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别不当回事,回去了以后,你别做事,好好养着。家里哥哥们都结婚了,你也做了婆婆,有事让我嫂子她们去做。”卫冰冰现在对老三老四两家很不满。
“行,我最近不做事,好好将养。你们几个也别担心,等月底,冰冰你放假早点回去,妈给你好好补补,在学校别太节约。该吃的还是要吃,你正在长身体。不吃可不行。”慈母般的叮嘱,让卫冰冰的眼泪吧嗒吧嗒的滴落。
声音哽咽的答应,“嗯,我会的。”
晚饭过后,顾嘉敏给两个结婚的闺女,一家一袋五斤的精大米,“带回去,你们饿了,孩子饿了,就熬些粥压压胃。大米粥也养胃。别年纪轻轻把胃给熬坏了。”
“妈,我们不能要,您自己带回去养身体。”大女婿郭飞虽然诧异,但还是毫不犹豫的推给顾嘉敏。
“让你们拿着就拿着,我还有。”眼睛瞪着闺女与女婿,不容他们拒绝。
离老二所在的郊区有些远,顾嘉敏几人都没有提起来要去部队看老二的事。
翌日清晨,顾嘉敏还去了一趟菜市,买了一些肉,还有骨头一家三口才回家。
回到家里,她的炕上被大儿媳全部洗过一遍,该晒的晒,该洗的洗。
顾嘉敏看着房间里收拾的利落干净,很是满意。
眼睛瞟都不瞟老三老四两对夫妻,进屋就招呼老大,“东西都背进来放我房间,放在两条长板凳上。”
“娘,我给您打了热水,您洗把脸洗洗手。”大儿媳彭桂花是个贤惠的女人,已经端来温热的水给顾嘉敏。
含笑的望着大儿媳彭桂花,点头,“好,放在洗脸架上吧。我房间的床褥被子还有床上用品,你都搬去你们房间。给你们了大房用。
过段时间,你们不忙了,把被子送去棉匠家里翻弹。”
彭桂花虽然心中欣喜,可想到两位弟妹,她可不敢要,连忙推拒,“娘,我不能要。您自个儿留着,垫在下面,也软和一些。”
顾嘉敏还没有来得及说什么,就听到老三家的胡春秀阴阳怪气的说,“娘,又是给大嫂什么呀?让我和弟妹也瞧瞧。”
“哼,我自个儿的东西,想给谁就给谁,你个做儿媳妇的管得也太宽了点吧?”顾嘉敏对于心里不清白的老三家的一点也不客气。
一直在边上看戏的老四家的夏珍,见婆婆出手,知道自己不能参与进去,缩缩脖子想离开。
顾嘉敏见夏珍的动作,跟着说,“老四家的,你也整天没事找事,挑拨你三嫂来闹事,你自己坐收渔翁之利。下次,再让我知道你们两个在老三老四面前挑拨,我就把你们俩送回娘家。别以为老三老四缺了你们就不能活。
到时候我给他们兄弟俩找两个人品好的黄花大闺女。你们不信试试,别以为我老了,就治不了你们。”
厉眼凶狠的扫视俩人,眼神中带着凶狠。吓的两妯娌不敢说话,耷拉着脑袋装死。
顾嘉敏也不再看她们,指挥着老大夫妻做事。
房间里的两条长板凳并排放,上面已经堆满买回来的商品,堆放的仔细,保证不会掉落。
心情极好的让大儿媳给她铺上新被子。洗好澡头发,绞干头发,躺在炕上休息。
下地干活的老三老四回来,见妻子不高兴,问,“咋了?”
胡春秀红着眼睛,不敢把婆婆说的给男人找黄花大闺女的事情说出来,万一男人动心了,她咋办啊?
摇摇脑袋,“没事,娘回来了。你去瞧瞧,免得她挑理。”
老三卫三刚点头,“娘的身体好些了没?”
想到婆婆的那中气十足的教训自己的场景,胡春秀没好气的说,“好了,比摔伤之前还好呢。”
卫三刚撇了眼妻子,“声音小点?”
屋内顾嘉敏想起原主的心愿:尽量掰正老三老四,还有分家最好是饥荒以后。
“唉!”遇到那么两个儿子也是遭孽,说他们坏吧,没那个胆子,说他们好吧,亲娘摔伤以后,第一个念头是分家,什么儿子。
典型的胆小如鼠还心眼贼多。
以后看来是的好好收拾收拾。
回家的第一天,在睡觉中悄然度过。
一连一个多月,顾嘉敏都没有做事,但使唤老三家的老四家的那是使唤的团团转。
天气渐渐的热起来。
清早,吃过早饭以后,顾嘉敏背着背篓上山。骨头都已经歇软,再不做事,她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
在山脚,遇到不少村里人。“顾婶子,又上山啊?”
“对呢,在家骨头都闲软咯。”顾嘉敏手中拿着铲子,背篓中还有一把柴刀还有一捆绳子。
全副武装的上山。
顾嘉敏走到一处原主常去的偏僻地界,蹲下来捡蘑菇,挖野菜。
家里分的十多亩地,前段时间,她虽然闲着,但也会去地里走走,签到签出来的有机肥撒到十几亩地里。
今年又风调雨顺,丰收是肯定的。加上她悄悄洒下的有机肥,那是能增产百分百。
菜园子里也没有放过,不只是撒下了有机肥,还撒下了优化味道的营养液。
昨天下了一天的雨,淅淅沥沥,今天山上蘑菇肯定多。家家户户上山的人多了不少。
顾嘉敏一整天都泡在山上,中途回了两次家,都是背篓里装满蘑菇,手中拖着柴火。
最后一趟下山,顾嘉敏机缘巧合逮住了一只大山鸡。
回到家里,就把山鸡递给老三老四,“杀鸡,弄干净。”
最近一个月被亲娘折腾的不浅的兄弟俩,马上来了精神。“娘,不养着,真的要杀来吃?”
“嗯,快点去杀了。老三让你家的那位去烧开水。”顾嘉敏把一大捆拖回家的柴火塞给老四,“去都砍成一截截的。”
“好嘞。”
老四家的从后院的猪栏屋提着装猪食的桶出来。见到厉害婆婆,赶紧说,“娘,猪食我都喂了。正打算去洗桶。”
“去吧,鸡喂食了没有?”顾嘉敏一个多月虽然没有做事,但家里规划的很好,一个多月的时间,又抓了几头猪,还抓了上百只鸡,在家里养。
家里还有一只田园犬看家的。
每天家里的家务活,打猪草等,让家里的儿媳妇忙的团团转。
家里的孩子上学前也要帮忙割猪草。
顾嘉敏让嘴碎的老三家老四家,到了晚上睡觉都没有心思碎嘴。倒炕上就睡着。
晚饭前,顾嘉敏亲自做的山鸡炖蘑菇。盛上来一大碗,递给长孙卫磊,“石头,去给你太爷爷送去。你记住了,他们问你,你说明白,是山上打的山鸡。”
在乡里读初中的卫磊今天刚好周六回家。
小少年今年初中毕业,还有一个星期就是毕业考试。
小少年才十六岁,身高一米七,浓眉大眼,双眼皮,鼻梁高挺,妥妥的小鲜肉。
“嗯,奶,那我去了。”卫磊用竹篾的托盘端着一大碗蘑菇山鸡去了远处的大爷爷家里。
太爷爷还活着,家里时不时的要孝敬老人。
一路上遇到晚归的农民,小少年礼貌的与他们打招呼。
“太爷爷,大爷爷,我奶上山捡柴火逮了一只山鸡。亲自做好,让我送来给太爷爷,说已经炖的软烂软烂,不用再炖。”卫老爷子望着老二家的后辈,笑眯眯的拉着问,“你放假了没有?”
卫磊与大爷爷一家人与太爷爷打交道无数次,早已知道都是什么性子,怎么打交道,他也笑眯眯的说,“太爷爷,我下星期升学考,考完就放假。”
卫老爷子如今也有些后悔,当年做的太过,把老二夫妻净身分出户,现在老二家里的儿孙看着更有出息。
老婆子去世以后,他不只是一次后悔,可与孙子孙女们已经产生了巨大的隔阂。
孙子孙女们见到他都是客客气气的。
“考完,下半年还上学不?”老爷子问道。
“考上了就上,不过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太爷爷,我奶还等我回去吃饭,我也不打扰你们吃饭,先回去了。”卫磊是顾嘉敏的长孙,自家与大爷爷家的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他都是知道的。
对于太爷爷,谈不上讨厌谈不上喜欢。有多少感情,那也没有。
卫老爷子挥挥手,“好好好,回去吧。有空过来陪陪太爷爷。”
“好。”卫磊接过丧着一张长脸的大奶奶递来的粗瓷大碗。
转身走人。
家里,三房人还有顾嘉敏坐在一起。老三家有一儿一女卫鑫(12岁),卫静(8岁),老四家有两儿子卫森(7岁),卫焱(3岁)。
一家十几人都眼巴巴的盯着桌子上的那盆山鸡炖蘑菇。等待着卫磊,最小的卫焱,远远的看见大哥,就开始吆喝,“奶,大哥回来了。”
小家伙蹦蹦跳跳的跳到顾嘉敏面前,趴在顾嘉敏的腿上。
顾嘉敏摸摸小家伙的几根黄毛,撸啊撸,手感差了点。
但比撸猫不会差,还蛮舒服的,“好,等你大哥坐下我们就开吃。”
家里人吃的满嘴是油,都舒服的喟叹。
“好好吃,娘你做饭的手艺是越来越好。”老四卫四刚吃的啧啧有声。
顾嘉敏不搭理老四,倒是问卫磊,“石头,你大爷爷大奶奶没有说什么吧?”
“奶,大奶奶没有明说,只是嘀嘀咕咕的说送少了。我没有出声,没搭理她。”
“没搭理就对了,以后也别搭理她。”
顾嘉敏说完,咳嗽几声,然后说道,“老大老三老四,咱家暂时不分家,但从今天开始,你们在做完家里的活,自己做什么挣的钱,无论是挖到药材还是别的挣的钱,都归你们各房。
老三老四,我知道你们兄弟俩现在心心念念的就是分家。盼着我死,我以后也不指望你们两个为我养老送终。
但暂时不能分家,给你们四五年的是假,也攒攒私房,到时候分家以后,你们两个也能第一时间盖好房。
我先说好,等几年,不是我想留你们两家,是想着公平一些。老大家的三个孩子都在读书,你们两家现在都只有两个孩子。
孩子多少我不管,但至少让你们一家至少有一孩子读完初中。再多我也不管不了,没法子,你们自己想分家想的都魔怔了。”
卫三刚,卫四刚兄弟俩不好意思的摸摸鼻子,讪讪干笑,“娘,我没有想分家?”
亲娘什么性子,兄弟俩都明白。嘴硬的死活不敢承认。
娘真要倒下了,他们倒也不惧,但娘现在活蹦乱跳的,他们可不敢闹幺蛾子。
“哼,没有,说的好听。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俩在前段时间,打的什么主意。我之前是懒的戳穿你们。今天与你们说,是想告诉你们四人,在我面前别想搞什么鬼,安安分分的,到时候也能和气分家。
老三家的,老四家的,你们两个也是。别想在挑事,再让我知道你们挑事,回娘家就是你们唯一的退路。
即便日后分家了,收拾你们俩,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一身的煞气,直袭两位儿媳。
胡春秀,夏珍被吓的不轻,缩着脖子,咕哝着说,“娘,我不敢。”两人差不多是同一时间说的。
看来真是吓的不轻。
转眼就是几个月的时间,春小麦在七月底已经收割完毕,亩产八百斤,吓傻村里的老把式们。
现在在收玉米,村里的老把式们议论纷纷:
“啧,母老虎家的粮食今年都是大丰收大增产啊?”
“可不是,你说她家的粮食咋增产的?”
“谁知道,大致是运气吧。她家种地的是那三个小子,种地能比过我们?”有一位老烟民,不相信的说。
“那倒是,几个小子还嫩着呢?论种地怎么也种不过我们。”
都好奇的很。
都眼巴巴的等着母老虎(顾嘉敏)家里的玉米剥好晒干,再称重量,看看亩产多少斤?
顾嘉敏把竹席摊在自家的院子里的晒场上晒的玉米,没有如村里人那样称重,晒干直接入库。
库房的钥匙她一个人掌管着。
她大致估算了下亩产千斤,是没有任何的问题。
秋收完毕,家里的房屋全检修一遍,还掀了茅草换瓦片,换了屋顶的木梁。在东西厢房还特意一边加盖了一间屋子,给老二一家回来居住的。
虽然依然是土坯砖瓦房,但住的也比之前好了不少。
年后,刚过完正月十五,乡里变公社,村子变生产大队。
以后龙山村就变成了龙山生产大队。
一年的时间,好似眨眼之间。今年已经有了干旱了迹象,但不明显。
作者有话要说: 预收文……求收藏
《家有炮灰[快穿]》by传山
故事一: 豪门好婆婆
玉珍: 我家儿媳好,孝顺,懂事。
演员儿媳: 我婆婆好,第一次见面就警告我老公 ,既然认定了就不要见异思迁。是千年难得一遇的绝世好婆婆。
故事二: 德妃
德妃: 我的儿媳都不错,懂规矩,知书达理,善解人意。
四,十三,十四福晋: 母妃好,人美心善,从不给我们爷赛小妾
故事三: 六零好婆婆
玉珍: 我说下家规……不准婚内出轨,不准打老婆……
儿子们: 是,咱家您最大,什么都听您的。
故事四: 五零好婆婆
……
故事五: 红楼老太君
贾赦原配张氏……
故事六: 末日好婆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