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寺庙中的两晚中有一晚,太后暗疾发作,死在了慈恩寺中。她们母女前来,就是要谋一件大事:医治好太后。
太后随亲儿子皇帝南巡,也是因为她本人就是江州人士,多年没有回过江州。年老了,思乡之情溢于言表,皇帝仁孝,不忍亲母一直思念故乡。特意带着母亲回到江州,为此还在江州多停留了几日。太后在慈恩寺入住是悄悄地,没有惊动寺庙其他的香客们。知道的也就只有寺庙的主持还有几位,其余的只是知道入住的是位他们得罪不起的香客。
太后入京之前在慈恩寺是许过愿的,虽然她的心愿实现以后派人回来还过愿,可她本人并没有亲自回来过。此次回来,入住慈恩寺也是想亲自还愿的意思。
其实,母女俩现在拥有的东西加实力展现出来,不用巴结任何人。只是她们想早点解决与顾志安的婚事。
上慈恩寺有两条道,一条是全是台阶的石板路,一条是旋转式的山路,可以让马车上去。
玉珍母女两在另一侧下车,有知客僧接待她们。带着她们前往居住的小院。还是带小厨房的小院。
丫鬟婆子们搬运行李还有自带的粮食油盐酱醋茶,以及一些必备物品。
等收拾好,用过午膳,已经是下午时分。
“娘,我记得慈恩寺有条山路直通山林,我们进山走走。”章依依有木系异能,最是喜欢山林间,能释放异能也能运转异能修炼。
“好,我们去山边走走。”走进深山显然不可能的,不说别的就说时间问题也不可能。
母女俩顺着山道慢慢的走上去,在一处地方记得有山亭,可以坐下来观看周围的风景,寺庙的全局也能一览无余。
山亭中的石桌石凳上全是灰尘,厚厚的一层,至少几天内没有人来过。丫鬟婆子擦拭干净石凳石桌,母女俩方才坐下。
五月的江州,已经缓缓开始迈入夏日。今日也是个阳光明媚的一天,下午坐在山亭中,山风吹拂,丝丝凉意,很是舒服。
上山时的一身薄汗,现在已经吹的干干的,坐在山亭左右顾盼,阳光洒在斑驳的树影间,如同星光洒落在微润的山土上,煞是好看。
山下的慈恩寺也尽入眼帘,瞧的清清楚楚。寺庙中钟声夹杂着诵经的佛声,声声入耳,心灵仿佛得到了净化洗涤。
只不过母女两都不是普通的善男信女,心肠冷硬的很 ,她们的柔情温柔体贴善良只会给值得信任值得体贴的人。
外人那是想都不要想。
惬意的坐了会儿,章依依已经开始了修炼,异能运转起来,吸收山林间的草木精华,也把吸收的能量通过自己反复提纯,在一呼一吸之间,反哺给山林的草木。
对于山林的草木,没有坏处只有好处,长期在某一处固定的地方修炼,还能促使某得天独厚的植物开启灵智,也能自己修炼,促使它变异。
她修炼时,不只是草木得益就是坐在她身边的人也跟着得益。草木精华也通过周围人的呼吸浸入了她们自身的五脏六腑,滋养着身体的每一处器官。
离依依最近的就是玉珍,她在依依修炼不久之后,呼出一口浊气,身体仿佛轻松了些许。
修炼无岁月,一直到天色微暗,母女俩才下山。
明天太后才会入住慈恩寺,今日母女俩没有任何的负担,可以放心的睡觉。
院落里,米饭已经煮好,菜也择好,就等着玉珍亲自做。利落的洗手带着依依站在锅台前,开始教依依做饭。
她一直认为能独立生活的本领 ,一定要学,即便可能一辈子都不需要你做,但也要学。万一哪天需要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那时候再学也许不迟 ,可也许就迟了。
“娘,真好吃。”穿回来几日,依依慢慢的适应了现在的生活,跟着母亲学习做菜,学习管理后宅管理家中的生意。夜晚则是她的修炼时刻。
“好吃多吃点饭。”给依依夹了一筷子菜,这个时空没有辣椒,没有土豆红薯玉米西红柿,但是苦瓜豆角茄子丝瓜那些都有。
家里最近在育苗,育辣椒苗,育西红柿苗,是依依拿出来的,她也不确定能不能育出来菜苗,她有很多种子是在得到储物戒指在一座废弃的城市的种子店找到的。
也没有试种过,也不知道还能不育出苗来。
不过玉珍用自己宝箱中的某一种水一滴溶解在一大碗水中浸泡过种子。
第二天,母女俩给逝去的公婆(祖父母)点了长明灯,请一群和尚念经超度了一天。添了一些香油钱,不多,意思意思。
在母女两忙着的时候,太后一行悄然进到慈恩寺。
太后居住在最大的院落,慈恩寺的客院与寺庙其实是分开的,用一堵墙隔开,在隔壁的很大一片区域里,大大小小二十座院落,与寺庙相连的那堵墙有道宽敞的大门。
门内的很大一片区域是公共区域,有凉亭有小桥流水有绿草地。
太后居住的院落在最里面,玉珍她们母女定的院落反而是靠近客院这边的正门大门,与侧面连通寺庙的那堵墙那道门离的蛮远的,她们进出直接走的正门,刻意离太后的院落很远。
黄昏时,玉珍开始做饭,饭菜的香味从大门飘了出去。太后一行扮着普通富贵人家的老太太,与少女时代的闺蜜,从后山溜达着下山走到离大门口不远的地方时,闻到了一股子菜香味儿。
已经好几年吃饭都不香的太后,闻到这股子菜香味时,鼻夹耸动几下 ,就这么几下也被一直伺候太后的嬷嬷看到。金嬷嬷看向院内,用手拉拉一位年轻的大约二十来岁的女子。
那位穿着简单,衣裳的布料看似平常其实不凡的女子,点点头,带着另外一位年轻的女子几步走到前面去,顺着香味的方向走去。
太后身边的闺蜜苏老太太(五十五岁),闻到这股子味道,突然轻笑出声,与太后说道,“华姐姐,还记得这味道吗?”
太后也想起了小时候,想起了熟悉的味道,也轻笑出声,“怎么不记得,小时候你可是最喜欢和我抢着吃。好些年没有吃到了,没想到居然还能闻到熟悉的味道。只是现在很少人做出这种味道。“
“对呀,别说您很少吃到,就是一辈子都住在江州的我,也很难吃到。长在山里。即便花钱也难买到,还有做出来的味道每个人做的都不一样。没想到今儿能闻到小时候的熟悉的味道。”苏老太太也很是感叹。
“对,在京城我都没有吃过。还挺怀念的 ,让大厨做过,他们也做不出一样的味道时间久了,我也不抱什么希望。”
眼神中全是怀念,说这个食物有多好吃真不见得。只是符合她的口味,还有做这道菜的人,是她的亲母,这也是后世说的妈妈的味道,温暖的味道。
那边玉珍她们居住的院落迎来了两位不认识,自己找上门的客人。
“夫人,叨扰了。”身穿的浅蓝色衣裳的女子在院落门口婆子的通报以后,来到了厨房。
在围裙上擦拭手的玉珍,不好意思的摆手,“不好意思,没法子请客人去厅堂吃茶,我这样子有些那个,只能请客人前来小厨房,望勿怪。”
浅蓝色衣裳女子,相貌清秀,但规矩礼仪很好,瞧她的站姿就知晓。
“不怪,夫人的饭菜做的真好,隔的远远的都能闻到菜香味。我有个不情之请,不知道该怎么开口?”浅蓝色衣裳女子露出来为难的表情。
玉珍学着原主的人设,爽朗的笑出了声,“请说。”
“我家老夫人身体有些不大好,有段时日吃不下什么。适才闻到夫人做的那道菜,倒是有了些胃口。想烦请夫人割爱,卖给我们可好?”
“啊,不卖,送与你们就是,一道素菜何必说买卖。想来贵府老夫人也是来寺中礼佛之人,相逢就是缘分。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合贵府老夫人的口味,如不合莫要失望。”玉珍把温在锅台边的一盘菜用食盒装好,递给浅蓝色衣裳的女子。
就像是邻里之间赠送点什么那样很随意。
“这,这,这如何使得?”浅蓝色衣裳的女子推脱道。
倒是玉珍轻笑一声,“有什么不可以的,已经是黄昏时分,诸位都还没有离开想来是住在香客院的香客,不管住在哪座院里,我们终归是住在一座大院内。
那我们算起来就是暂时的邻居,送贵府一盘菜怎么了?”一席话说的浅蓝色女子只能再三感谢。
这边一直站在一侧的章依依等人走后,与玉珍相视而笑。都明白了,那老夫人就是太后。
太后居住的院落中,太后与老姐妹吃着二师的回忆,颇有些感慨。两人默默的吃着,一盘菜俩人你一下我一下的不知不觉就吃完了。太后是近几年唯一一次,破天荒的吃了两碗饭。近几年,她吃的最多就是一小碗饭,像今天一次性吃两碗还是第一次。
身边伺候的人激动的都快哭了。
用完晚膳,苏老太太一直在默默的流泪,哽咽的说,“华姐姐,真是玲姨做的那个味道。一点也没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