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 红包已发。
可是此时, 谁还顾得上贾政的心情与面子?
潼关的官员被御史一行识破了老底, 现在着急想着描补过去, 遂信誓旦旦地说:虽然地下排水道坍塌了不少, 可是依旧可以履行排/泄淤堵的职能。
然而这样的话在这个时候说,已经不顶用了。
坍塌不少?依旧可以?部分职能?
咱们这边来的都是工部和户部的人, 别的不说, 算算写写的能力都是出众的。这一路户部的官员同工部之间交流密切, 虽动手不如工部的人快,当时刚才冯郎中算二十四条排水道排水速度的方法他们还是大多都听明白的了。
这一溜儿的队伍这么多人, 心里自有算盘,有多精通此事,又岂是这么好糊弄的?
只不过, 心头有数之后,工部的人是一边庆幸及早发现潼关的这个大问题,一边又有点隐秘的兴奋——虽然这样真的很不厚道, 这种时候还因为即将要被记下一笔的功劳升官儿而欣喜。
但是毕竟这趟出来前, 大家就知道, 这是风险与收益并存并且指标双高的差事。
李文渊的脸色黑如锅底,坚持要下一次排水道。
这话一说,潼关的官员面面相觑:这简直就是要命啊, 自塌方开始, 那下头已经很多年没人下去了,钦差御史要下去,万一直接交代在地下, 这可不是咱的本意啊!!!
然而先皇都只能以名声诱李文渊在某些程度上顺着他心意办事,今上更是直接从登基开始就奉行“你高兴去查贪污受贿就去查吧”的放养政策。李文渊的性子和他的名声一样大,绝对不会因为潼关官员几句危言耸听的话而改了决定的。
当然,在李文渊看来,这就是危言耸听罢了;在他身后的户部、工部官员看来,这绝对是高风险的事儿。对于塌方这件事,这两部门的人都还是很忌惮的,毕竟银矿、铁矿自来都免不了塌方,只是因为地址隐秘而不为外人所知也。
【下去还是不下去?】
李文渊身后的人面面相觑。
从一开始就比较激进的工部冯郎中悄悄一咬牙:拼了,富贵险中求。
遂他上前一步,紧跟李文渊身后。
然后户部一个姓秦的老主事也站了出来,倒是叫众人刮目相看。
剩下的两部门官员有话想说,但是李文渊抬手制止了:“本官也知下去之后有危险,诸位大人接下来的路段还有重任,就不要随本官一起,浪费时间。咱们兵分两路走便是。”
这话说的,听上去就像是反话。
然后李文渊又强硬地安排了剩下的两部官员去把整个潼关北面、东面、西面的城墙都检查一遍,这……表明,他刚才说的,倒是正话了。
两部剩下的人松了一口气,即便知道这趟出门有危险,也有很多人没做好心理准备一开始就下塌方的地下去查探的。
潼关的官员无奈:他们身为当地官员,还亲眼看见过城内地表好好儿地就塌陷一个洞的情况呢。一点都不想下去好吗?
于是他们把目光移到了潼关守将身上——排水道么,从前也是密道,军事要地,咱们当地官员应当避嫌吧?对对对!就应当避嫌!
这个理由——宝玉真心想给满分。
【感情身为一地父母官,避嫌这个理由还可以这么用?】但是他主军务,刚才强硬插手查探地下水道的事已经是逾越了,现在也没有代御史责问当地文官的职权。
【不过按照李文渊的性子,都不必秋后算账,估计待会儿从地下出来就要这些人好看了。】宝玉心道。
然后,有驻守潼关的章将军站出来,愿带御史下去。
于是回过神来的贾政也连忙想要挽回一点自己的面子,为表示自己刚才出言呵斥宝玉是出自公心的。李文渊给了他这个面子。
于此,宝玉环顾四周之后,安排吴钰带人护送一众两部官员,程峰带人在下水道入口听差,又点了朱犇等五人,每人负责保护一个(李文渊、冯郎中、户部的秦老主事、贾政、章将军)。
张将军自有亲卫,可是他连亲卫都不耐带,只带了两人,这便是婉拒禁卫军的人保护他的意思了——【开玩笑!潼关可是自己的地头,要是还需要禁卫军保护,传出去,丢的是全部潼关守军的脸面。】
遂宝玉把原本安排着紧跟章将军的禁卫军安排在下去的时候殿后,而他自己,选择和章将军一起开路。
倒是叫章将军对这个白面小总兵生起了几分好感——这贾瑛名号很大,想来也是有几分本事的,没想到,这种时候还能够身先士卒。不管他是为了好名声还是为了在他那个不咋靠谱的老子面前争口气,都是有血性的,像是条汉子。
汉子宝玉只是为了以防万一,万一要撤退,他在最后,也可以捡几个脚软的,抢救一下。
…………………………
其余两部官员倒是不想走呢。
再怎么说,没有同李大人一起下去,也要在入口守着表示一下担心之意的吧?
但是李文渊很不耐地将他们赶走了:“军事重地不是,别围着了。”
叫潼关官员悬着一颗心,七上八下地带着两部官员和剩下的禁卫军走了。
尤其出发时候那位姓吴的参将喊了一声口号,刷拉一下,几千禁卫军全部蓄势待发,叫潼关众人无论文职武将都悚然一惊:这……这才是真正的下马威吧?
被禁卫军军威震慑的潼关众人老老实实地领路。
而李文渊这一边。
章将军带着亲卫,指点了砖块之后,便抱拳要借留下的禁卫军一起来撬开这几块青石板。
宝玉上前一步,打量了一番,然后说:“并不必如此麻烦,让我来一试便可。”
这么多年过去,宝玉传扬出去的名声再也不是单单地得圣心、貌若好女等等了,取而代之地,是他几次展露实力的事迹,尤其在西行西域一路上所经州府更为扬名。
山西也不例外。
故而章将军还真的听过贾瑛的名号,不过近日见到对方实在是年轻,免不了生出几分传言言过其实的感觉。
这时候贾瑛站出来自告奋勇地撬动石板,再次让章将军高看他几分,甚至开始觉得自己一开始太过武断了——这种情况下,贾瑛没必要为了面子出来做不能做到的事,不然才是真的丢人。这么说来,贾瑛力大的传闻到是详实的吧!
再接着……
宝玉叫在场众人亲眼看到什么叫做举重若轻。
一块青石板,不下五百斤,宝玉一点一点地将它抬起来,并且挪开,露出下头黝黑的洞口。
李文渊:……
冯郎中:……
秦主事:……
章将军:……
只有禁卫军程峰朱犇等人呱唧呱唧给他们总兵大人鼓掌来着了。宝玉笑骂一句:“不要贫嘴。”然后轻轻松松地将石板子平移开,露出入口。
哦,还有一人呆愣,便是贾政。
贾政知道自己儿子是武状元——但是他并不清楚宝玉的武学造诣到底到了什么境界,就算府中老祖宗说起来宝玉如何能耐,他偶尔晨起见宝玉舞剑或者打拳,也瞧不出什么门道,他内心深处还是有几分不相信的。
然后,他,此刻,约摸,石化了。
他、他、他,从未想过,自己儿子竟力大如此!
【原来这逆子考上武状元,是凭的真本事而不是上头的意思啊!】
贾政到这一刻才恍然大悟,并且开始觉得心里头有些不是滋味,只觉得这样的天赋,还不如叫仙人给换成过目不忘呢,好歹家里能再出一个进士(宝玉对此表示:┑( ̄Д  ̄)┍)当然对于刚才他当众落了宝玉面子这件事情,贾政是没有往心里去的——总归自己是这个逆子的亲爹,偶有训斥几句,难道对方就敢忤逆么?
…………………………
宝玉不是不敢,而是觉得没必要和一个二愣子计较。
再说,即便他不开口,也有别人帮他找回场子——当夜住进驿站之后,李文渊就指名道姓将贾政骂了个臭头:“公私不分!没有半点大局观!”等等等,此为后话。
现在,众人收拾好因宝玉力气和外貌完全不成正比带来的震撼之情之后,李文渊马上开口要进入地下排水道去了。
章将军制止了对方的举动,并叫亲卫掏出火折子去洞口试了试,确保火折子不熄,才肯让众人下去。
而正是这一点,叫冯郎中点了点头,并与李文渊解释说,如是,代表下头的排水道并未完全堵上。
章将军带路、宝玉打头、之后是李文渊和冯郎中、秦主事和贾政。
下去之后,因长时间未见天日,地面有些湿滑,火把照亮的范围有限,年纪最大的秦主事差点摔倒,幸好他身旁的禁卫军眼疾手快,将他提起来了,不然老骨头老腰的,这么来一下,也许就折了哪儿去。
秦主事小声地道了一声谢,然后更加小心翼翼地跟着众人走。
前头一截都挺好的,虽然有湿滑,但是并无塌方,到走了小半刻钟之后,便不行了,凌乱的碎石散落在路面上,叫人必须走得更加谨慎。
可是总的来说,大体还是通畅的。
章将军听闻后头的贾政这么说,面上不显地撇了撇嘴:这一条,已经算是二十四条中情况最好的了,我也不是傻,能一下子就带御史去危险境地么?
走了一半左右,火把开始微弱了些,章将军示意必须返回了,于是众人往回走。
出了地道之后,李文渊要求再去下一条。
整个御史队伍,李文渊是老大。
而且,既然已经走过一条了,并无什么危险,想来不过是先前潼关的官员为了劝住御史一行人才故意说得严重些的,所以同行几人不会、也不敢有不同意见。
章将军想着:【都到这一步了,没必要再遮掩,总归自己就算不带路,凭贾瑛踏步辨虚实的本事,也能找到地下中空的地方,与其那样,还不如好好配合。】
于是他们又去了附近的第二条。
第二条才打开青石板,就有恶臭扑鼻而来。
章将军想了想:“好似后来说城内将几条排水道改了改,排污秽用的。”
这里的污秽并不是指屎/尿/屁——这是农家肥,一般人家都舍不得丢的,城中还有专门收夜香的人呢。因而指的是生活污水,臭是臭了点,好歹不算太恶心。
但是这样,众人也面面相觑:还要下去么?
“下!”李文渊开口斩钉截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