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骑兵骁勇善战,奔腾如飞,宋军装备了大量火器,士卒训练有素,装备良好,再加上总指挥乃是大将孟珙,不再是那些狗屁不懂的文官。
双方先是在南阳大战三月,蒙古军损失过大,不得已退守许州。
孟珙率大军直逼许州。
窝阔台想截断宋军粮道。
负责粮道安全的正是杨妙真。
杨妙真降宋后,赵昀封杨妙真为燕国公,大宋枢密副使,正一品的官职。
为报赵昀知遇之恩,杨妙真率领十几万红袄军,兢兢业业地运送粮草,一连击退了几十支蒙古人的截粮队。
保住了数十万大军的粮道安全。
最后蒙古人在伤亡了将近七万精兵后,只能退到黄河北岸。
宋军伤亡接近十五万,兵力反而越打越多,越打越强。
孟珙收复三京一关后,赵昀住进汴梁城,随后向天下人宣布,一年后还都汴梁。
这个消息传出去后,皇宋人心大振。
蒙古军中的汉军则是人心骚动,不断有汉军逃过黄河,向宋军投诚。
端平六年,孟珙挥师渡河。
双方在河北缠战了将近一年,最终孟珙成功收复了真定府与大名府。
端平七年,曹友闻在西线发力,击溃了阔端的十五万西路军,最终兵临云州,先把山后七州收复。
端平八年,孟珙再接再厉,率三十万大军挺进燕京城。
最终在骚动不安的汉军配合下,一举收复山南九州。
至此燕云十六州完全收复,皇宋终于可以据长城而守,再也不会被蒙古人轻易突进内线施行放血战术了。
端平十四年,完全消化了燕云十六州后,曹友闻余玠刘整各率十万精兵,北出草原,与贵由汗(窝阔台此时已经死了)先后十三战。
胜负各半,最终双方打了个两败俱伤。
宋军占据了长城之北千余里的地盘,无力继续北上。
损失惨重的贵由汗同样也无力南征,只能把攻略的重心转向了欧洲与埃及方向。
端平二十年时,蒙古人的铁蹄踏遍了整个欧洲。
端平二十二年,蒙古人又换了一个大汗,蒙哥汗。
这是蒙古人的巅峰期。
统一欧洲后,蒙哥汗率身经百战的一百万大军东下,试图一战击溃大宋。
然而,皇宋宽松的统治氛围最容易产生人口大爆炸。
蒙哥汗认为自己的一百万大军已经足以横扫世界,但这个时候,皇宋境内的人口已经突破到了一亿五千万人。
面对来势汹汹的蒙古大军,宋理宗毫无畏惧之意。
这个时候,孟珙,杨妙真,杜杲都已逝世,担任大宋枢密使的是曹友闻。
真正在前线统领大军的,则是宋末最优秀的大帅余玠与刘整。
刘整率领三十万骑兵,余玠率领六十万步卒,在蒙古大草原迎战蒙哥汗。
双方的大战持续一年,最终蒙哥汗被宋人的火器击中头颅而死,忽必烈与旭烈兀率数十万残军退到欧洲,至此在欧洲开始了长达三百余年的统治。
这是宋理宗位面因为副本引起的连锁反应。至此不再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