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皇帝,慧妃三人的一日三餐都是玉珍做的,他们会提前派人来取。太后那边是金嬷嬷每天来回取餐,她也在这边吃,是玉珍提前给她做好的。
太后也知道,还笑着说金嬷嬷是托了她的福才能吃到的。
玉珍一天做的可不只是三位大佬的,包括给他们取餐的人的份也一起做。
“好,此地的河鲜是非常出名的。等下买两口大缸,装上些干净水,买些活的河鲜养在水缸内,几天内,我们都不愁没有新鲜的河鲜吃。”
“甚好。”太后对自己这位远亲后辈越来越亲近越喜欢,知道自己是太后以后,肯定是在心里有过纠结,可现在面对自己,却没有京城那些女眷面对自己的那种惧怕与讨好。
依然如之前刚认识时的那样,态度自然,即便有讨好也不是那种有所求的讨好。而是对长辈的尊敬,和哄长辈的那种。讨好也分很多种,那些贵妇的讨好,都是有所求还有为以后有所求做出来的讨好。
她在皇家多年,什么妖魔鬼怪没有见过,不管有什么心思的,在她面前能瞒住她的很少。
“那我们先下去,遇到好吃的,给您买一些尝尝味道,有些各地的小吃,味道不错的。”
“行,吃的你做主。”太后乐呵呵的。
金嬷嬷跟着下船,依依也跟着一起。她也想出来走走。
上来岸,下面章文明立马牵住姐姐的手,小嘴不停的嘚吧嘚吧个不停。依依现在很有耐心,倾听着小弟弟的一些废话,但也没有忘记大弟弟,伸手牵住二弟(大弟弟),“二弟,你有什么新发现?”
文广腼腆的笑笑,“我学会了钓鱼。”
“什么时候钓鱼给我吃?”
“好,等到了京城,我就找地方钓鱼,给姐姐吃。”到了京城,依依会在京城的家里待一两个月,看着家里安顿好,也在京城逛逛才会进宫。也是让她在京城熟悉熟悉的意思。
家里的管事的,早已抵达京城。
拿着太后的手书找的是太后娘家的侄子,要在城中心买座四进带左右跨院的宅子。
还得找下人,从江州带走的去京城的不多,本来家里的下人就不多,还有些不能离开江州,这边也有宅子与产业需要人管理。
码头上很热闹,来来往往的人很多。
卸货的码头工尤其多,看看那些人的样子,都是一些苦哈哈的穷人。
走到码头上还能闻到远处飘来的一些小吃的香味,有馄饨的高汤香味,也有鱼杂汤,猪杂的味道。
走到码头那边专门给靠岸的床补充蔬菜,肉,粮食的区域。玉珍自己挑选了一些,各地官府给船上也有补充不少,但不全是玉珍需要的食材。
她想挑选一些自己想做的菜的食材。买的也不多,只是买缺的食材,送上来的那些也不全是不用,大部分她都用的。
玉珍买了田螺,买了特色的河鲜,还买了一些常见的河鲜。也买了一些蔬菜,买了一些自己需要的,在岸上还遇到了卖蜂蜜的,看色泽尝了尝味道,真心不错,还是深山野蜂蜜,她一下子包圆全买了。
做蛋糕最好不过。
一路上,除了靠岸补充物资,基本不怎么停。一个月的时间抵达京城。
上岸以后,章家的管事带着好多辆马车在码头等着。告别太后他们,留下地址交给金嬷嬷,一行人回新家。
大半天的时间,才到家。
新家在城中心靠东城的位置,据说前任房主是武将,宅子方正,院落里没有多余的装饰。但宅子都很新,两年前翻盖过大半座宅子,人家是家中住不小了,买了大宅子,加上银钱有些不凑手,才卖的。价格还是蛮公道的。
宅子大门在大街道边,侧门边的巷道也是很宽敞的。马车来来往往也是不拥挤的。倒是颇为符合前任房主的性子,不喜欢拥挤逼仄的空间,哪怕是宅子边的巷道的问题都考虑到了。
后门处也是一样。
宅子大门口地处大街,但不是那种繁华的商业街,而是在商业街后面的后面的大街上,周围住的也是官宅。
进到宅子里,一家人都很满意,依依搂着娘,在玉珍耳边小声的嘀咕,“娘,我要在宅子里种满果树,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果子吃,在小花园也要种满百花,即便到了冬天也能见到五颜六色的花朵。”
“好啊,梅花,菊芋,桔梗,山茶花,冬青藻,雪莲花……秋冬都是能绽放的花朵。虽然有些需要到高寒山区但也是冬天,种在咱家也不算太突兀。这两个月,你在家里除了学习厨艺,还有就是负责给家里种满绿植。”
“嗯,娘,以后咱们要干嘛?”压在心头的遗憾完成了一半,其余的也不是问题,依依有些茫然了。
“好好生活,你第一世第二世都太苦,这一世好好的享受享受生活,过过正常人的日子。别想太多,那几位害死你的人,过两年再说,他们也会跟着李蔚上京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到时候再斗。
现在也不适宜,还有在宫中你别惹事,但也别怕事。一切随心,娘永远的支持你。大不了咱换一位上面的那个位置。”玉珍穿越多世没有做领导做皇帝的美梦,给她什么职位,她都能胜任。但骨子里她特别的咸鱼,只要不是任务规定,她从不会主动去要求给我一个大官或者让我掀翻一个还过得去的朝代,自己做女皇。
别的穿越者可能希望每一世都活的轰轰烈烈,可她就喜欢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做做生意,赚赚钱还行,做皇帝她嫌累。
依依悄悄的竖起大拇指,“娘,您真牛。”
“那是无可奈何的选择,不到万不得已不走那一步。”
母女俩说着悄悄话,那边父子三已经参观完了新家。小文明哒哒的跑过来,竖着手指说,“娘,我数了数,咱家前后左右一共十多个院子。”
小家伙性子活泼,也好动,进门就数他跑的最欢。
“等下给你们分配好院子,你们自己去收拾你们的院子。行吗?”玉珍可不会惯着两个儿子,在船上的时候就开始锻炼他们生活的自理能力。
“好。”兄弟俩也被母女俩洗脑洗的差不多了,对此没有什么意见。
刚住进新家,归置带来的行李,见下人,拜访太后的娘家。还有找古代的牙人买下人买郊区的田地庄子,足够玉珍夫妻忙碌的。
孩子们已经就近在住的附近找了一家口碑不错的私塾先念书,教书的夫子是位举人,颇有才华。为人不错,教书风趣幽默,深受学生门的喜爱。
家里一个月不到,已经种满了果树,四季花卉,只是现在还不显什么。
家中的小花园里,有处养锦鲤的水池,以前可能是这座宅子唯一的景致,边上有凉亭,观看花园中的水池,底下铺满石子,煞是好看。
小桥流水勉强算有,池子的四周全是种的花草,在玉珍一行人搬进来前,那些花草基本都是死的,活的有,不多。
宅子中,比别的宅子好的就是有好几口深井。以前的房主因为是武将在边关打仗多年的远原因,对干旱缺水很是讨厌,请来大师在宅子里凡是能找到出水点的地方,都打了深井。
郊外,已经是远郊,买了两座相邻的庄子,加起来五百亩下等田。因为是下等田地,因此价格并不高,玉珍特意买了两座庄子后面的荒山。
还有几座荒山之家的一处平坦的山谷,说是山谷,其实是一处荒滩。荒滩中间以前一条十米宽的河流,两边都是草坪河滩,只是在几百年前,那河流干枯,昔日芳草萋萋的河滩草坪,以后变成了寸草不生只有石子的荒滩。
以前从山谷中流出来的河,滋养着周遭的田地,也是周遭几个村的饮水地。
现在周遭几个村,没有河流,吃水用水全是每村自己摊钱挖的深井。
山谷荒滩,大致上是平坦的,高低起伏都不大。但面积大,符合玉珍所想的牧场。荒山荒滩别看面积大,可价格便宜。一是远郊,二是带了荒字。
荒山都不大,就是山头,山包,大的有几百亩大,小的有一百多亩大,唯一好的就是几座山头连成了片,一个圆弧形。把山谷包围在其中。
一个月的时间,玉珍带着闺女,住在庄子上,让丈夫在家里照顾两个儿子。
她打算带着闺女近一个月驻扎于此,改造荒山荒滩以及下等田。(至少要变中等田地)
“娘,今天可是全撒完了,下步就是改造水道。”母女俩不带下人,自己在山头以及荒滩,田地之间转悠。
“其实,河流干枯是因为地下暗河的上涌的口子,被意外堵住,河流才干枯。其实地下水源很丰沛,咱们打开地下河流上涌的口子就行。有了水源,咱家庄子的田地,就不怕没有水源。也能从下等田变成中等田,再过几年,再变成上等田似乎也能说得过去了。”她一步步的规划好了。
“啊,这么简单?”
“简单?对于找不到河流源头的人们来说,可不是简单。走吧,先回庄子上。”
第二日,订购的果树苗,名贵木材苗,还有一些山林需要的可以盖屋子的木材的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