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的长安城热闹非凡。
原因无他,就是因为梁王杨恪不知道从哪儿,弄到了一大批的白薯、玉米之类的粮食。
大隋的粮仓现在已经装的满满登登。
更重要的是,梁王还拿出一部分的白薯、玉米免费的分发给长安周边的百姓。
不仅仅是长安附近的百姓能够拿到。
梁王还安排人,给其他地区也都派送了不少这类的粮食。
百姓们无不拍手称快,称赞梁王仁德。
这也让梁王的威望,在百姓心中又提升了不少。
“殿下,现如今长安城内百姓欢呼沸腾。”
“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真是可喜可贺啊!”
“殿下,您真是厥功至伟啊!”
长秋令李庚跟在杨恪身边,笑眯眯的赞叹着杨恪。
李庚对杨恪越发的佩服。
杨恪的能力、魄力,都让李庚觉得梁王才是未来大隋当仁不让的接班人!
而且没有之一!
杨恪笑着摆摆手。
“李长秋过奖了。”
“我只是做了一些分内之事而已。”
“陛下开疆拓土,才是为我大隋增光添彩呢!”
当着李庚的面儿,杨恪没有居功自傲。
他倒不是怕杨广。
而是不想让大隋的国运下降!
大隋的国运,那可是连着自己的小命的。
“殿下,陛下传来口谕,已经准许您任命百官,加官进爵了!”
李庚朝着杨恪拱了拱手。
“老奴在这里先恭喜殿下了。”
杨恪笑了笑。
他就知道以杨广的性格,是一定会妥协的。
毕竟,自古有那个帝王不想文治武功,开疆拓土,成为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千古一帝?
杨广也想啊。
这一点杨恪非常清楚。
所以,趁着这个时候狮子大开口,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李长秋啊,麻烦您帮本王一个忙。”
“传本王的命令,加封李世民为长安府尹。”
杨恪还是按照自己最初的想法,将李世民的官位拔高了许多。
“现在的长安府尹王文昭,改封为太仓令,让他去看管筒仓去!”
李庚赶忙应承下来:“殿下放心,老奴这就去办!”
说完,李庚的身影就消失在了杨恪面前。
杨恪心情大好,伸了个懒腰。
“殿下,臣有一件事不太明白。”
赵国公独孤览凑了过来,站在杨恪的身边,顺着杨恪的目光看去,城墙下的百姓正在因为领到免费的粮食而欢呼雀跃。
“表大爷,说吧,有啥不明白的?”
杨恪看山去心情非常不错。
独孤览顿了顿,说道:“殿下,您明知道李世民那小子不忠心,而且还想着对付您。”
“您又为什么……加封他为长安府尹?”
“这不是为这小子铺路吗?”
独孤览有些不明白杨恪的所作所为。
被说是独孤览了,就连其他人也不明白。
杨恪笑了起来。
“表大爷啊,这你就不懂了吧?”
“树立一个敌人,总好过一个敌人都没有吧?”
“敌人越多,大隋就越是离不开我这把锋利的刀!”
“否则狡兔死,走狗烹,我担心我那老爹翻脸不认人啊!”
杨恪耸了耸肩膀,显得很是轻松。
在独孤览面前,杨恪不需要伪装什么。
因为独孤一家,都和杨恪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
要是杨恪倒了,哪儿还有他们的好日子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