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那两人都盼着杨广立刻拿下韦云起,这样以来碍事的最后一颗钉子也就会被拔去。杨广许久没有吭声,最后望了韦云起一眼道:“弹劾名臣,所查无证。韦云起,此等教训以后你要谨记,你可明白?”
韦云起显然不服,抬起头辩驳道:“陛下,臣句句是实,天地共鉴。若不实,臣愿听凭陛下处置!”杨广摆了摆手:“不必了,你记住朕的话就行了。”说罢,杨广暗自看了裴虞郑三人,接着道:“即日起韦云起贬为大理司直,罚俸一年。”杨广知道韦云起说的句句是实,可是朝堂上竟然无一人肯为他说话,连郑善果这样的素来的直臣也火上浇油。如今他无法因韦云起的弹劾罢黜裴虞二人,至少这二人品性虽然谈不上刚正不阿,但对他还是忠心不二。若是突然失去裴虞等人,放眼满朝文武又有哪些能跟他一条心呢。权衡利弊,只有先委屈了韦云起,则时机再启用他吧。
裴虞二人见杨广这样判罚,虽然有些怏怏,但是也不敢再多言,便齐声颂道:“陛下圣明!”
(1)隋以治书侍御史为御史大夫之事,尽辖御史台中各事,秩从五品,炀帝时改正五品。唐初沿隋称,仍为御史大夫之副,秩正四品下。
(2)韦云起,京兆万年人,隋大业中官大理司直。李渊入关,谒见长乐宫,授司农卿,封阳城县公,官至益州行台兵部尚书。与窦轨有隙,被杀。(资治通鉴)
(3)大业十二年,侍御史刘子翎奉隋炀帝诏讨伐起义军林士弘,中箭身亡。
(4)大业十二年,涿郡通守郭絢因窦建德诈降,被骗入埋伏圈,全军被歼。
(5)郑善果隋唐间郑州荥泽人。历任隋沂州刺史、鲁郡太守。母亲崔氏贤明,常于阁内听其理事,当理则悦,不当则责愧之,故善果励己为清吏。归唐,迁检校大理卿兼民部尚书,正身奉法,甚有善绩。历任礼部、刑部尚书。太宗贞观初为岐州刺史,改江州刺史,卒。唐玄奘为其在大业年间为隋炀帝选拔梯度为僧,后玄奘成为一代佛学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