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古:是指孔子距今2500多年历史。
说“八卦”是伏羲发明,这是帝制时代里美化《易经》的说法。七千年前还没有产生出文字,也不会产生出“八卦”符号,那来“八卦”一说。以“八卦”取象比类、附会人事吉凶是产生于春秋晚期,这是记述于《左传》里的“八卦”筮例中。
商纣时西伯侯,后称周文王。到司马迁作《史记》认为“文王拘而演周易”,后人因此认为《周易》(即所谓的六十四卦及卦爻辞)为文王所作。《周易》一书非周文王所作,应是西周后期产生的。
到西汉时独尊儒术,附会出《易传》为春秋时期孔子所作,实际上孔子或在感叹自已还没有掌握着《周易》一书实质内涵(子曰:“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这是孔子晚年说的这句话,记载在《论语·述而》里,意思是假若能再多给我几年时间,有五至十年时间来研读《周易》,那么我对《周易》一书的撑握就不会有大的错误理解了)。
《易传》是阐述“繇式”与“爻式”两种文本《周易》的几篇学术文章,其产生的时代是个长期的过程,也非一人而作。更不是孔子创作的,因《易传》里有属西汉初期的文章,即亦理亦巫来阐述《周易》,这与孔子的思想是背离的。
”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是对《易经》演义式的说法,也是一种妄说。把“八卦”从六十四卦中分离出来单独说之,这里的《易经》成了三部分内容了,即“八卦”加“六十卦卦爻辞”加《易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