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宫妃子们的真面目了,在他面前再怎么温柔可人,在他背后却免不了争风吃醋,下毒、陷害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虞麟心道,这还不是他花心的缘故,若他父皇能像他一样只要一个,那些大宅门后院的阴私怎么会发生在他母妃身上,亏他一直宣称他只爱他的母妃,就如同雨后所说的,爱不仅是精神上还是身体上的,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和别的妃子睡在一起,这种爱也不是纯粹的。虞麟虽没说出来,虞昂熙却能猜出他的想法,叹息道:“并非朕真心愿意充实后宫,是前朝臣子们不愿意朕这样做,硬要往朕的后宫塞人,且朕与你母妃相识在后,与你母妃相识前朕是无心之人,为了前朝稳定就照着他们的意愿去做了,认识你母妃后,朕的后宫就不再出现新人了况且你也看到了,朕在后来也只宠你母妃一人,其后果你也是知道的,险些害死了你母妃和你。”虞麟想了一下,发现还真如此,且不仅后宫多年没选秀,几个皇子皆出生在他之前,其他公主也都是他皇“姐”,在他之后并无龙种出生。“那父皇到底打算怎样安排儿臣母妃”开始的问题还没解决呢,“不能告诉天下已死的皇贵妃还活着,父皇也不赞同给母妃一个新身份,难不成母妃只能藏在乾龙殿不见天日吗”“朕打算禅位于你,朕当太上皇,从此以后带着你母妃周游天下。”虞昂熙终于说出他的打算。在虞貔逼宫之时,他已经说过要禅位给虞麟,可见禅位一事不是最近才出现的念头。当时虞昂熙当着众人的面说了禅位一事,虞麟和雨后也在场,但事后两人皆有意无意把这件事忘了,根本没放在心上,一个原因是皇上正值壮年,还年轻,认为就是要禅位也不是近期的事,另一个原因则是二人根本不在意虞昂熙让出皇位,他们当初要争位只是不想让虞貔当上皇帝后置他们于死地,说到底是为了自保,要真说是否愿意当皇帝,虞麟其实是不愿意的。当皇帝大权在握的感觉对很多人来说是致命的诱惑,为了这个权不惜以自己以及更多人的生命为代价争取,然当上了皇帝却也丧失了自由,大多时候只能在皇宫里,一出宫就备受瞩目,甚至臣子们会阻止皇帝出宫以免出宫后被歹人趁虚而入暗杀;皇帝后宫要有多少妃子、生多少孩子,宠幸哪个妃子,百官也管着;甚至在宫里的衣食住行都有代代传下来的规矩要遵守,比如每道菜肴不能吃超过三口,再喜欢吃的东西也不能多吃。另外还有日日处理不完的奏折,很多人就是喜欢这些事掌握在手中的感觉,虞麟却觉得是一种麻烦,他倒宁愿花更多的时间和雨后相处,与雨后不受约束四处游玩。虞麟故意当不知道虞昂熙的意思,“禅位是以后的事,现在不说以后,就说现在。”“不是以后,朕已经让钦天监在近期找个吉日,就禅位于你。”“父皇”“朕意已决,无需多言”“也并非一定要禅位于儿臣,还有二皇兄、三皇兄或四皇兄。”此几个皇子与虞麟没有太大的仇恨,估计这三个皇子和他一样只仇恨大皇子,毕竟大皇子才是他们一直以来针对的对象,尤其他们的父皇还在世,顾忌着太上皇,不管二三四哪个皇子登位了,也不会对其他皇子动手,否则太皇上跳出来把他从皇位上撸下来可是很简单的事。“不行,他们不如你能干,朕知道你不愿意当皇上,但能者多劳,你就扛下这份责任吧。你如果想早点卸下这份重担,就早日生下皇子,把其中一个培养成才,然后禅位给他,你也可以当太上皇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反正朕已经累了,不想当皇帝,你准备接受吧”虞麟:“”父皇竟然说出这样的话,也不知该说他负责任还是不负责任。“待朕与你母妃百年之后,你就把朕和你母妃同葬于朕的皇陵之中,置于同一棺”虞昂熙吩咐道,把他日他和吴妙意死后的事也安排好了。他很多年前就打算要这样做了,想让吴妙意死后也睡在他身边,为了不让人起疑心,当年皇贵妃下葬时,他的陵墓棺中已经放了一具尸体。历朝以来,能与皇帝同葬的只有皇后,而通常也只是皇后的棺木放在皇帝的棺木旁边,还未曾有过哪个皇后或妃子能与皇上同棺。虞昂熙能做到这种程度,可见他对吴妙意的爱有多深沉。因是虞昂熙和吴妙意的意思,多年以后二人同日丧生之时,虞麟照他们的意思把二人放入同一棺木中葬于熙帝的陵墓,以至于千年以后,熙帝皇陵棺木中出现两具尸体的事成为后世历史上的十大谜团之一。其中一具穿着龙袍的尸体毫无疑问就是熙帝了,另一具穿着皇后礼服的尸体到底是谁则成为历史学家们争议的话题。众所周知,熙帝在位时只有一位皇后,然此皇后在熙帝禅位前已经被废和处死了,史书上也是这样记载的,按理说熙帝没有帝后,那与他的尸体同棺穿着皇后礼服的人到底是谁有人说是熙帝在位时早年病逝的皇贵妃,因为从当时的史书和野史上都能看出熙帝非常宠爱皇贵妃,最后还禅位给皇贵妃所生的五皇子安王,这算是有理有据了,然在熙帝皇贵妃的陵墓却也有一具尸体,这具尸体不是皇贵妃还能是谁有的历史学家倒认为这穿着皇后礼服的尸体就是熙帝在位时被废的皇后,其实他和皇后才是真爱,只是皇后与其所生大皇子逼宫伤透了皇帝的心,皇帝心灰意冷下决心废后,而当时被废的皇后是不是立刻被处死又有两种说法,有人认为皇后当时是被处死了,后来皇帝临死前怀念他,又把他的尸体挖出来与他同棺而葬,另一些人则认为废后当时没有被处死,还在熙帝禅位成为太上皇后与熙帝一同周游列国,寿寝正终后才葬入熙帝的陵墓,证据就是熙帝陵墓棺木中的两具尸体看起来年纪都不小了,不仅皆白发且牙齿也都掉了大半,且当时很多野史都提到熙帝在某处现身时身边总会跟着一么么,与熙帝自称是一对夫夫。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千年以前的事又没人能证明了,谁也说服不了谁,一代传一代,便成为了悬案。而不少人更因此创作出不少以熙帝为男主角,和某“女”的恩怨情仇小说,甚至是电视剧。千年后的事暂且不提,此时,虞麟正和虞昂熙谈条件,想他登位可以,但必须按照他的想法去做,有些规矩他不喜欢就算是开国始祖留下来的他也必定要废除;他的后宫只有皇后一人,他不愿意广纳后宫,百官逼着他也要硬抗,而虞昂熙不得介入此事虞昂熙的介入毫无疑问会增加他处理问题的难度,虽说他有自信能做到,但也不愿意增加麻烦。虞昂熙眼神复杂地望着虞麟,最后妥协了,“你比朕幸运。”他并不认为虞麟比他有担当,而是认为虞麟幸运地在娶妻纳妾前认识他唯一爱的雨后,如愿以偿娶了雨后为妻,而他倒霉地在娶了皇后、纳了众多妃子后才遇上了真爱,他的皇后和各妃子身后皆有一方势力,牵一发而动全身,他不能随意废除他们解散后宫,专宠的结果却是害吴妙意着了皇后的道中毒险些身亡。虞麟心道,上一世他可没这么幸运,雨后成为他的皇嫂,他最后还死于非命,这一世的幸运可是以上一世的痛苦为代价的。作者闲话:179、禅位虞昂熙说禅位就禅位,立即召吴修远进宫,还让传召的太监暗示吴修远要把那份很重要的东西带进宫。这些日子临近朝阳国的三国皆很安分,且早已打算禅位于虞麟,吴修远和赵河作为大将军以及虞麟的亲属,自然是要回都才参加此次盛宴的,是以虞昂熙早就找了借口把北边的吴修远和西边的赵河召回都城,如今二人就在各自的侯府里,太监出了宫,去到镇北侯府就见到了吴修远。把皇上吩咐他说的话说一遍,听到皇上召他进宫面圣的时候吴修远还没多想,等太监说让他把那份东西带上的时候,他就不由得起了疑心,怀疑是不是哪个皇子知道皇上把那样重要的东西给他,故意设下这个局引他拿出那个东西好抢过去毁掉,而目的地是宫里,这会不会又是一场逼宫皇上还在,只是抢走传位圣旨毁掉当然是没用的,甚至还可能因此被皇上问罪,但若是又是一场逼宫事件就说得过去了,到时候皇上被他杀死了,传位给虞麟的圣旨也毁了,还不是他说什么就是什么,更甚者,那个皇子就是在逼宫的时候从皇上还是哪个说溜嘴的人口中得知他手上有一份圣旨的事,这才派人叫他带圣旨进宫。吴修远越想越觉得就是这样,便借口说要去拿东西,离开后做了安排才把圣旨带出来。太监不知道他的话已让吴修远误会了,还有些纳闷吴修远去拿个东西为何花了一个时辰的时间,明明吴修远要拿东西的书房就在不远处,一刻钟足以来回,可吴修远却花了一个时辰,中间这么多时间他在书房做了什么太监心里的疑问只是一闪而过,很快就被他故意忘掉了,作为一名称职的太监,他知道装傻才是活命之道,要是他真的那么多疑问的话,他也不会安然活到今日了。路上,吴修远有意打探宫里的情况,便往太监手里塞个荷包,问:“公公,安王有没有在宫里或被召进宫宫里”“咱家不懂大人说什么。”太监把荷包还给吴修远,敷衍道。他不确定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那不说就绝对不会错。正因为太监有意装傻没问清楚,也故意没泄露宫里的消息,以至于吴修远的误会一直没打消,后来闹出了乌龙。吴修远进宫,见到虞昂熙的时候,虞麟就在旁边,除了他们二人就没别的人,吴修远愣了,宫里和往常一样,守卫在各处的侍卫、巡逻的侍卫,各事有条不紊地进行,这哪是逼宫啊,且其他皇子的人影一个都没见到“把你手上那份圣旨给朕。”因是虞昂熙亲口说的话,吴修远只犹豫了一下就拿出圣旨递过去。虞昂熙接过圣旨打开一看,确定就是自己之前交给吴修远的那一份传位给虞麟的圣旨后,把圣旨丢到烧得火热的炭盆里。吴修远心一惊,险些条件反射冲上去把圣旨救出炭盆,所幸及时控制住这股冲动,就见虞昂熙拿出另一份圣旨,让他出去传旨。吴修远纳闷了,传旨不是一向由太监来做的吗,到底是什么圣旨要让他亲自传之天下很快,吴修远就知道是什么圣旨了。他当着吴修远的面打开圣旨一看,发现这道圣旨和刚被烧的圣旨只是一字之差,一个是“传”位,一个是“禅”位。见吴修远呆愣愣的表情,虞昂熙笑了,其笑声颇有些恶作剧的意味。低沉的笑声把吴修远唤回神,他瞪大眼睛惊怕道:“糟了”“什么糟”“冲啊”“救驾”虞昂熙的话还没说完,就听殿外传来震天动地的喊声,因前不久也发生过类似的事,虞昂熙很快明白是怎么回事,他立刻拉下脸,暴怒道:“又是哪个不孝子逼宫了”吴修远马上哆嗦着跪在地上,“臣有罪”原来是吴修远以为哪个皇子要逼宫,安排人前来救驾,不料竟是个乌龙。“算了,朕不追究你的过错,你起来出去宣旨吧。”虞昂熙怒不是,笑也不是,脸部表情有些扭曲。“是”吴修远得令去了。然在他闹出那样的乌龙情况后颁发这样的旨意,众人皆不禁感叹:果然天家无亲情,明明皇上已属意传位安王,安王却还等不及逼皇上禅位。听到传闻的雨后表示,如果他不是明白虞麟的为人,他也会相信这样的说法。也被召回都城的武安侯听到这样传言后忙带兵进宫救驾,却听到虞昂熙亲口承认他心甘情愿禅位给虞麟,知道自己的一番忠君爱国的表现成了笑话,武安侯欲哭无泪。钦天监选了几个吉日,虞昂熙挑了个最近的日期,距离现在只剩下五天,如此之急切,更是让百官认定皇上是被逼禅位的,只有武安侯、吴修远等人明白皇上为何值钱召他们回都,原来是让他们来得及参加新帝登基仪式,否则五天的时间根本来不及让他们从边疆赶回来。武安侯闹出的笑话让虞昂熙得知宫外竟流传这样的传言,他出面澄清了几次,开始一两次并没人相信,直到第三第四次,百官才开始相信皇上是自愿而非被逼的。本来还笑虞麟太着急以为自己还有机会正要有所动作的三个皇子在进宫后确定皇上是心愿禅位的,这才彻底歇了争位的念头。当日,虞昂熙身穿龙袍亲自为儿子加冕。虞麟跪下推辞,就算他们都知道今天是必须禅位的,但该做的姿态还是要做的,之前虞麟已经当着众臣的面推辞过了,而这次是最后一次。没人知道,虞麟是真心不愿当这个皇帝,他知道,一旦他成了皇帝,众臣就更想往他的后宅塞人了,他想要坚持对雨后保证过的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承诺所要承担的压力就更大了。虞昂熙无视他不满的眼神,摸摸他的脑袋,含笑道:“你不必推辞了,你比朕更适合当这个皇帝,朕禅位给你,或能在朕的有生之年看到朝阳国在你手上壮大,完成朕未完成的夙愿。”他的夙愿是四方来贺,八方来朝,他尝试了多年未能达成目标,却在虞麟和雨后身上看到了希望。这些官员都是人精,哪能看不出这笑意是不是真心实意,在确定这笑是真心的,本来已有七成人相信熙帝是心甘情愿禅位的,如今变成了九成,剩下那一成是自个儿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这些人多是另外三个皇子的外戚,他们还妄想着二皇子三皇子能登位。虞昂熙意味深长扫视众臣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