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军法处置,绝不轻饶”“如是最好,将军稍作休息,待得我处理完粮道一事,再为将军接风洗尘”张正书说完这句之后,让刘忠他们带着折可适去歇息了,而张正书亲自督办军粮一事。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不吃饱饭怎么打仗粮食,才是重中之重所以说,这古代打仗,其实打的是国力,一点都没错。要是国力弱一点,都没办法把军粮运到前线第九百八十九章:回京述职接下来的事,其实很简单了。大宋的将领,虽然攻坚不怎么样,但是捡便宜他们是很在行的。都不用张正书出手,在大雪来临之前,就把幽云十六州全都掌控在手中了。此时的辽国,也没精力再管幽云十六州了,因为女真人已经把辽国腹地搅得天翻地覆,差点没攻到上京临潢府这还了得契丹人怕是不知道什么叫“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但是耶律延禧就毅然决然这么做了。把军队调回来,狠狠地揍了一顿女真人。双方都损失惨重之下,辽国元气大伤。这时候的大宋,也安稳了下来,同意了和辽国谈判。至此,幽云十六州战役,算是成功了。很快,张正书应该就能回京述职,最后再被圈在开封府,哪里都不能去。这也是张正书在用事实说话,如果他想造反的话,估计整个大宋都不是张正书的对手。瞧瞧,如果没有张正书自陷囫囵,引诱辽国把精力都放在张正书的身上,其他州城能这么顺利就夺取吗要知道,即便是正史上朱元璋收复幽云十六州,也用了将将一年时间。而张正书用了多长时间不到半年。当然了,这并不是说张正书比朱元璋厉害,只是战略得当罢了。事实上,从国力来说,这几年发展之后,大宋的国力已经远超辽国了,能取得这样的战果,是理所当然的事。接下来,就要看谈判桌上怎么谈了。怎么谈,张正书是不想理会的。按照大宋的尿性,既然夺取了幽云十六州,那么赏点钱给辽国,那是常有的傻事。张正书更在意的是,他什么时候能回到汴梁城。不是他不眷恋自由,而是他想家中的妻儿,想家里的父母了。然而,这一等,就是两年多。随着宋辽不断在谈判桌上的拉扯,互不退让,战争又起。只不过,这一次是以打促谈,边打边谈,最后辽国还是屈服了。来来去去两年多的时间里,张正书都不记得自己辗转过几地,击败了多少辽国名将了。身边的老兄弟,也越打越少,有时候他也想知道,花这么大的代价,拿下幽云十六州,真的有用吗好在,辽军的抵抗意志并不强,因为辽国算是外强中乾了,东北有女真之患,内部也矛盾重重。最后,迫于压力,辽国同意将幽云十六州还给宋朝,但要交付三百万两白银。宋朝也知道,辽国失去了这三百万两白银,说不定真的给女真灭了。到时候,一个新兴的国家,必然又会成为宋朝的心腹大患。所以,宋朝得到幽云十六州之后,再没有鼠目寸光,而是真正审视起自身战略来。出于种种考虑,大宋不仅给了银子,还同意和辽国再开榷场,互相贸易来往。“这一次,我总该能回家了吧”也许是出来太久,张正书已经有点迫不及待了。全军上下,其实都是归家心切。只是边事一日未定,回家那都是妄想。张正书也不明白赵煦的心思,明明担心他担心得要死,结果还放心他掌控着这么多军队。说实在的,如果张正书现在真的想造反,说不定还真的能造反成功了。没办法,这全军上下,不止是张正书的本部,还有幽云十六州的各部,都是异常崇拜张正书的。张正书现在,已经成了大宋军神的代名词了。因为他,大宋才能以步胜骑,以骑制骑,与辽国的对战中,第一次全面压制辽国。虽然,不曾真正灭了辽国,毕竟这不是很划算的事情,即便是打了三年仗,大宋国库都能跑老鼠了,要是再打几年的话,说不定百姓就要揭竿而起了。再说了,灭了辽国也没好处,宋朝上下都对草原上不能种粮食的土地不感兴趣。这才是宋辽和谈的基础,而不是辽国真正放弃了幽云十六州。辽国也是没办法,耶律延禧很清楚,再打下去,辽国都要没了。所以,只能及时止损,“讹”一些钱银,给国内一个交待就是。政治的艺术就是妥协,打不过还硬是要打,那是傻子。于是,宋辽之间出现了短暂的和平。可以预见,日后宋辽已成世仇,这段仇恨是不容易消除的。其实,草原民族和农耕民族,天生就是对头,即便没有幽云十六州这样一茬,也一样迟早会爆发冲突的。这是历史的必然性。毕竟,草原的粮食产出实在太不稳定了,要是来一个寒潮,把牛羊都冻死了,草原人的粮食不够了,你说他们会不会南侵张正书也在思考这个问题,现在是小冰河时期,还不算是最高峰。如果到了最高峰,天寒地冻的,契丹人为了生存,肯定还是会硬着头皮过来打宋朝的。没办法,四邻里面就大宋有余粮,最富庶,不打你,难道去打同样苦哈哈的女真人吗那怎样,才能消除这个怪圈呢张正书觉得,应该向辽国传授种植牧草的技术,再加大对羊皮的收购,甚至可以用粮食去换羊皮、牛皮之类的畜牧产品,反正就让辽国对大宋有一个依赖性。只要形成了依赖,辽国想要踢开大宋,都很难了。这样做是有风险的,比如辽国的技术先进了,制造出强大的甲胄了,那又怎么办张正书也想过这个问题,辽国再次强大了,或者对手换成了金国,那大宋又该怎么办想来想去,张正书觉得这结果也不错。有道是“忘战必危,好战必亡”,如果大宋能一劳永逸,进而忽视国防武备的话,那并非是好事。于是,张正书就派“黑客”,暗中去传授了契丹人种植牧草的技术,让他们收割牧草,以备冬用。甚至,还传授了用茅草盖马廄羊圈牛棚的经验,让冬日寒潮来临时,不至于牲畜被冻死。总之,张正书是把契丹人再次变成游牧民族的,不给点补偿,怕是边境永无宁日。待得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大宋朝廷也重新往幽云十六州送来了汉人移民,赵煦才下旨让张正书回京述职。于是,出征整整三年零一个月,张正书才总算回到了汴梁城。第九百九十章:封妻荫子这一次,赵煦给足了张正书面子,亲自出迎得胜归来的张正书。无须京华报等报纸报道登载,汴京城中的百姓已经口耳相传,都知道打下幽云十六州的张正书要回京了,于是这一日,无论老少,货郎掌柜小二屠夫,一大早就在城门排队,竞相看热闹。好在有禁军在维持秩序,约束百姓,不许登高观看,还有不许衣着不整。男子要穿着衣衫,繫上腰带;妇女要穿着衣裙,背着孩子,不许乱跑。先一日封闭楼门,城防司严查来往之日,不许有来历不明之人,暗中刺王杀驾。禁军殿步三司,分拨统制率领官军六千兵二百人,分布在诸巷之内,维持秩序。到了这日五更时,地上的城防司便开始沿门驱逐杂人外,等着仪卫队的到来。及到午时前,御驾龙辇才缓缓从宣德门开出,由引主驾头牵引着御马,拉着龙辇缓缓出来。旁边跟着文武百官,前去汴京城正城门南薰门,迎接凯旋而归的张正书。张正书那个归心似箭啊,昨晚就到了,可皇命不可违,只能在城外驿站,愣是过了一个辗转不眠的夜晚。早上一大早,张正书就起床了,洗漱完毕之后,又跑了跑步,散散心中的闷火。深怕到时候一个直肠子,就说错话了。这可是众目睽睽之下,要是说错话了,怕是赵煦都保他不住。张正书有怨气吗有,赵煦把他的家眷强留在汴京城中,让他和家眷分隔两地,张正书内心早已憋了一肚子火。这不,到了汴京城,还是不能见妻儿,还得等到午时,张正书这心就急得跟什么似的。“小相公,你这么转悠也不是个办法啊”其实,刘忠他们也急。当兵整三年,母猪赛貂蝉,这句话一点都不假。但张正书还是坐立不安的,没办法,这谁能冷静得下来啊好不容易快到午时了,一匹快马来报信,说官家已经准备妥当,开始前来迎接他们凯旋归来了。张正书早就做好了准备,披甲上马,缓缓地往汴梁城赶去。果不其然,汴梁城外已经围满了瞧热闹的百姓,里三层外三层的。要不是有禁军维持秩序,早就不成模样了。张正书刚刚到汴梁城的南薰门前,就看到赵煦已经在龙辇下来,亲自迎了过来。张正书也知道礼仪,昨日礼部官员都来告诉张正书了。翻身下马,跑到赵煦面前一躬身而拜道:“臣参见陛下,恭请圣安”赵煦连忙双手托起张正书,微微一笑道:“张卿快快请起远征日久,为国操劳,张卿辛苦了”这是在做戏给百姓,给百官看的,张正书也心知肚明,连忙说道:“为陛下分忧,乃是为臣子之责职所在”两个影帝级别的人物,在那一吹一捧,好一幅君臣和的模样。而后有一六品官员,手持“露布”宋朝的捷报,大声地宣读了出来。大致的意思,是张正书这三年来,立了多少战功,意味着皇帝都记着呢。论功行赏,这就是论功行赏,不然的话,百姓也好,百官也罢,怕是不服气的。这也就罢了,这六品官员念完了“露布”,还掏出一张圣旨来,这是给张正书等人的封赏。其中,张正书以泼天的战功,成为了还不到二十五岁的冠军大将军,拜上护军。也就是说,张正书已经是正三品的大官了。其实,如果张正书现在有那么个四十来岁,怕是已经做到了太尉,甚至枢密使都是他的了。毕竟这夺回幽云十六州,那可是泼天的功劳啊,整个大宋的战功加起来,怕是都没有张正书多的。即便,张正书看似只拿下了幽州城。可幽州城,就是幽云十六州的核心,没有张正书这一招,怕是现在都没办法打下来。文武百官本来也是颇有微词的,但对比起张正书的战功来,这个官职还是太小了点。当然了,赵煦也怕以后封无可封,才这么做的。迎接了功臣之后,赵煦当然是大摆筵宴,也就是国宴了,文武百官都喝了不少酒。甚至很多墙头草,都来攀交情的。好在张正书脸上有着淡淡杀气,来人也不敢太过放肆。饶是如此,张正书都喝得酩酊大醉。这年头,因为粮食充足了,大宋也逐渐放开了榷酒的禁锢,让酿酒的加入更多粮食。当然了,售卖制度还是一样的。这不,酒的度数高了,那就容易醉。到了最后,张正书都不知道怎么回的家。张正书不知道的,赵煦没有亏待他。虽然给他的封赏少了,可转头就让人到京华报社宣旨,给了一个五品诰命夫人给曾瑾菡。这也算是封妻荫子了,按照宋朝的规矩,只要张正书不作死,以他的面子,他的儿子张博衍日后也肯定可以入朝当官的。军功能做到这个份上,已经是一等一了。可惜,张正书并不看重这些东西。心里念念想着妻儿的他,即便是宿醉,也很快就清醒了过来。“爹爹醒了,爹爹醒了娘,你快来看啊,爹爹怎么变这样了”奶声奶气的,是张清婉,张正书捂着有点疼的脑袋,挣扎起来,一样就瞧见了小美人似的张清婉,梳着总角,活脱脱一个小李师师的模样,只不过多了几分俏皮罢了。“爹爹怎么了”张正书的语气,难以置信的温柔,张清婉低头狡黠一笑,突然摊开小手,扯了一把张正书的鬍子:“爹爹好黑,猫咪不喜欢爹爹了”“疼闺女啊,爹爹可是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你啊”张正书眼泪都快下来了。“那爹爹你答应猫咪,带猫咪去逛街,那猫咪就喜欢爹爹了”张清婉眼中的精明,是张正书疼爱不已的。“好”张正书想都不想,这个要求还做不到吗“猫咪还要好多好多玩意,爹爹都能买给我吗”“行,猫咪喜欢的话,爹爹都买给你”“哇,爹爹太好了,猫咪喜欢爹爹”张清婉欢呼一声,扑入张正书的怀中,依偎了起来。张正书温柔地抚摸着她的秀髮,心中疼爱不已。这是血肉相连的感觉,是他魂牵梦绕了三年,日思夜想了三年,才触碰到的幸福。第九百九十一章:科研风气“张清婉,你又来耍小聪明了”张正书抬眼一看,李师师出现在房门处。阔别三年,李师师脸上更具风情,这么一呵斥,倒是有严母的风範。“咧”张清婉做了个鬼脸,吐了吐舌头,“娘,爹爹都答应了”“师师,辛苦你了。”张正书抱起张清婉,走向了李师师。李师师眼泪下来了,梨花带雨一般,猛地扑向张正书,千言万语只说了一句:“郎君”良久,李师师才收敛了感情,说道:“真正辛苦的,还是曾姊姊,她现在都还没赶回来呢。”“嗯”张正书有点吃惊了,“她在哪”“在李县啊,她在那管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