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娘扎着马尾辫,穿着雪白的运动服,将一条 腿压在围栏上,边压着腿,边抱着书本看。李香君和 莺儿朝着小姑娘走了过去,莺儿问道"小妹妹,在 看什么书呢?”
小姑娘抬起头看了她一眼,“两位姐姐好,我在 看七年级数学。”
莺儿没话找话道"都七年级了,今年几岁了?”
小姑娘回道"十三岁。”
李香君一惊,之前站在远处还没觉得有多高,走 近前站在一起,都快高她一头了,她原本猜测,至少 有十五岁了,没想到才十三岁,这是吃啥长大的, “小姑娘,你有多高?"
小姑娘道"上个月量有一米六三,这个月还没
里。
李香君不明什么一米六三,倒也不关心,又问道”叫什么名字,老家是哪的?”
小姑娘也不瞒,学名叫郭晓晓,原籍河南,随父 母逃荒到京师,之后又随齐太殿下来了福州。
李香君眼眸一亮,这小姑娘年纪虽不大,但在太 府内待的时间可不短了,必然知道许多事。不过,不 能问得太直接,李香君略作思索,便有了主意,"姐 姐考考你,若是你答不上来,就要回答姐姐一个问 题?”
郭晓晓点点头,“姐姐你考吧?”
李香君想了想,问道"姐姐之前也开过店,比 如来了一位客人,点了一壶上好龙井茶,和四样小点 心,龙井茶是四百八十五文,四样小点心分别是二百 三十五文,三百五十五文 这位又是熟客,结账时 要打八五折,这位客人应该付多少银子?”
这算是账房先生的日常,不过,要算出来也需要 算盘巴拉一下,在李香君看来,对于一个十三岁的小 姑娘应该很难了,何况,还没有计算工具。
莺儿得意的一笑,“小妹妹,答不上来吧,这可莺儿的话还没说完,郭晓晓的答案就脱口而出, 还带着一副无语的神情。莺儿僵硬在那里,李香君也 是表情一呆,还有些不相信,在心里默默计算了半 天,好像还真对。
郭晓晓心想,这位姐姐出的题也太简单了,把自 己当成三年级小学生考了,一时上来了调皮,"姐姐, 我也给你出道题,某一些植物发芽有这样一种规律, 当年发的新芽第二年不发芽,老芽在以后每年都发 芽,发芽规律是这样的 照这样算下去,第八年老 芽数与总芽数的比例值是多少?”
什么?
李香君眼眸溜圆,满脸的懵逼,这样的题不要说 计算了,她连听都没听说过。
一帮学姐学妹学弟,见郭晓晓将一位大姐姐给考 住了,全都围上来凑热闹,小孩子嘛,都想显摆一下 自己,至于你尴不尴尬,那不是他们考虑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