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死扶伤,救的是别人的死,扶的是自己的伤。如果还不能赚到更多的钱,她会伤心死的。
不知不觉间,罗护士已经弄出来了十粒药,得到了十万元钱。这买卖不错,比她一年的工资还要高了。
于大夫其实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下发现这个问题的。
三床的女病人在于大夫查房的时候发牢骚,说一天的医药费太贵了,于大夫便秉着治病救人的目的,开展工作,既要挽救她的身体,也要挽救她的心灵。于是从药品研发的艰难、前期投入之大、药物的稀缺珍贵入手,然后说到经济发展、医疗的进步、人们的健康,最后又说到攻克癌症的功德无量,最后终于把女病人从摇头说服到点头。
“嗨,人家也不容易。我能保住这条小命,还得好好谢谢发明这种药的专家。好在现在减药了,家里还能够负担得起。”
“减药?”于大夫记得自己好像没有下过这种医嘱啊。病人的用药当然会随着病人身体的好转而渐渐减少,现在药物供应如此紧张,谁也不愿意浪费。不过,肯定不是现在。女病人体内的病灶还没有完全消除。
于大夫心头存疑,笑问道:“你今天吃了几次药了?感觉怎么样?每次吃了几粒?护士别把药搞错了。”
现实的威胁使得女病人开始搅尽脑汁地回忆用药的过程。吃错药,这是多严重的一件事情。
“呵呵,没事,我给你检查了一下。药没有弄错。”
于大夫一出门就进了院长办公室。
于是就有了赵海军在节日期间给李畅的电话。
不过李畅接到这个消息后,并没有马上赶回去,上次就是赵海军的一个电话,匆匆地赶回北京,这次好不容易与王绢出来度一次假,岂能半途而废?当然,反正,的确,这边的工作也是极多的。
李畅回到北京,发现事情和他估计的差不多,警察对这个案子没什么兴趣,问了一些话,就把罗护士放了回来,几颗药能值得多少钱?罗护士虽然承认自己做了手脚,让病人少服了几粒药丸,只不过是为了救另外一个病人,一个没有机会进医院的病人,绝对没有收钱的。罗护士也想明白了,只要不承认收钱,特别是一万元一粒这样的高价,医院也不会拿自己怎么样。
这种事情虽然是罗护士所为,也关系到医院的颜面,医院终究没有把这个事泄漏出去,准备让罗护士写个辞职报告就算完事。
李畅回到北京,事情已经发展成这个样子。
李畅现在对很多地方的影响力还很弱。虽然他弱,但有人比较强。比如萧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