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巅峰小说网>军事历史>大明从慎重开始> 第920章 内阁首辅(求月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20章 内阁首辅(求月票)(1 / 1)

“新皇何意?”百官心绪不宁的抬头,眼睛又黯淡下去。“按张彩所言,将田地分给辖地百姓,不论士绅和贫户,凭黄册户籍到衙门领取。”朱厚照想了想昨日商议的内容,好似就这些。“这这怎么使得?”严成锦看向阻谏的官员,其实,对于他们而言并无损失。他们想留在官府手中,等官府投献,又落到了他们手中,这种现象,姑且叫洗地吧。故而,田地不能留在地方官府手里。“如此祥瑞之事,臣请乞,也将官员俸禄提升一成。”张璁适时开口,微微抬头望着御座上。百官愣住了,提一成俸禄也不少啊。原本准备阻谏的官员,又把话咽了回去,劝朱厚照无用,还不如提升俸禄呢。大殿中沉寂片刻。陈束见自己身后一个人也没有,尴尬的退回队伍中。朱厚照下令户部清算黄册上的土地,在开春前将分完。一封旨意从紫禁城传出,百姓顿时觉得身子不冷了。朝廷竟要分田地啊!按黄册上的户籍分配,一户可均分当地藩王的田地一亩,分不到田地者,按照当地一亩田地价格,补给银子。“善政,善政啊!”百姓欣喜之下,竟替朱厚照编了一首民谣,大寒之下,少有食物,可若挨到明年就有田地了。这几日,户部将年末结余推迟。衙门清算各处黄册和补给银两,光是朱厚照在京城的皇庄,就有四千余顷分给百姓。大清早,寒风吹得门窗簌簌作响。严成锦从被窝中起来,屋里有地龙,不冷,在李清娥的伺候下更衣,穿上赐袍,“李公想致仕,一会儿夫人与我去李府?”李东阳告假几日,缺人阅奏。下一步,就是告病请长假了,岂会看不出这老狐狸的套路。“夫君,为何不想爹致仕?”“你大哥和二哥不孝,李公致仕一人在府上,容易思念成疾,为夫也是为李公着想。”严成锦面色如常道。李清娥不疑有他。爹是重情义之人,当初娘亲去世时,爹一人郁郁寡欢许久,生了一场大病。“清娥陪夫君去一场,也是应该的。”下人从新院牵出一辆马车,严成锦扶着李清娥坐上,一刻钟后,到了李府门前。走过庭院,严成锦就看见李东阳围着火炉看书,果然没病啊李清娥将新织的毛衣递上,刚好合李东阳的身子,严成锦思索片刻,等李东阳重新坐下。“你来劝老夫入宫?”“不是,来向李公商议一事,李公为次辅,下官为首辅,如何?”严成锦毫不犹豫的说出来。李东阳翻着书,心知此子,是想借他稳定朝中局势。若此子当官,只怕有大半老臣会致仕吧?“本官为何要帮你?”“李公当真要逼下官?”“逼你又如何?”严成锦从怀中抽出一本小册子,旁边的管家嘴角猛地抽搐几下,连忙借故避之不及。“这是什么?”李东阳微微抬头。“那夜李公喝了酒,跟下官吐露了许多真言,李公藏得真深啊,竟最爱青楼伶妓,还写了不少诗,下官记得其中一首是”“你、你住嘴!”李东阳愤然地接过,打开一页看了几眼,又迅速合上丢进火盆里,脸色也变得躁红起来。“你、你还有多少本?”“就这一本。”东暖阁,朱厚照在看江南的邸报,准备出宫溜达一圈,朝廷送土地后,百姓称赞他有六手,能阅天下事。身为当事人,朱厚照自然是要去听一听的。“爷,李公求见。”谷大用进来禀报。“今日大雪,朕不是下旨免早朝了?让李师傅回去歇着吧。”朱厚照浑不在意的摆摆手。可此时,李东阳已经推开殿门走进来。“严成锦整饬藩王制有功,臣想退居次辅,由其担任首辅,望新皇恩准。”“准了,还有事吗?”这就准了?李东阳愕然抬头望着朱厚照,只见,朱厚照已迫不及待的换衣裳,似乎是要出宫去。若不是老高当首辅,无法稳住内阁和六部,早已敕封了。单是整饬藩王的功绩,就足以称为手臂之臣不,肱骨之臣。“新皇,圣旨?”“大印在案上,李师傅自己盖吧,朕要出宫了。”“”李东阳。朱厚照推开殿门,一溜烟就没了身影,走到广庭中时,才想起来问:“老高进宫了吗?”“似是去固安了,奴婢去准备车马。”“这狗东西,朕就知道他会去泡汤,快去叫威武。”内阁,值房。李东阳拿着旨意走来,对着吏吩咐道:“去司礼监找个太监,去严府宣旨。”谢迁微微抬头,似乎是猜到什么,“往后的日子,不好过了啊。”“于乔兄多虑,此子当不当首辅,其实都一样。”李东阳道。不当首辅,也能决定朝事啊。王琼眼中放光,当即站起身来,笑着将疏奏递给韩:“贯道兄啊,愚弟有事先下值了,今日你帮我,改日我帮你,真是麻烦贯道兄了!”望着王琼离去的背影,韩摇头叹息几声,张升眉头微蹙,崔岩仿佛没听到般,继续阅奏。一时间,消息传遍六部和各值房。百官面上皆是惊骇,这家伙又升官了。固安,汤池。严成锦刚褪去衣物,就看一道个穿着金色内裤重来,亵裤的身影,神采飞扬的朝这里走来。“新皇不在宫中阅奏?”“你为何不在都察院当值?”“臣泡完汤就去。”朱厚照也不在意,轻哼一声跳进汤池里,喜滋滋道:“我是来跟你说,你升官了。”黄金州,大雪。刘瑾手中拿着舆图,给张敷华拓印了一份。“刘公公,这舆图究竟哪里来的?”张敷华愣住了,脚下就是银矿石,正是舆图上标记的位置。“张大人,你循着舆图找,奴婢要回京了。”刘瑾兴致缺缺的递过舆图。高凤回京已经一年零三月二十一日,他都数着呢!这厮定不会再来黄金州,发现金矿这等大功被他夺去,说不定他要封司礼监掌印太监。早知道,就不给谷大用下毒了。“刘哥,舆图也给小弟一份啊。”张鹤龄腆着脸,搓了搓手。这段时日他可没少干活,不就是为了舆图吗?张敷华急忙把舆图卷起来,舆图画得太细致,估计寿宁侯记不住。“刘公公回京就回京吧,只怕一千艘舰也不够,望刘公公向新皇再请乞五百艘,将三万屯田营带至黄金州。”刘瑾点了点头,吩咐亲卫们装船。跟李兆先出海,即便高凤带走了阴阳官,他也有把握能根据天象,回到大明。二十艘大船停泊在港口,三日后,银矿被搬上大船。还有更大的银矿石,需在黄金州上搭建锻造炉,可眼下没有良乡的工程师。这一趟,还得带工程师来。“刘哥,帮小弟捎一封信啊?”张鹤龄没皮没脸的凑上来,小声对着刘瑾道。不知那个傻弟弟,是不是已经把金子换成良田,更重要的是,让他雇佣一万力役来,可一年过去,也不见人影。“国舅所托,咱自当照顾照顾。”刘瑾塞进兜里,只是,船开了之后,他看了几眼,把信纸抽出来,又换一封。反正凭建昌伯的智商,也看不出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