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8章(2 / 2)

然后十六有见了见老里正的全家人,送上早就准备好的礼物。老里正一开始还不要收,最后当然是辞却不了十六和宝玉的好意。

吴郡王走后,老里正家一时间倒是成为了高邮的传奇、即便是县令见到老里正也礼让三分了,还有往日呼呼喝喝的衙役也都对老里正管着的乡民客气了些,总之,十六来了小半天,走了之后好几年余威犹在,在此暂且不说。

…………………………

转完了新增的二千户,一州三县,回程便是从南往北走,先过大丰。

如今的大丰成了盐田法的学习观摩基地,往来都是人——还都是达官贵人,皆是来学盐田法的。

如今负责这一块的还是柳湘莲和郝老大,一个是对外的接待,一个是对内的讲解,基本上的事儿都能处理好。

他俩早早就得了殿下要来的消息,里里外外都准备好了。

时隔一年,十六再来大丰盐场,这里和去年相比,变化不是一般地大,原先堆成山的薪火仓都不见了,取而代之地是一大片开阔的滩涂;穿着统一制式衣裳的盐工和去年比起来,结实了不少,虽然也因为由室内煮盐变成室外晒盐而黑了不少;堆盐的仓库又重新修建了一个更大的,若不是因为人手有限,大丰盐场月产出的盐恐怕还不止翻了一翻这么简单。

盐工们身材壮硕结实了,是因为十六拨来的款子切切实实用在了他们身上——原先在十里坡吃尽苦头的郝老大根本不可能贪墨同样辛苦劳作的盐工的口粮;统一制式的衣裳则是宝玉出的主意,大约就是另一种形式的集体文人关怀了,也是工作服的雏形。

当初宝玉提这个建议的时候,柳湘莲和郝老大还都有些不以为然:不就是一身衣服么?劳作的时候穿自己最破最旧的衣服已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主人家发下来的全新的衣裳,谁舍得拿来干活的时候穿?

但是十六信任宝玉,是无条件的信任,何况大丰盐场统共不到一百个人,一人两身可以替换的细麻布衣裳也用不了几个钱。准了!

然后,强制执行穿工作服之后,柳湘莲和郝老大发现,盐场的盐工变了,具体是哪里变了也说不出来,反正就是精神头不一样了。

尤其是年后,一批又一批别的盐场的管事带着一些盐工的头头来参观大丰盐场,穿着一水儿酱色衣裳的盐场盐工在来人的注视下,不由地挺了挺胸膛——虽然只是微微地挺直,但是也是站直喽的一个好开端。

十六给大丰盐场的待遇并没有很出格,无非就是不克扣、轮班倒、有年节礼……哦,发放统一的‘工作服’。

仅仅是这些,就足以让别的盐场的人艳羡不已。

故而,今年三月,吴郡王再次到大丰,受到了盐场人由衷的欢迎。

这样的欢迎叫十六觉得醉醺醺的,感觉整个人都要飘起来,内心也是鼓胀胀的,说不出地满足。

…………………………

然后便是射阳县。

射阳县和去年比起来,并没有什么变化,虽然去年的江苏射阳县出名得比大丰县要早,但是一则是恶名,一则是美名,完全没有可比性。

如果说大丰县大丰盐场的繁荣给十六带来无比的欢欣喜悦,那么射阳丝毫无改变的贫穷叫十六又从飘然的状态落到了地上。

杨县令看到吴郡王,堆着满脸的笑来迎接,又是添茶倒水、又是鞍前马后的,只差没在脸上写着“有所求”。

石榴不是没看懂,而是还有些拿不定。

拿不定射阳应该发展些什么。

小伙伴一筹莫展了,宝玉自然要为他排忧解难,而且这时候提的一点什么建议也是比不上盐田法来的震撼了,倒是不必顾忌其他。

“殿下,我觉得,既然洪泽县能在洪泽湖养菱角、芡实,那么射阳县的人能不能在海里养昆布、蛤蜊呢?或者说更进一步养殖海参、珍珠呢?”而这些海水养殖的资料,宝玉都有,即便不能直接拿出来,也可以在养殖户们要走弯路的时候尽量规避。

昆布既可以当食材也可以入药,蛤蜊同样如是,两种东西其实在沿海都便宜,内陆的价钱也卖不高,但是买得人还挺多,也就是虽然价格低廉,但是一旦做起市场来,薄利多销,同高邮咸鸭蛋一样,所产生的的效益不可小觑。

然后海参、珍珠的价值就不必说了,即便是宝玉原先所在的现代社会,这两样东西的价格都卖得很可以,如果能够人工养殖……

十六的眼睛蹭地一下就亮起来了:如果能够成功养殖,那么不仅是射阳一地,还有海州、滨海、响水等等沿海之处,都多了一条发家致富的好路子。再往远了说,海珠如果是能养殖的,那么淡水珍珠呢?可别忘了如今大半个洪泽湖、一整个的白马湖以及一整个的高邮湖都是自己的!

十六也没有那么高的觉悟纯然地大公无私以建设小康社会为己任啦,本质上来说,他的想法就是“封地是我的,食邑是我的,既然是我的,那就得争气”……咳咳,大致就是这样的心路历程,促进了他想要带领大家发家致富。毕竟自己的北边就是老七的地盘呢,不能被比下去。

这个海水养殖的想法便被记下了,再沿路北上,其余地方都还好,独独海州,如果说射阳去年是恶名远扬,那么十六在海州就是凶名远播了,毕竟海州城内五成官绅被清洗,不得不说是一件伤元气而血腥的事情了。

这样的后遗症体现在上层官绅之中比较大,于底层的民众其实没什么干系。

但是一座城的繁荣,官绅起到很大的作用。

现在这一群有些是未尝心里没有憋着一口气的,毕竟海州就这么大,家族之间联姻的关系网是理也理不清;当然,还有一些家族则是趁那些牵涉十里坡私盐案的家族倒下的时机扩张崛起了,这倒是可以好好利用起来。

十六本次来海州之前,也和宝玉商量过这个问题,两人一致觉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再诱之以利,不愁没有海州的当地望族来效忠。

诱之以利,自然是……

“听说了吗?吴郡王向陛下特批了一批盐引……”

“听说了,这事儿靠谱不?”

“怎么不靠谱?盐田法一出来,十六皇子立马就从苏北郡王被擢升为吴郡王了,现在再讨要一些盐引,不仅是陛下有理由名正言顺地封赏殿下了,就连六部里头的户部尚书都点头同意了,更何况三司的人现在还在大丰呢……”

“那你说,这盐田法推广开之后,盐的产量上来了,价格呢?”

“价格的事儿你操心的?价格那是朝廷定的。我跟你说,就算是降价了,你想想,这吃盐的人有多少?谁这一辈子都是不能三天不吃盐了吧?傻!就算盐价降了,买的人更多了,不还是一样有赚头?”

“你倒是研究得透彻啊,莫非?”

“哎,我也就是空唠唠。这样的好事,肯定是轮不到我的。”

“那也未必,现在城里多少人家还在观望呢,咱们要是得一个前脚,说不定就……而且我也听说了,许是咱们这儿也要建盐场?”说到后来,另一人也忍不住显摆起自己知道的小道消息了。

“……嘘,不说这个了,喝酒、喝酒……”

…………………………

没错,十六虽然人没回京,但是有折子递上去,确实是为了增开盐场、增发盐引一事——理由也是很充分的,盐田法适用地区更广泛,大好滩涂不要浪费了;大丰盐长的产量上来了,盐引也要多一些才行。

老皇帝以为小儿子是终于想要弄点钱花了——先前太抠搜,府邸建德多寒酸,也不知道是随了谁。听到幼子变相要钱了,还是很乐意的,毕竟增发盐引赚钱是开源,比盘剥百姓要强多了,也比一味节流要聪明多了。再说么,增开盐场,朝廷也受益。

大丰盐场要增发盐引,吴郡王有意多关照食邑下的商人一事传出去之后,是络绎不绝地有人来递名帖给落脚海州府衙后院的十六;更有因为知道一时不得见的,便想方设法来与吴郡王身边的人搭话。

因为柳岩负责的是王爷的安危,倒是不好轻易接近,免得落下口舌。但是贾瑛贾大人就不同了,他本就是王府长史,处理一应对外事务的。专业对口!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早上又被关了电梯,好歹没下坠。

你们还记得不?

去年年底壮壮过来找我玩,

我和他一起从2楼掉到-1

刚往下掉的时候,他一把把我搂怀里了,脑袋摁在他胸口,摁得忒踏马的用力了……

然后我好想说:

快放开我

让我整个背部贴近电梯墙壁,膝盖微曲,缓解冲力,谢谢(电梯逃生小常识,我还没实验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