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推拉(2 / 2)

“阿玉有事,但说无妨。”诸葛亮慢悠悠地扇了下羽扇,眼中是默许之意。

时玉这才抿了下嘴,开口道:“若是能教一人献计于曹操,将所有船只用铁索连起来,这样一旦起火,所有船只都在劫难逃了。”

诸葛亮一抬眼,转身点头道:“倒是好计。”

时玉一笑,可却瞧见姜维颦蹙双眉,瞥了她一眼,似有试探之意地开口:“那,该由何人去献此计为好呢?”

这一问,几个人的目光又回到了她身上。

时玉也皱起眉,歪头看了眼姜维,心生怪意,总觉得姜维像是在试探什么。

难道他能看出来自己是穿越之人吗?

这…可超出古人的认知了。

但她依旧保持住沉默,不愿作答。眼下,说的太多也并非善事。

幸好,这时鲁肃出来解了围:

“在下倒是知道一人,就住于那西山上。此人姓庞名统,字士元,有经天纬地之才,道号‘凤雏’,若能请得此人,必能说动曹操。”

听闻“凤雏”二字,徐庶和诸葛亮对视了一下,随即错开目光,没有言语。

周瑜垂眸,也思索了几秒,点头说好。

“不过”周瑜摩挲着剑柄,“庞先生只身去到曹营,恐那曹孟德多疑,不肯信他。若是能有一人引荐”说罢,他抬头瞧了眼徐庶,其中之意不言而喻。

徐庶自然明了,但他眼睛轻眯,微微垂首,没有立即言语。

倒是诸葛亮立马出来说道:“元直此行不可。若是此一去,赤壁过后,曹操必然起疑心,到时候就算能保住性命,曹操也必然不会放元直离开了。”

这时,徐庶倒是接上话茬,作揖道:“若能为都督效力,虽九死其犹未悔,又有何惧哉?”他又转身对诸葛亮说道:“孔明不必多言,此行我在所不辞。”

周瑜看这两人一唱一和,眯起眼睛,心中冷笑,倒是想知道这事将如何收尾。

这徐元直不管是假意归顺,还是真心归降,皆不是为了他江东,周瑜倒是想看看他们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两人正一来一回的推拉着,这时候,又有一人却站了出来:

“在下愿走这一趟。”

时玉瞧见这姜维走了出去,心中吓了一跳,连说“不可不可”,却又听见他继续说:

“维原为曹兵,若能携徐先生之文书去归降,再有凤雏先生,曹操定不会生疑。”

他低着头,语气和表情都极为诚恳。

诸葛亮收回羽扇,又多瞧了几眼这位年轻人,轻勾嘴角,语重心长道:“伯约,此行多有险难,你可知晓?”

姜维垂眼,语气低沉但坚定如初:“全然知悉。”

诸葛亮先是看了眼徐庶,后者几不可察地点了下头,故而转向周瑜,拱手道:“都督,伯约虽年纪轻,但智勇过人,此行必不负众望,望都督允准。”

周瑜垂眼,没有立刻回答。

其实比起徐庶,他更想要留下姜维。毕竟徐庶原本就是刘备帐下之人,又与这孔明交情颇深,留在江东未必是好事,怕是别有所图。而姜维尚为年幼,恐是受了诸葛一家的蒙骗,尤其是那个时小狐狸的美人计,留在江东长久后,说不定还有转机。

于是,他故意佯怒道:

“姜伯约,尔原本就是曹操手下一兵卒,谁知你是真降假降!”他冷笑,“我本以为尔已弃暗投明,没想到亦是贪生怕死之辈,如今却想要在大战之前趁机逃回敌营,坏我大计!”

姜维猛地抬头,却在与周瑜对视后,又暗自放下心来。

看来这周瑜只是不想轻易放自己走。

“都督,”诸葛亮站了出来,“这姜”

还没说完,又被另一人打断:

“周都督,”时玉拱手,“我愿以性命为伯约担保。”

姜维忽地侧头望她,小姑娘一脸诚恳,不似作假,心下为之一动。

周瑜却似笑非笑:“我要时姑娘的头,又有何用呢?”他再望向一旁,“况且,若教天下人知我杀一女子,岂不为之耻笑?”

时玉似乎料想到了如此,心中不觉冷笑,抬头道:“我有一物,可与都督相抵。”

“…何物?”周瑜不甚在意。

时玉笑了一下,回道:“我曾在曹营带过几日,借着酒醉,偶然瞧见了那曹操九州之地的详图,”她瞟了一眼诸葛亮,“我自小就有过目不忘之能,便在回来后将那图默了下来,若伯约此行当真怀有异心,愿将此图奉与都督。”

听罢,周瑜忽地站起来:“好!”他又顿了下,“不过”

见他尚有顾虑,时玉立马补充道:“愿立军令状。”

“取纸笔来!”周瑜立即喊道。

接着,时玉拿起笔,蘸了蘸墨汁,一笔一划地写下军令状。

她想,反正三国只有马谡有触发军令状的能力。

而诸葛亮想起妹妹背一篇短文尚要三日光景的事情,默默地抬起羽扇遮住了脸。

作者有话要说:季汉影视基地又开课了,不要1999,不要899,只要98!

鲁肃:我想去进修一下

曹操:我是受害者,大家不要上当

周瑜:马上举报

张飞:俺也想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