耗费了七日,再次利用门上的一对青铜灯笼将青铜门封印。二老在嬴朕的带领下,简单的游览了一番燚都的风光,便率先回归咸池。此次没有重要的事情催促,二老并没有耗费半身的香火之力,撕裂虚空,强行赶路,而是选择咸池泛舟,入生州,过凤麟州,最终回到嬴州咸池。嬴朕解决了青铜门这个心头大患,他也放轻鬆了下来,做事也畅快许多,他简单的交代了一番,便将兖州之事,交给了王婠主管军政一应事物。至于行政方面的人才,由百里那边已经派遣出来了,此刻正在路上。交代完兖州之事,嬴朕带着尉萌、孙伯灵和章邯赵佗回归嬴州,尉萌孙伯灵一路跟着回归咸阳,章邯和赵佗则在后方,带着主要的军力,直接回了南越郡和雍郡。咸阳城内,一切事物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白妶这个武安君王直接在后方坐镇,没有一个人敢生二心,但凡心里有点想法,想要趁着嬴朕不在搞点事情的,他的想法稍微开始萌芽,立刻便被大秦的文臣嗅到,直接嗯死在摇篮里。甚至咸阳内的武将势力,也作壁上观,嬴朕不在的这些时间,他们真的甚是轻鬆,有些风吹草动便被文臣们解决了,根本就不需要他们出手。不过他们也没有多少空闲,晨昏需要入校场操练,由咸阳中尉全权负责。中尉是秦朝设立的帝都官职,负责帝都治安,统帅禁卫军队,直接对皇帝负责,和咸阳内史般,位同九卿。嬴州被嬴朕敕封给武安君王白妶后,咸阳中尉和咸阳内史需要听的人,便多了一人。白妶有着咸阳内史和中尉的辅助,咸阳城被她管理的有条不紊,任何风吹草动,她都很清楚,更重要的是,作为皇后,她身边也有着养马人随时待命。正是有着白妶的坐镇,一直到嬴朕回归,咸阳的机制都运行的很是完美,甚至有很多地方比嬴朕在时,做的还要好。嬴朕回归咸阳,白妶亲自到咸阳城外灞桥迎接,夫妻二人手牵着手回到他们居住的章台宫。入竹楼,行周公礼,自然是他们的第一件事情。嬴朕夫妻的皇宫生活,很是简练,皇后专有的寝宫,虽然有,但是他们都没有去住过,一般都是在章台宫起居,想要更私密的生活空间,夫妻便会进入竹楼。所以现在章台宫不仅起着书房的作用,更是皇帝皇后的寝宫。当然也不是说混为一谈,章台宫前是书房和批阅奏摺的地方,后殿才是帝后二人的寝宫。不过嬴朕夫妻多数时间都是在批阅奏摺,或者看书,前者是嬴朕在做的事情,后者则是白妶主要做的事情。黄昏时分,嬴朕和白妶携手行走在咸阳皇宫内。嬴朕道:“燚焱被杀,瀛渊十州,已经有八州掌握在了我大秦的手中,父皇的伟业,朕也将要完成,接下来只要将寒弗陵解决完,这天下将再次混为一统”白妶道:“陛下,围剿大寒之时,能否让我挂帅,我想要亲自扭下寒帝的脑袋”嬴朕道:“娘子是想要报他离间你我夫妻之仇,好,那夫君就答应你,你我一起挂帅御驾亲征”今上六年,大寒始元十二年,霍骠骑和蒙裳会师于东宁岛,将大焽最后苟存的一小波军队结果,自此天下十州三岛,有九州三岛彻底归纳入大秦版图。“前线大捷前线大捷”斥候从东宁岛一路扬鞭策马,边走边高声宣扬。此行回京师报捷的斥候,便有一千人,一人配了三匹战马。前线大捷,早就通过养马人这里通知了嬴朕,斥候的沿途宣扬之法,便是嬴朕批覆,这是最好的扬大秦国威,聚拢天下民心的大好时机。咸阳街头,到处都在讨论前线大捷。一处茶肆内,一名儒家书生询问道:“前线大捷,大秦军队是攻下了大焽燚都城了”一名模样较为鸡贼的店小二回应道:“这位客官,您这是才从山里出来吗,大焽燚都城早就被今上攻打下来了,就这捷报这个月已经传了九次了”“在下,常年宅在家中,苦读经书典籍,两耳不闻窗外事”那名儒生倒也不恼怒,虚心询问:“那这捷报是”那店小二给他桌子上的茶杯续上水,笑道:“今次捷报,乃是灭国捷报,这意味着,大秦对大焽的战争已经结束,燚族从我诸夏侵佔的领土,已经全数回到我们的手里”儒生询问道:“这捷报有什么区别吗”第三百四十七章 天下将安店小二有些防备的询问:“客官不是大秦臣民”儒家书生一愣,只得从怀中取出路引:“到是见笑了,在下才从大寒帝州逃难来到咸阳,你看这路引前月才办理下来”店小二接过路引,仔细看了一番,将路引递给儒生,笑道:“客官也别见外,有些话,只能给我们大秦百姓说。就说这区别传捷的声音,便是不可外传的事情”“哦,愿闻其详”那儒生一脸的好奇,勾起了店小二的自豪感店小二道:“客官这就不知了吧,这传捷报是有规章的,一般大捷,传捷报的斥候,会九息一高宣,一人传捷报,至于攻破敌方帝都的捷报,则又要急促些,六息一高宣,三人传捷,像这灭国的捷报,则三息一高宣,九人传捷”“竟有此等秘辛”那名儒生感歎道。儒生正在感歎,就听茶肆外传来哈哈的大笑:“小二,你这次可就错了”店小二满脸堆笑的跑了上去,将那位墨家书生引到座椅上,为他擦拭好茶桌,斟上茶水,询问道:“这位客官,不知小的今次哪里错了,我这些消息可是从咸阳的吏官处打听来的”那墨家书生嘴角带笑,喝了一口茶水,道:“规则到是没错,只是今次可不是简单的灭国捷报,此次捷报是灭族、灭国捷报,驱除异族,外加上灭国,你说这捷报,当如何报呢”墨家书生端起茶杯,朝店小二递了递,示意他说说,又继续喝了起来。店小二一脸的为难,眉头紧皱:“这小的就不清楚,那位吏官没有将告知小的”接着他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