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后谈心,真正的坐了下来说了一番心里话,赵祯也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年轻继位的官家,自然经过多年后宫沉浮的大娘娘也不再是出入皇宫的曹家姑娘。
小皇子被送到了摄政王府养到十二岁已经是既定的事实,无法更改,即便是内阁大臣纷纷反对,于理不合,也无法改变赵祯的决定。
因为在赵祯的想法里,小太子赵熙也只有在他信任的赵译庇佑下才能平安想法,至于他自己,一国帝王为什么会觉得养不大孩子,实在是,前面两个已经给了他极大的教训。
况且赵祯也明显有打算,他相信,只要赵熙在东华的身边长大,该学的也不会比一般人家差,还能得到一个极其稳定的未来靠山。
少年天子不好当,底下百官哪一个都是资历深厚的老臣,如果没有足够的手段,亦或者一尊靠山,掌政之后恐怕也会寸步难行。
赵祯不想看到以后的小太子政令难行,亦或者被朝臣当做一个小孩架空。
只要后面站着译王,就是一个强大有力的威慑。译王的能力,不管是边疆还是回了汴京都已经可见冰山一角,最难得的是,他是一个坚定的保皇党。
没错,就是赵祯也认为东华是个保皇党,与他,只因为不管从小皇子降生还是现在,译王府都没有做出一个出格的事情。
所有的行事轨迹也都能看得出来是在为以后得太子铺路。双王落马可不就是最明显的。
至于他自己,对于继承人早已经求之不得,又怎么会忌惮以后太子势大,这大宋终究是要交到下一代手里的,是以,赵祯早已经看的很开,更何况现在太子尚且在襁褓。
岁月峥嵘,小太子从小被抱到了译王府教养,每逢初一十五才会进宫一次,这么多年也早已经是朝臣皆知的隐秘。
世界上从来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是所有人眼里盯着的皇家。
太子从小在译王夫妇身边长大,从襁褓之中慢慢长大成进学孩童,在成小小少年,言行举止,进退有度。
而最令人称奇的也不止这个,摄政王夫妇多年来,直到太子都将将十一,却还没有一子半女,但是在所有人眼里,这一对夫妻又是极为恩爱。
无他,除了上朝,哪一次出行不是夫妻一块。
是以,不禁百官,便是如今已经年近六十进入花甲的官家也不禁开始怀疑老赵家的血脉是不是真的就如此单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