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小陆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嘛?北影这边一定配合!”
陆绍宽一拍脑门,笑道:“卢院长一说,我还真想起来了,我想在北影盖一座楼。”
“盖楼?”卢孟有点懵,这是什么套路,日子不过了?
“对盖楼!”陆绍宽自己可能财力有限,小胳膊小腿,但他忽然想起港岛还有一位对建筑事业痴迷的老前辈,邵大亨。
邵大亨算是内地教育事业的基建狂魔,别管人家是不是有私心,总之做了,比什么都重要。
在这一点上,陆绍宽认为,邵大亨的善举,挑不出毛病。
至于那些风言风语,恶意揣度,陆绍宽连白眼都欠奉。
他想起非主流相声表脸艺术家小黑胖子老郭和烫头达人于谦老师有过这样的一段相声:
郭(梗着脖子翻白眼):捐款,那是他作秀,亏心,哎呀呀,不做亏心事,能怕鬼敲门?坏事做多了,想提前积阴德!
于(伸手指地疑惑):人家捐款是作秀?
郭(拍手):对,我就这么认为的。
于(不屑的笑):那要是不捐呢?
郭(认真脸):不捐就是没人性!
于(试探):捐的多?
郭:(拍巴掌可惜):捐的多是他嘚瑟,张扬!
于(摇头):那要是捐的少......
郭(撇嘴):捐的少是吝啬。
于(哭笑不得):合着到底怎么都捞不着好,那您给指点指点,应该怎么个章程?
郭(流口水瞪眼):都给我就好了!
一说一乐的事,却把人性中最肮脏的一面展现的淋漓尽致,这大概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
卢孟有些麻木了,甚至拿不准陆绍宽这些话是真是假,若是一开始是笃信,慢慢的基金,奖助学金再加上捐建教学楼,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他有些怀疑陆绍宽是不是喝了假酒,放空炮。
钱不汇过来,都是假的,兴奋和激动退去,卢孟不动声色的问道:“先说拍戏的事,一样一样来!”
都是千年的狐狸,陆绍宽哪能不知道卢孟的担心,不过也怪不得人家,从内地开放开始,打着投资旗号的外商骗子一茬接一茬,甚至到了傻子太多,骗子不够用的地步。
眼下这个年代,还不严重,但也有。
“好,那就先说电影。考虑到贵校和德玛西亚工作流程的差异,有一点我想先说明,丑话说在前头,免得时候扯皮,撕扯不清。”顿住一下,陆绍宽试探道:“就是关于演员和工作人员片酬的问题,当然用贵校的说法叫工资。”
不管片酬还是工资,散发着金钱味道的字眼一瞬间吸引了所有领导和老师的注意,大家习惯了陆大土豪财大气粗的风格,对这几个字眼尤其敏感。
“我是这样打算的,工资呢,正常走账,按照贵校的规矩来,但是我也不能让大家吃亏,《城南旧事》剧组所有演职人员,德玛西亚会给额外的补助,只是不知道这样会不会犯错误?”
老师们把期盼的目光投向卢孟,等着领导做主。
卢孟没急着表态,敏锐的意识到这件事其实不太好办,但考虑到陆绍宽的身份,也还总有一个说法叫特事特办。
前提是陆绍宽如果这能把那五百万美金的巨款落实了,他就有足够的底气跟上级领导谈条件。
五百万美金的创汇单位,提出点无伤大雅的小意见,上级领导应该会通融。
甚至说一句放肆点的话,他可以在部里横着走,领导不仅不敢说三道四,还会专门指派警卫员帮他开路。
“可以!”
投桃报李,陆绍宽点头道:“我会尽快跟北美那边联系,将基金的启动资金汇过来。”
告罪一声,他带着王克走出会议室,刚出门,还能听见卢孟严肃的警告声:“各位老师,今天会议室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机密,我不允许,谁也不许透露半句,都听清楚没有?”
陆绍宽甩甩头,摸出烟叼在嘴里下楼。
北影从上到下的紧张,他非常理解。
一直以来,国内对外汇的态度都是集中统一管理,而且缺口非常大,普通人很难有机会接触到外汇。
随着国内开放,为了调节日益加剧的生产需求和落后的外汇管理制度之间的矛盾,以及与外国经济的频繁往来,外汇券诞生了。(老猫查资料,外汇券分为79年和88年两个版本,79年版要到第二年4月才开始正是发行流通,为了剧情需要,本文提前一个月试行流通了,勿怪。)
外汇券的流通面值虽然等价于等值货币,但外汇券的特殊名称就决定它必定是一种特权货币。
如果钱能说话,那么外汇券的声音要比人民币高百分之五十。
外汇券没有发行的年代,外币也一样能够呼风唤雨。
有对外口官方的工作人员陪同,陆绍宽到了北影附近一家指定大型银行换汇,即便如此,手续也相当繁琐。
现磨咖啡、高档进口糖果巧克力、甚至各式二十一世纪难得一见的老式点心,琳琅满目。
对陆绍宽这位支援祖国经济建设的港岛同胞,银行方面表现得相当热情。
将港币现金本票全部兑换称外汇兑换券,装满整个猪皮公文包,陆绍宽带着王克,直奔友谊商店扫货。
他要用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攻陷北影。
工资和补助上不好太出格,那就用福利来凑,烟酒糖茶化妆品,可乐咖啡花生酱,他要让剧组的演职人员吃不了兜着走,彻彻底底体会到他陆大导演的大方和仗义。
就在陆绍宽不怀好意的同时,经过北影校方紧急讨论,终于将《城南旧事》剧组选角和招聘剧组人员的大画报张贴出去。
不过补助和其他福利,自然不会落到白纸黑字上。
然后,食堂、教学楼、校门口的甬道、宿舍楼下......凡是树立有宣传栏的地方都围满了黑压压的人群。
北影沸腾了!