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陆砚终于把矿上和商行的事情都处理完毕。他算了一下自己的所有的本钱,已经可以申请公司了,他打算开始自己的进口事业了。
他仍然去了省城,找到他的合作伙伴范启明商量对策。
范启明说,我问了政策,现在做进口的全都是国有企业。要是想做进口,只有一个办法,就先开厂,把的规模做上来,往外出口,产品质量过硬,才能取得进出口权。
陆砚明白了,现在只有这个曲线救国的办法了。
两个人商量着,到底出口什么产品比较好。
陆砚说,我们虽然是向外出口东西的,但我们目前手中没有像样的技术,我们又不是技术强国。那想来想去也只能出口些常规的商品,这个商品要满足,第一个量要非常大,市场要很大;第二国外不太愿意在这方面投入,而我们能以较为有优势的价格,抢得市场。两个人就这两个条件开始考虑产品类型。
想了几天,陆砚说你想好了吗?
范启明问你觉得呢?
陆砚说:“我觉得灯具不错。”
范启明说:“我觉得家具不错。”
两人各自说了自己的理由。
像灯具这种东西技术含量不高,价格也不高,用量又特别大。国外呢他们并不稀罕在这些技术含量低的产品上投入特别,所以产业都往发展中国家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