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抽抽搭搭的刘母也被女婿的行为给气的打嗝,白眼都快翻上了天。真是一根没有开窍的榆木。
没有女婿的配合,戏还是得演下去,不能白来一趟,好在亲闺女是个蠢的,一样能把这场戏演精彩。刘母刚才的那幅模样,就是她常常用来对付丈夫对付儿女的。
刘小芳心疼的安抚亲娘,温柔体贴的说,“娘,我去做饭,给你与大哥做点好吃的。前两天,三河上山砍柴,无意中打了一只山鸡。正好还剩下一半,今儿另外一半我全做了,给你与大哥补补。”
刘母泪眼婆娑,拉着老闺女的手,一脸的欣慰,“还是我老闺女有孝心知道心疼亲娘。娘陪你一起去厨房做饭,我也能给你一起烧烧火。”
来一趟,事情能不能办成不知道,但饭肯定要车吃的,也能给家里节约一点粮食。不吃白不吃。
母女俩亲亲热热的去了厨房。
在厨房里,刘母一直不停的打听郑家的情况。打听的差不多了,刘母重重的叹口气,一脸的为难样,让站在灶台前做菜的刘小芳又一脸的担心。
轻声细语的问,“娘,家里到底发生了啥事?你倒是说啊,别总是吞吞吐吐的让我担心。”
刘母为难的望了一眼老闺女,盯着闺女的脸上瞧了许久,啥也没有说,只是再重重的叹了一口气。几次欲言又止,过了许久,被刘小芳反复催着,她才为难的说,“小芳,是你大侄子。自己认识了个姑娘,那姑娘是镇子上的,家里条件不错,对你侄子也好。只是她家里要求你大侄子有份城里工作,还得有房。
你说咱家的情况,怎么可能在城里有房,还有工作咱家也没有啊?你说,咋办?”
说着说着,眼泪又不要钱似的滴落,滴滴答答的滴落在身前的灶灰中。那伤心的模样,让刘小芳心里难受,但又不知道咋办?
她在郑家还没有生子,也没有嫁进门多少年,一年都不到,她的话语权不大。“那,那,怎么办?”
刘母摇摇头又眼带希冀的望着老闺女,眼神中全是期盼。如果玉珍在这边,一定会为刘母的演技鼓掌。简直是能去奥斯卡拿影后的大奖,不亏是老白莲。
“不知道,这不我来找你们两口子商量商量,咱家也不是有钱人,不像你婆婆那么有本事……”刘母的意思,婉转到刘小芳一直没有反应过来。没法子她只好稍稍明示。
此时刘小芳总算是反应了过来,低声的说,“娘,那我也没有办法,现在三河都没有工作。我去让我婆婆给大侄子找工作,不得削死我啊。我婆婆现在可不懒了,也喜欢管事了,脾气又不好,我能咋办?”
“那,那你婆婆分给你们的那套房,能不能借给你大侄子几年,等他结婚家里条件好些了,再还给你们,这你总能做主吧,还有你过段时间进城去求求你婆婆,让她收你大侄子做徒弟,给你大侄子一个出路。
要不然那镇上的姑娘家里肯定不会答应你大侄子的,再喜欢也不会答应的。”心里一直吐槽老闺女是个蠢货,见她还是不开窍只能自己出主意,她的人设都快甭不住。
“娘,那房子写在三河的名下,还有那证明是我婆婆在管。我借给大侄子住,我倒是没有问题,可我婆婆不知道答应不答应。
过段时间,等老二两口子带着孩子回来,我们进城,我与我婆婆说说,但不确定一定能成,你看行不?”刘小芳在亲娘眼里有些蠢,但也不是真蠢。自己在郑家有没有牌面,她是有数的。
刘母也不敢真的逼着闺女现在就答应自己,只是点点头,“行,你什么时候进城,我到时迟你几天进城。我去找找你婆婆,求求她。”
“娘,我会求她的,你就别去了,你们是一辈儿的人,去求她多委屈。”刘小芳不乐意亲娘受委屈,瘪嘴说道。
“没事,娘这辈子都是为了你们这些孩子,受点委屈算啥,只要你们好。你们兄妹几个都已经成家,我现在要操心的就是你大侄子的婚事。其余的还小,不急,等他的婚事完成,我与你爹能消停好几年,也能少操点心。”语气一样的温柔。这话说的刘小芳都快流泪。
感动的不要不要的。
“娘,委屈你了。”刘小芳已经开始脑补,还没有去呢,已经开始心疼亲娘。至于婆婆,心里已经把婆婆当成了凶神恶煞,想着不管咋样,一定要让婆婆给大侄子找份工作。
另外一边,郑三河与大舅哥一直沉默着。刘大闲的不是一个劲的喝水就是闲的一直在那抠手指。郑三河则是忙碌着修补椅腿。
城里,玉珍伪装过以后,已经与黑爷搭上了线。两人坐在黑市背风的地方,跟前一个小烤炉。
两人坐在角落低声交谈,玉珍拿出来几个东西,只是晃几眼,黑爷睁大眼睛,瞪的大大的,恨不得抢过来。但他知道眼前的女人敢把东西早早的亮出来,心里肯定是依仗的。
他可不敢小瞧。
再次压低声音说,“你要几个名额?”
“两个,要好点的厂子,正式工。最好安排在好说话的老实领导手下做事。”玉珍说出了她的要求。
“行,但我也有要求,刚才你拿出来的东西。价值我是知道的。两份工作,要不了那么多,剩下的我要收了。”黑爷已经规划好,年后开春离开,去国外。第一站肯定是港岛,那边有兄弟接应他,他之前要留在把本地,是因为有自己要照顾的人需要他照顾。那人死活不走,他只能陪着,现在那人已经去了天上,他也无牵无挂。
也是时候该走了。
走之前收一些值钱的东西,到了外面才有底气。即便有兄弟接应,但自己要是个穷光蛋,人家能照应自己多久?鬼知道,他最是懂人心。
心里透亮着。
玉珍没有给儿媳们找工作的意思,家里都不是一个孩子,都需要她们照顾,去上班去照顾孩子。
还有半边户也不错,孙子孙女们以后注定要种地,即便户口转进了城里,过些年也是要下乡,还不如现在就不转户口,老老实实的。
她想的长远,等退休以后,她打算回村住。
那时候才是六零初,时间上刚好。
到时候她的工作不是留给老四老五就是留给孙子中的谁。那时候就要看运气,等她退休,最大的孙子也只有少东能勉强接她的班。
“可以。”玉珍没有舍不得,这样的好东西,过些年价格便宜的不要不要的。只要有粮食就能换来大把。
玉珍写好两个儿子的资料,交了一点点的定金,然后离开,过两天就会有消息。约定好午饭以后过来,玉珍在黑爷这边买了一些紧俏货,外面的百货大楼都不一定有。
办好事情,左转转右转转,生怕身后有人跟踪。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玉珍悄悄的从随身食堂带了十来斤五花肉,还有几条五六斤重的大鱼,以及新鲜的韭菜,本地偶尔有从南方来的新鲜蔬菜,只是不那么新鲜。
出门背的背篓里面装满了东西,才回家。
到家的时候,正是午饭的时候,大河带着二河回来了。“妈。”才进院子,小五红霞就在她房间里透过玻璃窗已经看到,大声的喊道。隔壁堂屋的一群孩子跑了出来。只要玩起来,孩子们真是不怕冷。
一群孩子们涌出来,个个都嬉笑着。
“奶。”一群孩子奔过来,拥着玉珍。以前孩子们怕原主,可现在一个个的都很亲近玉珍。
“诶,在家里干嘛了?”摸着跑过来的小孙子老二家的晓天问。”
晓天与大河家的小儿子少南才两岁多,开年农历三月与四月才三岁。此时本该是疯玩的时候,可今天被好为人师的小姑姑镇压着让他们跟着她学习,她教他们数数,认字。
两小被奶奶一问,小嘴瘪瘪,眼泪跟放闸一样,奔涌而出。可怜巴巴的拉着奶奶的棉衣,小声的告状,“奶,小姑逼我认字。”
“蛮好,走,识字好,奶奖励你们比小姑多一颗糖果。”她买了几包奶糖,都是五斤一包的奶糖。
听见多一颗糖,两小的眼泪瞬间憋了回去,高兴的小手挥着。
“谢谢奶。”两小相互牵着小手小短腿迈动的可起劲了。一边的少东哭笑不得,两个弟弟这是有糖吃也不觉得识字不好了。可真是奶说的小吃货。
进到屋里,只有小四小五在堂屋,四个大的都不在,“小四,你哥嫂呢?”
“全在厨房,大哥在教他们做菜。”小四在预习功课,他与小五可珍惜读书的机会了,成绩也不错,考上高中是没有问题的。按照时间线,只要成绩够好,是有机会上大学的。
“你们咋不去学学,不一定要学得多好,但也要会自己做饭菜。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没去,我和小五都学过那些,以后还有机会可以慢慢学。”小四嘿嘿乐着,不在意的说道。
一群孩子在堂屋围着玉珍扒拉着奶奶腿边的大背篓,玉珍先是拎出来四条鱼,“小四,给厨房送过去,让你哥放在屋檐下的缸里冻起来,提醒他冻好以后放进厨房的放鱼的缸里。肉也是。”郑家现在别的不多就缸多,好多缸,厨房与杂物间前面的屋檐走廊边缘放的全是缸,冻肉的冻鱼的,冻鸡的,还有天气暖和以后养鱼的缸,厨房里也有,也是洗干净放冻的各种肉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