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头是风是雨,宝玉巍然不动。
收昆的事情比收海蛎子要简单多了,虽然它便宜,但是架不住它一拉一条一大把的来得快啊!
十天,宝玉收足了新鲜有活性的昆布。
这十天期间,那汪家村二十人的小队倒是似乎成了宝玉专门雇佣的短工了,这不是才扩建养殖区没多久,又接了个活计——造竹筏子,不是划水的那种。
没错啦,根据宝玉画的图和三更四更的讲解,二十人小队造的筏子就是昆布养殖筏。宝玉选择的是单式筏,适宜于北方清水区,抗风浪能力强,管理操作方便。
如今是七月底,培育的昆布夏苗的好时间,因为育苗工程浩大,还是需要人手的,便是从汪家村以及附近村落雇人,这一回,不要求性别年龄,因为育苗采集昆布的孢子,是精细活,宝玉巴不得来的都是妇女儿童,心灵手巧。
再者说,他想把昆布的养殖方式教给当地人,日后也是一个增加收益的途径,即便是暂时还保密的海蛎子养殖方式,以后也会传授出去,作为射阳的特色产业的——这一点还早,需要循序渐进地来。猛然一下子和众人说:嘿,我教你们种昆布、养海蛎子啊。海通镇众人大约不是以为这贾大人疯了,就是背后有大阴谋,毕竟天下没有掉馅饼的好事,他们对官这个阶层有天然的敬畏和戒备,如今钱货两讫的雇佣恰恰好,宝玉在他们心里已经是不可多得、善心大发的‘贾大人’了。
于是二十人小分队造的养殖筏子还没下海,先成了遮阳的好物件,一头深深地□□海砂地里,夹成一个四十五度角,一群坐在竹马扎上的老弱女/幼在取三更四更小哥嘴里的“包子”。
因为汪家村的人首先同意了汪小鱼的提议,叫半劳力们来,以至于附近几个村还以为这就是贾大人的要求,于是组织出来的都是一水儿的半劳力。
选择叶片平直、宽大、厚实、健壮、颜色深褐、孢子羹多而成熟度适中、没有腐烂的个体作种昆布,刺激其放散出游孢子,并能附着在用竹或棕绳制作的生长基(汪狗儿等人懵:生长鸡?贾大人的称呼可真奇怪)上,然后将竹筏子安置到十多米外的网子附近,没错,就是养殖区那一片与海岸线平行的网子,每隔十几二十米就有礁石固定。如今再把竹筏子绑上去,一点问题都没有。
做一块,绑一块,没几天这边的活计也做完了,宝玉是什么人,自然是不会拖欠工钱的人,三更四更核对无误之后就把工钱发下去了,全部是崭新的现大钱,如今他俩也是随随便便就手里头进出几十几百两银子的人,但是一点贪墨的歪心都不敢有……
于是汪小鱼等人日常的工作又多了一个检查昆布生长情况。四人两狗忙得团团转。
九月份的时候,宝玉又叫汪小鱼等人将插竹养殖、垂下养殖的海蛎子移往水质肥沃、流速较大的泥质海滩进行育肥——至于礁石壁上的,就暂时不动了。
理论上又说,经过育肥的牡蛎壳厚色浓、颗粒饱满,单位产量可提高一倍左右。宝玉打算看看礁石壁上那些没育肥的后期收获会是什么成色。
其实汪狗儿和汪狗蛋一开始觉得贾大人是瞎折腾的,后来发现——哎嘿,好像海蛎子真的是越养越多、越养越大了……恨不得找来纸笔记下贾大人平日吩咐的做法,但是后来想起来了:对哦,咱俩大字不识一箩筐,拿起笔也写不出一个汪字。
育肥这事儿干了半个月,转眼就是十月了,小半个月没忙活的汪狗儿和汪狗蛋还有些别扭,觉得屁股下面好像长了刺,不做点什么心头不踏实。
于是这俩人天天围着养殖区兜圈子瞧海蛎子,一天驾小船去看昆布三次,直到两只狗子都以看坏蛋的眼神盯着汪狗儿和汪狗蛋了,他俩才无奈地搓搓手:名字里都带狗,你俩小畜生怎么不能对我们友好一点呢……话说贾大人身边的狗腿子怎么还没来?不吩咐一点事情,心头发慌啊……
此地地皮薄,人经不起念叨,就在汪狗儿、汪狗蛋开始莫名想念三更四更的时候,他俩又陪着宝玉来了汪家村。
“贾大人有什么吩咐勒?”汪狗儿搓搓手,抢在汪小鱼说话之前开口。
宝玉看了他们二人一眼,明明什么表情都没有,偏偏这两人又是腿肚子一抖。
吩咐自然是有的:昆布,该分苗啦。
中途如何雇人、如何操作其实宝玉是外行指挥内行,因为到了这一地步,生长在海边的人们都了悟过来了:哦,昆布是这样子种出来的!分苗么,字如其意。
宝玉只是讲述了如何操作,实际动手的时候,汪家村的人倒是摸索出了更加快捷有效的一些细微调整。当然,汪家村人还是很佩服贾大人的,这个一看就根本没下过地种田、出过海捕鱼的、娇娇弱弱的少年官老爷,能够凭书上的知识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错啦。
因为分苗的活计是要划着小船去做的(因为如今客观条件,并没有设置育苗区,宝玉大喇喇地叫汪小鱼等人直接就在海里头育苗了,成活率还算可以。不过因为汪小鱼勤俭持家,汪狗儿、汪狗蛋两人已经吃厌了不成活的昆布苗了,煮汤、炖菜都吃厌了,加了肉也不行。),所以这一回雇佣的是那二十人小分队,壮汉们,而非半劳力队伍了,毕竟十月里了,天气微凉,要是不小心掉进海里不是开玩笑的,老弱幼妇估计够呛,总不能因为想照顾一下他们让他们赚钱,反而叫人家着凉了吧。
分苗很顺利。
十一月里,照例开始搓手的汪狗儿捅捅汪狗蛋:“你说接下来贾大人还要我们做些啥?”
要做啥?
海蛎子应当可以收一部分了吧?汪狗蛋如是想着,不过没回答自己傻不愣登的堂哥。
…………………………
“怎么样?咱们的海蛎子可以收了么?”同一时间,淮安城内,十六颇为急切地问宝玉。
“有一部分可以先收获了。”宝玉点点头,然后他上下打量了十六一眼,说咱们说的这么顺溜,不对劲儿啊,“可是如今殿下您吃了也……”无用武之地吧?郡王妃不是有喜了么?
没错,郭氏六月里的时候被诊断出了有身孕,此事叫十六当时呆愣了好一会儿,随后几天都瞧着郭氏平坦的肚子一愣一愣的,不过在两个通房(教他成人的宫女后成为他通房)给他暗送秋波地时候打了个寒颤:还是觉得王妃比较顺眼哎……
然后等到六月下旬宝玉回淮安的时候,他忍不住显摆了:“我要当爹了!”
【殿下,先前您特意写信告诉过我这回事您忘了么?】
正是当初一番交谈,宝玉深刻了解到十六是怎样一个怕麻烦的人,他的原话是——【女人?女人太多了麻烦……】
【所以如今海蛎子可以收获一批了,您好像也没有进补的必要了吧?】宝玉眨巴着大眼睛看看十六。
十六摸摸下巴:【对哦?】
…………………………
“听说了么?今年失宠的吴郡王府长史贾瑛瞎折腾了一年,不甘示弱,现在开始卖海蛎子啦。”
“卖?不是说送么?”
“送的都是江苏一地的达官显贵,据说一家就送一对,你看这不是就指望着人去买么?”
“这也太不讲究了,抠门!两只海蛎子才多少钱?”
“就是说,就算是贡品吧,他也还是海蛎子,又不会变成海参,如今冬天里了,也就是四十文一斤,两个?还不足大半斤吧……这是想钱想疯了,郡王殿下也不管管?”
“怎么管?我听说是原是他一个人弄的,如今成了他和殿下一起搞的买卖。郡王妃还叫人买了一些快马加鞭送去京城给娘家?”
“哟,贾瑛这小子,年纪不大,还深谙后宅路线么?”
“不过,你说郡王妃都特意给娘家人买了,是不是真有点什么特别的?”
“这我就不清楚了啊,四月份的时候,贾瑛的养殖区不是刚列为贡品产地么,那时候他就捂得可严实了,说没到产出的季节,恕不贩售,年底再说。现在总算是拉出来溜溜了……”
“那咱们等着瞧瞧?”
“瞧瞧!”
作者有话要说: 吃了药立马见效,懂行的姐姐替我看了,是抗过敏药和激素,对付急症好的,然后姐姐叫我日常还是用生理海水洗鼻子。完美。昨天只写了三千字,存稿只剩下明天的了……让我扶墙哭一会儿
鸡蛋君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7-03-16 15:30:49
谢谢鸡蛋君,么么哒
也谢谢轻容等各位给我出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